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 劉漢波
語文教育名師于永正指出:“激勵是教育的第二個名字?!盵1]在教學中,于永正通過激勵把課堂構(gòu)建成學生美好的精神家園,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樹立起其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借助非智力因素促進其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了激勵評價的育人作用,形成了于永正獨具特色的教學激勵智慧。對于永正教學激勵智慧進行研究,可以有效糾正當下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給一線語文教師以正面的啟示。
一、當下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忽略了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聯(lián)結(jié)
語文課程旨在學生通過學習逐步形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中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多重路徑,通常為設計更加精巧的語文學習活動等,多數(shù)語文教師也慣于將目標的實現(xiàn)依托于教學內(nèi)容的設定。作為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的激勵評價,同樣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自身的語文學習狀態(tài)和水平,為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指出明確的發(fā)展方向。
但在多數(shù)情況下,許多語文教師不善于充分利用“激勵評價”這一維度。以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為例,在小學名篇《新型玻璃》教學中,同樣是教師邀請學生朗讀文本,在遇到多次出現(xiàn)朗讀障礙的學生時,大部分教師的處理方式是中止學生的朗讀,并不耐煩地讓學生坐下,繼而換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續(xù)讀,追趕教學進度。而于永正在學生朗讀不斷出錯的情況下,則采用了激勵的方式,依據(jù)學生每一次朗讀的情況指出其優(yōu)點與不足,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任務,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個體言語經(jīng)驗,同時還提高了其語文學習的信心。
上述兩類處理方式,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當教師鼓勵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語文能力完成學習任務時,既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又能引導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實現(xiàn)言語經(jīng)驗的積累,為其形成良好的語感打下基礎,進而激發(fā)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而當教師不耐煩地讓學生放棄朗讀時,意味著學生失去了一次在語文課堂中提升自我的機會,且這類機會在有時間限制的語文課堂中并不常有,對教師、學生和語文課堂來說都有著不可彌補的遺憾。
(二)未實現(xiàn)激勵的育人作用
語文課堂中的激勵評價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它具有人文性,能給予學生相應的人文關(guān)懷,鼓勵其積極地進行語文實踐,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賞識他人和自我賞識,是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體現(xiàn)。
在知識至上的應試語文教育中,激勵評價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作用常常被忽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始終要明確:語文教育不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立德樹人。因此,如何通過激勵評價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值得一線語文教師認真思索的一道教育命題。
二、于永正的教學激勵智慧
對于如何巧妙合理地運用激勵評價機制,于永正有著高超的見解。他抓住了激勵評價中的育人性和激發(fā)性,并將對學生的大愛和對理論的自覺熔鑄于激勵評價策略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激勵智慧,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一)啟人心智的撥云睹日智慧
于永正的課堂激勵評價是具有啟發(fā)性的,有著授人以漁的智慧。其秉承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理念,使被評價學生和其他學生都能從激勵中獲得啟發(fā)。在《草》《狐貍與烏鴉》《梅蘭芳學藝》等眾多課例中,于永正展現(xiàn)出的撥云見日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在對學生進行激勵的同時,又給予了學生語文學習方法上的啟迪,為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奠定了基礎。
師:你很聰明。讀文章,首先要好好讀題目;有些文章,一看題目就能看出是寫什么的。
——于永正《草》課堂教學實錄
師:讀得很正確。但是,句號停頓的時間太短。一定要注意句號的停頓。還有,“狐貍”的“貍”要讀輕聲。聽我讀一下(師范讀)。大家都這樣練一練。
——于永正《狐貍與烏鴉》課堂教學實錄
師:(高興地)不愧是“娃哈哈”!只讀了兩遍,課文的意思就基本上讀懂了。剛才大家讀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小朋友做了不少記號(舉起他讀過的課文),這是個好習慣。可惜只發(fā)現(xiàn)了一個。也許大家光顧著了解課文的意思了,還沒來得及做記號。下面,請小朋友再默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句子圈點勾畫下來,在你喜歡的地方劃上波浪線。會做記號,就是會思考。
——于永正《梅蘭芳學藝》課堂教學實錄
從上述三則評價中可以看出,于永正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人格特質(zhì)、學習結(jié)果、課堂行為。在這三要素中,于永正的激勵偏向于學生課堂行為中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在《草》的教學中利用評價教授了學生文本閱讀方法,在《狐貍和烏鴉》的評價中向?qū)W生傳授了文本朗讀技巧,在《梅蘭芳學藝》中通過評價向?qū)W生提出了做好讀書筆記的學習建議,均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即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于永正通過激勵評價啟發(fā)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是其“五重”教學中“重習慣”特點在課堂中的體現(xiàn)。于永正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他指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中最大的成功?!盵2]于永正通過激勵評價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舒適的空間,學生在這一空間中,課堂期待、教師期待的心理得到滿足,學生自然會轉(zhuǎn)向更高層次的發(fā)展,關(guān)注學習上的弱點,并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促進自身各項語文能力的發(fā)展。于永正以激勵為外衣,以啟迪為內(nèi)核,巧妙地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激勵評價相結(jié)合,借力發(fā)揮,利用激勵評價中啟發(fā)的特質(zhì)為學生指出明確的發(fā)展方向,對學生而言有著撥云睹日的作用,效果顯著。
(二)量體裁衣的差別激勵智慧
于永正對學生的激勵是因人而異、因境而異的,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果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激勵評價,具體落實到學生的亮點和欠缺之處,充分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并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在于永正的公開課《新型玻璃》中就有一則典型的例子——
師:還記得我開始提的問題嗎?
