李沅澤,李保華,王彩霞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醫(yī)學學院/山東省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控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109)
蘋果輪紋病(Apple ring rot)又被稱為蘋果粗皮病、輪紋爛果病,是蘋果生產(chǎn)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蘋果產(chǎn)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感病品種‘富士’的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目前,蘋果輪紋病在我國各個蘋果主產(chǎn)區(qū)普遍發(fā)生,對全國7省市蘋果園的調查結果顯示,枝干的總體發(fā)病率達77.6%。一般年份,套袋果實輪紋病發(fā)病率15%~20%,顯著降低了蘋果的產(chǎn)量和質量,嚴重制約了我國蘋果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1-2]。
近年來,對蘋果輪紋病的流行規(guī)律、防治技術及病原學等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對該病原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已明確我國輪紋病的病原菌為Botryosphaeriadothidea,探明輪紋病菌侵染枝干和果實的途徑、癥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富士’果實自幼果期至采收期都可感染輪紋病,其中6-8月果實對輪紋病菌最敏感,而侵染果實的病原菌全部來自枝干[4-5]。目前,生產(chǎn)上主要采用套袋栽培的方法,保護果實免受輪紋病菌侵染,隨著套袋成本逐年升高,使得無袋栽培成為必然趨勢[2, 6]。蘋果輪紋病的防控目前尚無針對性措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輪紋病菌的致病機理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
細胞壁降解酶作為多種植物病原真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在病原菌侵染寄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7-8]。陳曉林等[9]報道蘋果樹腐爛病菌致病過程中可產(chǎn)生5種細胞壁降解酶,其中木聚糖酶對蘋果組織的浸解能力最強;李超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腐爛病菌分泌細胞壁降解酶活性與菌株致病力呈正相關。層生鐮刀菌可引起多種植物病害,強致病力菌株可分泌多種細胞壁降解酶,包括漆酶、β-葡萄糖苷酶、果膠酶等;最近,Sharafaddin等[11-12]證實層生鐮刀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產(chǎn)生纖維素酶的量與其定殖能力密切相關,表明細胞壁降解酶是該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蘋果輪紋病菌侵染后的果實表現(xiàn)出典型的細胞壁降解癥狀,推測酶類物質在病原菌的侵染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目前關于輪紋病菌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種類及其活性變化等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測定了蘋果輪紋病菌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的種類,分析了5種碳源誘導輪紋病菌體外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的效果,及其在寄主體內分泌的細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變化趨勢,以期明確蘋果樹輪紋病菌的致病因子,為病害有效防控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蘋果輪紋病菌菌株LXS030101分離自發(fā)病‘富士’枝條,由本實驗室成員進行單孢分離、純化后鑒定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4]。
