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瑤 唐澤華 張瑞琦 張宇寧 王瀟
摘 要:隨著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許多幫農、助農政策要通過村財務落實到農民頭上,農村的主要矛盾和糾紛焦點集中在財務上。因此,農村財務管理是廣大衣民群眾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如何管好資金,用好資金,使資金發(fā)揮最大的效益成了當前農村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實際審計案例對會計師事務所如何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業(yè)務進行闡述。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經濟,審計
一、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的特點
目前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管理制度均不健全,內容簡單,流于形式,不具備可操作性。有的甚至沒有建立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靠工作經驗,憑職業(yè)道德、良心辦事,缺乏應有的限制、監(jiān)督和相互牽制機制。村民主理財小組有名無實,財務公開欄只是個擺設或是內容空泛。農村財務公開一定程度上重形式、輕實效,甚至虛假公開、不敢公開等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鄉(xiāng)鎮(zhèn)(街道)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下轄的村組進行專項審計,已成為常態(tài)化的發(fā)展趨勢,審計的重點為村組財務收支、財務規(guī)范核算和相關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執(zhí)行情況,通過外部審計找問題,尋對策,促規(guī)范。
二、如何開展農村審計業(yè)務
(一)詳細審計為主,抽查審計為輔
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的重點審計內容主要為:貨幣資金、往來款、專項應付款、集體資源資產及其經營收入、工作經費(招待費、差旅費等)、涉農專項資金及村民集中反映的事項。依據與客戶簽訂的審計合同,特別是委托方提出的審計重點或審計人員認為容易發(fā)生錯誤或舞弊的領域,僅依據內部控制進行抽查無法達到上述的審計目的,況且村集體經濟組織大多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因此應以詳細審計為主。
(二)會計差錯的處理方法
財務收支審計的主要目的之一為確保會計核算真實反映財務狀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多不規(guī)范,會計科目使用較亂,會計處理差錯較多,審計中不可能全部進行調整,而且也沒有必要進行調整。審計人員將會計處理差錯影響較大的作為存在問題在審計報告中反映并提出審計建議,督促對方進行自我完善,不作審計調整。
(三)對重要會計科目的審計方法
1.貨幣資金審計
部分村居(社區(qū))未開立銀行賬戶,資金由鎮(zhèn)農經站代管,收取上級撥付的資金及資金的使用大部分通過會計個人卡進出,會計個人卡也未進行??▽S茫ㄉ系馁Y金流水包括個人往來及單位往來,期末執(zhí)行現金盤點程序已無實際意義,或雖已開立銀行賬戶,但在農村經濟組織的現金管理中,由于習慣性和圖方便,大量使用現金,小到平時的日常報銷、采購、發(fā)放補貼,大到村(居)民分配、資產購置、工程款支付等,且長期不打印銀行對賬單、不核對銀行賬戶余額,審計人員對上述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在報告中披露,并提醒客戶可能存在的舞弊風險,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2.往來款項的審計
往來款是所有單位的重點審計項目,很多單位將收入和支出通過往來款核算,村集體經濟組織也不例外,有的甚至收回款項后不入賬,導致應收款長期掛賬。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中,大部分往來款不設置明細賬核算,部分往來款未掛往來科目而直接做收入支出處理,無法進行賬務核對。審計時,與村居相關人員逐筆核對往來內容、形成時間,了解往來性質;同時在獲取委托人同意的基礎上,對往來款項進行函證。對有專項用途的資金,檢查上級撥付情況及單位發(fā)放情況,對發(fā)放清單進行詳查,檢查是否存在代領、冒領及未領依然有現金支出的情況,這類問題具有隱蔽性,但做假就難以成真,要尋找蛛絲馬跡,再通過訪談、調查的形式發(fā)現相關問題支出。
3.集體資產資源審計
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工作中,能夠提供完整的集體資產、土地租賃或流轉合同的村組極少,原因是有的沒有簽訂合同;有的雖然簽訂了合同,由于保管不善造成遺失或人為毀滅;有的故意不提供給審計人員。審計過程中,應實地對資產進行現場勘查和走訪,查清被審計單位賬內賬外資產,核清經營性資產自用、出租情況,與賬面資產出租收入臺賬進行核對,防止資產、收入不入賬、資產不實的情況。對沒有建立資產臺賬的村組按照實際盤點數建立資產明細清單,并在報告里對事項進行披露,審計建議對方及時進行資產清查,保持賬實一致。
4.收支審計
檢查收入來源是否合法,是否及時、足額、真實列報;有無坐收坐支,是否存在通過虛增債權的手段來虛增收入等;有無向農民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有無隱瞞收入或私設“小金庫”。檢查支出是否合規(guī)、合法,有無超預算、超標準支出的情況;有無擠占挪用專項經費,有無利用虛開發(fā)票等手段套取集體資金問題。對干部工資、補貼、獎金、加班費的發(fā)放是否合理、是否有相關文件、考核記錄;發(fā)票是否為有效票據,發(fā)票抬頭與單位名稱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其他單位支出在社區(qū)、村組走賬情況,均應作為關注的重點。
(四)審計中發(fā)現的舞弊及處理方法
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以詳細審計為主,抽查審計為輔,對容易虛列的經費支出、上級發(fā)放的青苗費補償等方面作為檢查重點,審計中發(fā)現的舞弊問題及審計處理如下:在某社區(qū)審計時發(fā)現,社區(qū)未在銀行開立賬戶,上級主管部門撥付青苗補償費時,款項直接打到社區(qū)財務人員個人卡上,由財務人員再發(fā)放給村民,審計人員檢查了青苗費的補償清單,存在某村民領取青苗補償費時的指印為剪切后粘貼上去,存在冒領青苗費的可能,審計人員將檢查事項向委托方匯報后,委托方成立檢查小組,對此批青苗費的發(fā)放進行專項檢查。
三、審計感悟
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量大,事項煩瑣,對專業(yè)知識要求不高,但卻要求審計人員工作經驗豐富,且比較細心,否則無法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在問題的落實上,始終要堅持實事求是,重證據,重事實,確保審計證據確鑿,多與被審計單位人員溝通,以全面掌握被審計單位的真實情況。做好村集體經濟的審計,不但可以更好地為農民和農村社會利益的穩(wěn)定提供有效地保護,促進基層民主,還可以用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服務、提高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在為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同時為事務所拓展新的業(yè)務領域、增加新的業(yè)務范圍。
作者簡介:王若瑤(2001.06—) ,女,漢族,吉林省四平人,長春市朝陽區(qū)長春大學會計專業(yè)本科,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