生:這課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是哪幾種?
師:對。我想,書讀到這個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誰來回答?
生:這一課一共寫了五種新型玻璃。第一種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第二種是“夾絲玻璃”,第三種是“變色玻璃”,第四種是“吸熱玻璃”,第五種是“吃音玻璃”。
師:說得多清楚,多有條理!
師:不過,能說得再簡潔一些嗎?請你考慮一下。
(該生面有難色,欲坐下。)
師:請你沉著冷靜地想一想,我看你有這個能力。
生:(思考了一會兒)本課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
(聽課的老師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其他學生也為她鼓掌。)
師:(豎起大拇指)說得妙,妙就妙在“分別是”三個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說名稱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足足比之前少說了15個字。如果剛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了嗎?(笑聲)
——于永正《新型玻璃》課堂教學實錄
于永正在處理該生的回答上頗具智慧,對學生進行了學術(shù)性與非學術(shù)性的雙重激勵。在學術(shù)性上,于永正首先點評道:“說得多清楚,多有條理!”從這句鼓勵中,可以看到于永正對學生概括能力的贊賞,學生能夠依照行文順序,邏輯清晰地概括出文本中介紹的五種玻璃,沒有一處遺漏。但從語文知識的角度出發(fā),概括不僅要做到邏輯清晰,還要言簡意賅。于永正憑借敏銳的語感,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不足,進而向其指出要概括得再簡潔些。此時學生略感困難,想要放棄,于永正看出了學生面有難色,轉(zhuǎn)而向其發(fā)出了非學術(shù)性的鼓勵,營造了一種輕松的氛圍,消除了緊張感,激發(fā)出了學生的自信心與挑戰(zhàn)欲,使其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隨后,學生妙用“分別是”三個字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高度概括,達到了言簡意賅的要求。對此,于永正也不禁為學生的精妙作答豎起大拇指以表達內(nèi)心的由衷贊嘆:一是對該生沒有放棄作答的肯定;二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賞識,且這一充滿儀式感的激勵,讓學生嘗到了語文學習的“甜頭”。而后,于永正又接連贊嘆學生的“妙”,再一次鼓勵道:“你真了不起,足足比之前少說了15個字?!边@就進一步放大了學生的亮點,更讓其心中的成就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通過激勵評價中學術(shù)性的一面向全班同學講授了概括的方法,即概括詞(例如“分別是”)加上列舉,還可以幫助學生強化相關(guān)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促使其在學習中形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于永正在對學生進行一般鼓勵的基礎上,又結(jié)合該生的特點表達了對其語文能力的賞識,并通過激勵的方式進行了“說”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了其言語的發(fā)展,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不僅如此,于永正還巧妙地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時機,通過適時的激勵樹立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信心,打消了學生遇到困難下意識想放棄的心理,激發(fā)了其語文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三)幽默風趣的氛圍營造智慧
語文課堂中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塑造學生美的心靈。于永正十分注重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在教學中常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語文的美好。因此,于永正也被眾多教師笑稱為“老頑童”,這一昵稱也順勢成為了他的標簽。對此,他笑道:“語文老師要懂得一點幽默”。[3]這幽默也融進了他的激勵當中,即用風趣的語言表達出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時,于永正抓住了一位學生咽口水的動作,借力發(fā)揮,用富帶幽默的語言表達出了對朗讀者的肯定與對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的表揚。
生(陸小榮):(讀)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摘一顆放進嘴里,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而且柔軟……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
師:小建最投入,他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使勁地咽過兩次口水。(學生發(fā)出一陣笑聲)課文中描寫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腦海里變成了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我斷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紅得幾乎發(fā)黑的楊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楊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誘人的楊梅果正搖搖擺擺地朝他走著,于是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喇子”。(學生一陣笑聲)如果讀文章能像小建這樣,在腦子里“過電影”,把文字“還原”成畫面,那就不僅證明你讀進去了,而且證明你讀懂了。老實說,剛才我都滴口水了,只不過沒讓大家發(fā)現(xiàn)罷了。(學生一陣笑聲)