供試植物材料為2~3年生‘富士’蘋果枝條和6月份幼果,均采集自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試驗田。成熟‘富士’果實采集自商品果園。
蘋果輪紋病菌細胞壁降解酶的誘導方法參照Dipietro等[13]報道稍做改進,以改良的Fries培養(yǎng)基(酒石酸銨5 g,硝酸銨0.5 g,磷酸二氫鉀1 g,硫酸鎂0.5 g,氯化鈣0.1 g,酵母提取物1 g)為基本培養(yǎng)基,分別添加5種不同的碳源: 蔗糖(Sucrose)20 g,木聚糖(Xylan) 2 g,果膠(Pectin) 5 g,羧甲基纖維素鈉(CMC) 10 g,木葡聚糖(Xyloglucan) 2 g,用蒸餾水定容至1 L,自然pH。
上述培養(yǎng)基均按60 mL/150 mL的裝瓶量進行分裝,121 ℃滅菌20 min。
將蘋果輪紋病菌培養(yǎng)于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PDA)上,25 ℃,暗培養(yǎng)3 d。在菌落邊緣打取直徑6 mm的菌餅,接種于上述5種不同碳源液體培養(yǎng)基,每瓶接種4個菌餅,于25 ℃、150 r/min條件下恒溫振蕩培養(yǎng),分別于12、24、48、72、96、120 h進行取樣,以未接種輪紋病菌的各培養(yǎng)基作為對照,每處理3個重復。培養(yǎng)液用濾紙過濾后,于4 ℃條件下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進行酶活性的測定。于120 h取樣后,收集菌絲置于50 ℃烘箱,烘干后測量菌絲干重。
選取顏色、大小相近且無傷痕病斑的健康成熟果實和幼果,自來水洗凈后,用75%酒精進行果實表面消毒。待果實晾干后,用直徑6 mm打孔器造成傷口,深度約3 mm,接種輪紋病菌菌餅后放入密封保濕盒。蘋果離體枝條接種采用燙傷接種法,均于25 ℃條件下進行暗培養(yǎng),分別于12、24、48、72 h觀察測量病斑,并切取病健交界處果實組織,放置于-80 ℃保存,用于細胞壁降解酶活性測定。以未接種病原菌的果實和枝條作為對照,每處理設置3個重復。
每克鮮重組織加入25 mL提取液(5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KCl,2% PVP,0.5% Triton X-100,pH值7.2),冰浴振蕩40 min,4 ℃、12 000 r/min離心10 min后上清液即為粗酶液。
采用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法測定細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膠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內切-β-1,4-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木葡聚糖酶(Xyloglucanase)、木聚糖酶(Xylanase)和濾紙酶(FPA)的活性測定參考李寶聚、Douaiher和Siah等[14-16]報道,利用二硝基水楊酸(DNS)在540 nm處測定反應混合物的消光值,根據(jù)酶反應所釋放的還原糖量計算酶活性。PG和PMG所用底物為0.5%多聚半乳糖醛酸溶液和0.25%橘皮果膠溶液,EG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測定所用底物為1% CMC溶液和0.5%水楊苷溶液,木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底物為0.2%木葡聚糖溶液和0.25%木聚糖溶液,濾紙酶底物為新華一號定量濾紙。50 ℃條件下每分鐘每毫升酶液(每克組織鮮重)催化底物釋放1 μmol還原糖為一個酶活單位,用U/mL或U/g表示。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膠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測定參照文獻報道,在232 nm處測定反應混合物消光值,按相應公式計算酶活性[14]。30 ℃下每分鐘每毫升酶液催化底物釋放1 μmol不飽和醛酸為一個酶活單位(U/mL)。最終計算樣品酶活性均減去對照值加以校正。
