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徐繼蕊,王波
(棗莊礦業(yè)集團棗莊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一種常見的心內(nèi)科疾病,臨床發(fā)病率、致死致殘率較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劇,ACS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若未接受及時治療,易引發(f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嚴重時甚至導致心臟性猝死[1]。由于心臟電生理臨床機制尚未明確,且多種治療心律失常藥物的使用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因此,尋找有效、安全的治療藥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研究[2]表明,替羅非班聯(lián)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療效顯著,對冠脈粥樣硬化起逆轉(zhuǎn)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替羅非班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ACS并發(fā)心律失常對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肌損傷標志物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就診的96例ACS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8例。參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3.86±7.65)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16.83±5.5)個月。研究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54.47±7.33)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病程(16.12±6.3)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ACS并發(fā)心律失常臨床診斷標準,且經(jīng)心電圖檢查確診;②無嚴重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擴張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等器質(zhì)性心臟??;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及藥物過敏者;②有血小板減少、腦出血既往病史者;③心肌穿孔者;④肝腎嚴重功能性病變者;⑤血壓>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即患有高血壓。
1.3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阿司匹林、硝酸脂類、血小板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替羅非班與阿托伐他汀治療,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前指導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80 mg,之后劑量為每天40 mg,持續(xù)給藥1個月;同時,行冠脈注射10 mg/kg替羅非班,再用微量泵以0.15 mg/(kg·min)劑量持續(xù)泵入24~36 h替羅非班。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取患者3~5 mL晨間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冷凍存儲待檢測。①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T(cTnT),檢測方法分別為酶法、電泳法、免疫法。操作均規(guī)范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②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比濁法分別檢驗兩組血清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③比較兩組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心肌損傷標志物等實驗室指標均恢復正?;蝻@著改善,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有效,心肌損傷標志物等實驗室指標均趨于正常值,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cTnT、CK、CK-MB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cTnT、CK、CK-MB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s)
表1 兩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s)
注:cTnT,心肌肌鈣蛋白T;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參照組比較,b 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組別研究組(n=48)CK-MB(U/L)178.0±71.1 30.4±11.3ab 182.4±68.5 44.3±9.5a參照組(n=48)cTnT(mg/L)25.4±12.6 1.5±0.6ab 24.9±12.8 3.1±1.1a CK(U/L)1 598.1±80.6 158.9±17.3ab 1 587.3±88.6 224.3±21.3a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炎性因子IL-6、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IL-6、hs-CRP水平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mg/L)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mg/L)
注:IL-6,白細胞介素-6;hs-CRP,超敏C-反應蛋白。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參照組比較,b P<0.05
hs-CRP 11.2±6.7 4.6±2.3ab 11.3±6.1 7.2±3.5a組別研究組例數(shù)48參照組4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L-6 153.4±26.1 86.4±14.2ab 152.9±25.8 130.6±16.2a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83%)顯著高于參照組(8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ACS主要由患者發(fā)生冠脈硬化后出現(xiàn)斑塊破裂,導致血小板粘附聚集與大量釋放,異常激活凝血系統(tǒng),從而誘發(fā)血栓形成相關(guān)阻塞,患者出現(xiàn)心肌缺血缺氧癥狀,嚴重時易誘發(fā)心肌壞死、猝死和心衰等情況。患者多伴發(fā)心律失常,主要是因ACS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損傷,進一步加重心肌細胞電不穩(wěn)定性,增強表達血液兒茶酚胺與脂肪酸,抑制心肌自律收縮,導致應激反應[3-4],同時,心肌梗死、缺血等引發(fā)心臟交感神經(jīng)紊亂,加劇心電活動不穩(wěn)定性情況,最終誘發(fā)心律失常[5]。ACS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需及時接受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與干預,避免病情加重及死亡。
替羅非班是一類非肽類血小板拮抗劑,特異性較高,能有效抑制纖維蛋白質(zhì)、血小板結(jié)合,阻斷聚集血小板,預防形成冠脈血栓。此外,該藥物具有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減少發(fā)生由微血栓脫落導致的血管遠端栓塞的功效,促進梗死區(qū)域再灌注,也能減少縮血管物質(zhì)產(chǎn)生,緩解炎癥反應,改善血管血流情況[6-7]。阿托伐他汀是一種他汀類典型的降脂藥物,能調(diào)節(jié)機體脂質(zhì)高表達,有效阻斷炎性反應進展,改善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cTnT、CK、CKMB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提示在ACS并發(fā)心律失?;颊叩呐R床治療中,替羅非班聯(lián)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ACS并發(fā)心律失?;颊咝Ч@著,能有效減輕患者心肌細胞損傷,改善炎癥反應,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治療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