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映明
由于地緣的原因,潮州與梅州的陶瓷生產(chǎn)自古至今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有史可證的唐代潮州窯青瓷與梅州水車窯青瓷,無論是型制和釉色、釉質(zhì)幾乎難辨差異。近代民國時期的潮州楓溪與梅州高陂陶瓷制作的風格亦非常接近,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要分出高下,則潮州陶瓷借鑒潮繡和木雕工藝技術(shù),以雕瓷藝術(shù)見長;梅州大埔窯則以青花和釉下五彩精美的畫風見長。論瓷胎質(zhì)量則梅州高陂窯勝出一籌。
該花盆系甲戌年(1934年)潮州榮利廠制造,榮利是當年潮州楓溪著名的陶瓷生產(chǎn)廠家。盆為六棱形,上開下收,線條括挺流暢,工藝精湛;三面用新粉彩繪飾人物,為高士和壽者;三面墨彩書寫詩文,分別運用隸書、篆書、楷書三種不同字體:“一片春光凝草露”“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卷簾搖玉佩,把盞認瑤臺”。一圖一文,圖文并茂,景隨步移,一覽斯文,是舊時文人墨客栽植菖蒲或小盆景置之書案欣賞品味不可多得的雅器。
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悠悠;一件小物更易了多少位主人,誰能記清。時間模糊了許多記憶,然始終模糊不了收藏人的情懷和緣份。
廣東佛山石灣,古今一直燒陶,聞名中外。普遍認為它始于唐代,經(jīng)歷了宋、元時期的發(fā)展,興盛于明、清兩代,逐漸形成了繁花競放的陶瓷工藝美術(shù)的各個門類。石灣窯陶瓷品種多樣,最突出的是人物陶瓷,即俗稱的“石灣公仔”,藝冠中外。其次是釉色豐富,尤其是窯變釉色,五彩斑斕、韻味無窮。著名的石灣窯變釉品種有“翠毛釉”,各式仿鈞釉尤其是“藍鈞”“雨淋墻”“高梁紅”等等。還有一個很有個性的門類叫仿生陶,以民間生活為題材,如仿瓜果、仿家禽、仿魚蝦昆蟲、仿藤編竹編、樓臺亭閣等等。可謂洋洋灑灑、森羅萬象。
本仿藤編青釉小陶盆為民國時期石灣制造,呈橢圓形,仿藤編織為上下豎條紋,中間穿插萬字紋,增加了整體裝飾的靈動。釉色純凈,器型周正,保存狀態(tài)完好。盆只比巴掌大一丁點,是栽植小微盆景的佳器??此破胀ǎ嘟窠话倌甑慕裉?,找一個也不是容易的事。
在癡迷收藏的人心里,文物沒有貴賤之分,你怎么樣看就有怎么樣的樂趣。你看到它值幾個錢,是物欲之趣,是最能滿足初心的樂趣。你看到它里邊含有某種文化,那是一種精神上的收獲和享樂。你若把它當作知己或師長,與它發(fā)自內(nèi)心的交流,那就是靈魂的修為,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