輪紋病菌活化后接種蔗糖作碳源的培養(yǎng)基,同時接種蘋果成熟果實,分別對9種細胞壁降解酶進行活性測定。表1結果顯示,在蔗糖培養(yǎng)基和發(fā)病果實中均未檢測到PGTE和PMTE酶活性,但其余7種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表明輪紋病菌可產(chǎn)生多種細胞壁降解酶且酶活性存在差異。在蔗糖培養(yǎng)基中,輪紋病菌產(chǎn)生的PG酶活性最高,其次為PMG、β-葡萄糖苷酶、木葡聚糖酶和FPA,而木聚糖酶活性最低;在成熟果實中,該病菌分泌的木聚糖酶活性最低,其余各酶活性相當。此外,蔗糖培養(yǎng)基中產(chǎn)生的各細胞壁降解酶活性均高于成熟果實,然而,在發(fā)病蘋果枝條組織中,上述各細胞壁降解酶活性均未檢測到。
表1 輪紋病菌在蔗糖培養(yǎng)基和蘋果果實中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活性
分別以蔗糖、果膠等為碳源對輪紋病菌進行培養(yǎng),于培養(yǎng)后24~96 h取樣,測定7種細胞壁降解酶活性,結果見圖1。輪紋病菌在5種碳源培養(yǎng)條件下,僅在以蔗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檢測到木聚糖酶,培養(yǎng)48 h時酶活性水平最高為3.96 U/mL,而在其他4種碳源培養(yǎng)條件下均未檢測到木聚糖酶活性。同樣,蔗糖為碳源時誘導輪紋病菌產(chǎn)生的木葡聚糖酶、PMG、EG、β-葡萄糖苷酶和FPA酶活性均顯著高于其他碳源,且最大酶活性均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48 h的發(fā)酵液中。以果膠為碳源時,可誘導輪紋病菌產(chǎn)生高活性的PG,酶活性達39.62 U/mL;以木葡聚糖為碳源時,產(chǎn)生的PG酶活性也最高,但僅為3.94 U/mL。以CMC為碳源時,誘導病菌產(chǎn)生的PMG酶活性最高,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低。以木聚糖為碳源時,誘導輪紋病菌產(chǎn)生的各細胞壁降解酶活性均較低且達到酶活性峰值時間較晚(培養(yǎng)72~96 h)。
圖1 5種碳源培養(yǎng)條件下蘋果輪紋病菌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活性
試驗測定了蔗糖、CMC、果膠、木聚糖和木葡聚糖5種碳源條件下,培養(yǎng)120 h后,蘋果輪紋病菌的菌絲干重。圖2結果顯示,以蔗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蘋果輪紋病菌生長最快,菌絲干重達0.18 g,其次為以果膠和木聚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而在木葡聚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長最慢,菌絲干重僅為0.05 g。
圖2 不同碳源培養(yǎng)條件下蘋果輪紋病菌的菌絲干重
蘋果輪紋病菌侵染成熟果實過程中,可產(chǎn)生7種細胞壁降解酶,其活性變化如圖3A所示。輪紋病菌分泌的木聚糖酶僅在接種后72 h檢測到活性升高; PG、PMG、木葡聚糖酶和FPA酶活性變化趨勢一致,均在接種后24 h出現(xiàn)一個明顯的低谷,隨后酶活性顯著升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于接種后24 h即到達峰值為11.72 U/g,隨后酶活性快速降低,接種后72 h甚至未檢測到該酶活性。EG酶活性呈現(xiàn)先升高后減低的單峰曲線,于接種后48 h到達高峰(5.20 U/g )。
相比成熟果實,輪紋病菌在侵染蘋果幼果過程中產(chǎn)生的細胞壁降解酶種類減少,且酶活性水平均較低(圖3B)。幼果接種輪紋病菌后,僅產(chǎn)生6種細胞壁降解酶,均未檢測到木聚糖酶活性。PG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單峰曲線,于接種后48 h酶活性達到峰值分別為3.23 U/g 和1.41 U/g ;PMG酶活性僅在接種后24 h和48 h產(chǎn)生,木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種后24~72 h產(chǎn)生,兩者均于接種后48 h到達最高酶活性水平;EG酶活性僅在侵染早期(接種后12~24 h)產(chǎn)生,而FPA酶活性于接種后12 h已到達活性高峰(2.30 U/g ),隨后酶活性水平緩慢降低。
輪紋病菌接種蘋果果實后病斑面積如圖4所示,成熟蘋果果實接種輪紋病菌后12 h即可觀察到明顯的發(fā)病癥狀,接種點周圍出現(xiàn)褐色、水漬狀、軟腐病斑,隨后病斑快速擴展;接種后48 h時,病斑面積已達4.48 cm2;接種后72 h時,病斑上有褐色黏液滲出,病斑面積達13.06 cm2。幼果接種蘋果輪紋病菌后24 h開始出現(xiàn)發(fā)病癥狀,接種點周圍果肉組織變褐,隨后病斑緩慢擴展,病組織未表現(xiàn)水漬狀,接種后72 h時病斑面積僅為2.41 cm2。
