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波,蘇文明,郝林霞
(1.山東高速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2;2.山東廣信工程試驗檢測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2)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十四五”期間又將迎來高速公路建設黃金期,對交通土建的建設速度及質(zhì)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樁柱式橋墩由于不需要澆筑大體積承臺,減小了施工空間且施工工藝簡單,尤其是應用于小跨徑裝配式T型梁、小箱梁等自重較小的上部結構,得到了有效地推廣。與此同時,針對此種較為普遍的下部結構型式,養(yǎng)護過程中的病害識別及加固處理變成一項比較重要的任務。
樁柱結合部受樁柱不同心、結合部鋼筋連接不規(guī)范、樁頭處理不當?shù)葍?nèi)因影響,及受河道沖刷、橋面重載等外因影響,結合部一旦出現(xiàn)損傷,易出現(xiàn)基礎沉降、墩柱傾斜、梁體偏位等表現(xiàn)病害。加固設計應根據(jù)墩柱、蓋梁病害嚴重程度,宜采用頂升梁體、更換蓋梁及墩柱的方案或頂升蓋梁、更換墩柱的方案或借助現(xiàn)有樁基施工承臺頂升蓋梁或主梁的加固方案[2]。
德上高速洙趙新河大橋左幅橋為2×(5×25)m的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橋面全寬28 m。下部結構為雙柱式橋墩、摩擦樁基礎,肋板式橋臺、摩擦樁基礎,采用板式橡膠支座。設計荷載:公路-Ⅰ級(2004)。于2016年建成通車。
(1)6-1#墩柱(外側墩柱)與樁基相對偏位,結合部混凝土松散,主筋彎曲;(2)6-1#墩柱,距頂部0~3 m范圍內(nèi),16條斜向裂縫,寬度為0.15~0.8 mm;6#墩蓋梁底面、高低樁號側,多條斜向裂縫,寬度為0.1~0.6 mm;(3)6#墩蓋梁縱橋向,外側向小里程偏位6.8 cm,內(nèi)側向小里程偏位1.2 cm外,呈扭轉(zhuǎn)形態(tài);(4)6#跨主梁,5#墩頂位置,整體向外側偏位5.5 cm;5#墩頂支座向外側剪切約45°,6#墩頂支座向內(nèi)側剪切約30°;(5)結構出現(xiàn)永久性變形,構件出現(xiàn)結構性裂縫,左幅橋總體技術狀況按重要部件最差評定為五類[1]。橋型布置見圖1~圖4。
圖1 樁柱結合部混凝土松散、主筋彎曲
圖2 6-1#墩柱、蓋梁斜向裂縫
圖3 5#墩頂主梁向外側偏位
圖4 5#墩頂支座剪切
(1)柱狀結合部樁頭處理不當,混凝土質(zhì)量較差,受河流周期性沖刷及橋面重載等影響,導致墩柱下沉,產(chǎn)生扭矩,主應力達到混凝土抗拉強度,致使橋墩及蓋梁斜向裂縫。(2)墩柱下沉,致使6#墩蓋梁向外側偏位及下沉,6#墩頂梁體相對滯后,向內(nèi)側偏位,支座向內(nèi)側剪切,5#墩頂向外側偏位,支座向外側剪切。(3)采用Midas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擬墩柱沉降工況,結構變形與實際情況類似,外側墩柱高樁號側受拉,最大拉應力4 MPa,與實際墩柱裂縫分布位置基本對應。有限元模型及應力云圖見圖5、圖6。
圖5 6-1#墩柱沉降工況結構變形
圖6 6-1#墩柱沉降工況墩柱應力云圖
本方案在6#橋墩兩側適當位置新增鋼管樁作為支撐基礎,單側鋼管樁在順橋向為兩排,鋼管樁頂通過雙支H型鋼形成支撐平面,支撐平面放置千斤頂用于梁體頂升,千斤頂位于箱梁腹板下部,橫橋向每排設置8個,千斤頂上設置貝雷梁支撐小箱梁,可采用枕木設置與貝雷梁與小箱梁間,以滿足橫坡要求。方案一設計見圖7。
圖7 方案一(鋼管樁+貝雷梁支撐小箱梁)設計
由于此方案需進行體系轉(zhuǎn)換,由原來的單支點支撐改為兩點支撐,結構驗算結果見表1。
表1 方案一結構驗算統(tǒng)計
本方案在6#橋墩兩側適當位置新增鋼管樁作為支撐基礎,單側鋼管樁在順橋向為三排,鋼管樁頂通過雙支H型鋼形成支撐平面,支撐平面放置千斤頂用于梁體頂升,千斤頂放置鋼板以及穿過蓋梁底貝雷梁,為滿足橫坡要求,可采用枕木或其他措施調(diào)整橫坡[4]。方案二設計見圖8。
以原橋墩兩樁基為支撐點,在原樁頭以下2.5 m澆筑平面尺寸為11.8 m×2.4 m厚2 m的承臺,承臺頂面設置鋼管立柱支撐蓋梁,鋼管立柱通過法蘭盤與承臺連接,每片小箱梁下設置兩個鋼管立柱[3]。方案三設計見圖9。
圖9 方案三(承臺+鋼管立柱支撐蓋梁)設計/cm
三種方案優(yōu)缺點及綜合對比見表2。
表2 方案比選
橋梁采用方案二進行加固,加固過程中支承蓋梁后開放橋面交通,減小了通行壓力,結構安全可靠。
(1)由于樁柱式橋墩為下部結構型式,如果出現(xiàn)扭轉(zhuǎn)裂縫、墩柱傾斜、梁體偏位等表現(xiàn)病害,應主要考慮樁柱結合部質(zhì)量缺陷所致,需及時開挖樁基復核病害。(2)確認結合部病害后,采用頂升蓋梁更換墩柱的加固設計方案,可確保不轉(zhuǎn)換結構體系,滿足保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