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涵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當王羲之在蘭亭集會,微有醉意之時,他望向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流杯渠,是以何種心情寫下序言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流杯渠中的水,不會再次流回。我們不妨擁有對完成之事的祈福,但也要有如蕭紅所說的“我不能選擇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選擇怎么愛怎么活,這就是我的黃金時代”,這樣對生死之外一切事物的堅持與努力。
對已完成但結果未知的事件,我們不妨轉發(fā)錦鯉,祈求好運。中國自古即有向錦鯉祈福的習俗,而在信息發(fā)達、科學昌明的今日,我相信“錦鯉文化”不是封建迷信的卷土重來,而是人們看清現(xiàn)實后的戲誕與娛樂,是對現(xiàn)實的荒誕化解構——生活不易,挑戰(zhàn)與迷茫紛至沓來,而努力也不能保證有所收獲,于是人們紛紛抱團取暖,用轉發(fā)錦鯉的方式相互祝愿,祝愿所有的努力都將有收獲。
加繆說:“荒誕正是清醒的理性對其局限的確認。”努力,或如蕭紅般的自由灑脫不是“錦鯉文化”的解藥,恰恰是其癥候本身。
祈求好運,并不是每日無所事事,守株待兔,渴望餡餅從天而降?!靶判〈簟彪m成為“中國錦鯉”,擁有億萬財富資源,可她并沒有辭去工作。她在采訪中表示,財富的確讓她幸福,但幸運也讓她更清晰地意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讓她更加努力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轉發(fā)錦鯉,其實是對過往努力的肯定,也消解了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擔憂,讓人們更加輕松地前進在坎坷的奮斗之路上。
時代在變化,正如改革開放40多年,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奮斗者,我們已不能如蕭紅般活得無拘無束,隨心所欲,但我們依舊如蕭紅般擁有信心,擁有活力。
我們也許沒有“信小呆”幸運,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也許被生活的負擔緊緊壓住,但這阻止不了我們對擁有自己的“繁榮年代”“黃金年代”的信心。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透出了達觀,而錦鯉文化也顯露出人們奮斗前行的身影。
“終日采薇,不盈一襜?!彪m不知終點如何,我依舊心懷信心,采拾薇草,也不在意多少,我相信迷茫與彷徨終將過去,終將被收獲充實,就如同這個國家的許多人一樣,心懷希望。
點評
有人說追求幸運是一種迷信,本文正是對此的深入思考與反駁。第二段中作者先指出錦鯉文化“不是封建迷信的卷土重來,而是人們看清現(xiàn)實后的戲誕與娛樂,是對現(xiàn)實的荒誕化解構”,富有洞見。其后提出的“蕭紅般的自由灑脫不是“錦鯉文化”的解藥,恰恰是其癥候本身”,更充分地展示了作者超越一般高中生的思考深度,也可略窺背后的閱讀積累?!捌砬蠛眠\,并不是每日無所事事,守株待兔,渴望餡餅從天而降”先破后立,得出“錦鯉文化也顯露出人們奮斗前行的身影”,體現(xiàn)了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