圖3 蘋果輪紋病菌侵染成熟果實(A)和幼果(B)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活性變化
圖4 蘋果輪紋病菌接種成熟果實和幼果后病斑面積變化
本研究對蘋果輪紋病菌分泌的細胞壁降解酶種類和活性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菌在液體培養(yǎng)基和侵染成熟果實過程中均能產(chǎn)生PG、PMG、EG等7種細胞壁降解酶;在侵染幼果時未檢測到木聚糖酶,僅產(chǎn)生6種細胞壁降解酶。然而,在發(fā)病蘋果枝條中均未檢測到上述細胞壁降解酶,說明該病菌侵染機制非常復雜,除細胞壁降解酶外存在其他重要的致病因子。Reveglia等[17]報道,葡萄座腔菌在致病過程中,可產(chǎn)生二丙烯酸(spencertoxin)、蜂蜜曲霉素(mellein)及其衍生物等多種毒素,但輪紋病菌產(chǎn)生的毒素種類及作用機制等尚不清楚。
利用5種碳源均可誘導蘋果輪紋病菌產(chǎn)生多種細胞壁降解酶,但在蔗糖培養(yǎng)基中分泌的細胞壁降解酶活性和種類顯著大于其他4種碳源,且輪紋病菌在此培養(yǎng)基中生長量最大,說明該病菌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活性與菌絲生長呈正相關。Ramos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碳腐病菌在果膠作為碳源時,可產(chǎn)生高活性的PG和PMG且出現(xiàn)時間較早,而在CMC作為碳源時,誘導該病原菌產(chǎn)生的纖維素酶活性較低且出現(xiàn)時間較晚。本研究中輪紋病菌在果膠培養(yǎng)基中分泌的PG和PMG最大酶活性均出現(xiàn)在培養(yǎng)72 h的發(fā)酵液中,但PG酶活性(39.62 U/mL)顯著大于PMG酶活性(5.43 U/mL);以CMC為碳源時,輪紋病菌產(chǎn)生的兩種纖維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FPA)活性均較低,且出現(xiàn)時間較晚,說明不同病原菌在不同碳源誘導條件下,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活性變化存在明顯差異。
木聚糖酶是多種植物病原真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蘋果樹腐爛病菌木聚糖酶基因VmXyl1敲除后,突變體致病力顯著降低;灰葡萄孢菌木聚糖酶基因xyn11A缺失突變體對番茄和葡萄漿果的致病力降低70%[19-20]。然而,輪紋病菌僅在蔗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分泌木聚糖酶,且酶活性較低,該病原菌侵染果實過程中,僅在接種后72 h的成熟果實中檢測到木聚糖酶活性,說明木聚糖酶可能不是輪紋病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蘋果輪紋病菌在侵染果實過程中,可產(chǎn)生高活性的果膠酶(PG和PMG),尤其在侵染幼果時,產(chǎn)生的PG酶活性顯著高于其他5種細胞壁降解酶,表明該酶在輪紋病菌致病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洪坤奇[21]利用基因敲除技術,獲得了輪紋病菌兩個果膠酶基因的缺失突變體△Bdpl1-3和△Bdpg1-2,發(fā)現(xiàn)其對蘋果果實的致病力均明顯降低,但△Bdpl1-3在蘋果枝條上的致病力無明顯變化,結合本研究結果,推測與輪紋病菌在蘋果枝條中不產(chǎn)生細胞壁降解酶有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輪紋病菌有傷接種幼果后,病斑擴展緩慢,且未出現(xiàn)水漬狀、軟腐病斑,推測與其產(chǎn)生的細胞壁降解酶活性低有關,這與自然條件下,輪紋病菌侵染的幼果并不發(fā)病,待果實近成熟或儲藏期才開始發(fā)病的特點相一致[2]。
本研究測定了輪紋病菌產(chǎn)生的細胞壁降解酶在蘋果果實中的動態(tài)變化,在成熟果實中,PG、PMG、木葡聚糖酶和FPA在接種后12 h時酶活性水平較高,但于接種后24 h出現(xiàn)了一個明顯的低谷,而此時β-葡萄糖苷酶活性快速升高并達到峰值,說明輪紋病菌致病過程中各細胞壁降解酶存在協(xié)同作用,且有其他致病因子如毒素等的參與,哪種是關鍵致病因子及各致病因子間如何協(xié)調作用等,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