——于永正《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課堂教學實錄
于永正的這段評價有著一石二鳥的智慧,一方面是對學生小建學習態(tài)度的肯定,另一方面通過描述學生小建咽口水和教師自己滴口水的動作襯托出學生陸小榮朗讀的高超技藝,用幽默逗笑的語言表示出了對兩位學生的賞識,適時地營造了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于永正激勵評價中的幽默智慧,始終都離不開“情”“趣”二字的支撐。所謂“情”,一是指對學生有情。于永正愛著每一位學生,主張要蹲下來看學生。當教師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時,自然能理解學生為何在聽的過程中會咽口水,并巧用幽默的語言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于永正癡迷于語文教學,在課堂中會不斷鼓勵、引導學生通過讀來玩味語文,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就如學生小榮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出了楊梅的可愛,使老師和其他學生能在小榮的朗讀下喚醒感官中的聯(lián)覺,讓大家不自覺地想要流口水,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本身的趣味。教師通過幽默的語言,使課堂中的趣變得更加具有教育性和激勵性,讓學生能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放下學習的負擔,用心體會作者文字的美妙。正如于永正所說:“實踐證明,幽默是老師強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學習變得輕松,能使師生在愉悅的交流中融為一體?!盵4]情、趣的相互結(jié)合不僅成為了于永正激勵智慧中幽默性的支撐點,也是其“五重”教學理論中“重情趣”的體現(xiàn)。
三、于永正激勵智慧對語文教師的啟示
于永正的教學激勵智慧重塑了語文課堂的人文生態(tài),深刻地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精神成長。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從于永正的教學激勵中獲得以下啟示。
(一)目中要有人
在于永正的教學生涯中,他時常都是在以情育人,情成了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東西。[5]在課堂上,他的眼睛看向的是學生而非手中的教案,用心觀察著每一位學生的情緒變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他會用帶有鼓勵、期待的眼神看向?qū)W生,使其能夠從他的目光中感受到肯定與激勵。此外,他會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千方百計地促進學生成長,不斷鼓勵著每一位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依據(jù)其學習狀態(tài)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激勵,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優(yōu)點,克服學習上的自卑感。在《新型玻璃》的教學中,一位學生在朗讀時多次出現(xiàn)錯誤,學生為此感到羞愧,為了讓學生相信自己能順利完成這項朗讀任務,于永正用充滿肯定和信任的眼神看向?qū)W生,并告訴學生:“你很頑強,不怕失敗。屢敗屢戰(zhàn),直到勝利。請接著讀?!睂W生因此備受鼓舞,最終出色地完成了朗讀任務。相較之下,有一部分教師為了追趕進度會用不耐煩甚至是嫌棄的眼神示意學生坐下,中止學生的朗讀,把課堂展示的機會留給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于永正沒有因?qū)W生表現(xiàn)得不如意而吝嗇對學生的關(guān)愛和鼓勵,他始終堅持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將“情”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中,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達成健康成長、精神成長的教育目標,讓學生在充滿愛的壞境中成長,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展現(xiàn)出了其“五重”教學理論中“重情趣”的特點。
語文教育是愛的教育。反觀當前的語文教學,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似乎成了課堂中的稀缺資源,教師的眼睛常常是看向黑板或手里的教參,極少用眼睛與學生互動,因而難以感受到學生的靈性和狀態(tài)的變化,看不到學生的獨特之處,作出的評價也相應地缺乏真誠,使學生較難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崇高、真摯的師愛。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激勵評價的期待心理會逐漸減弱,學習的自主性也會降低,轉(zhuǎn)而影響到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很大程度上在于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職業(yè)認同感上出現(xiàn)了意識偏差,僅將教師這一職業(yè)視為謀生的工具。當教師角色與教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其他社會角色產(chǎn)生矛盾時,教師們也就難以將更多的精力投注于教師角色當中。因此,當面對多重角色的沖突時,語文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教育”二字需要用充滿愛的筆法去書寫,就如于永正所做的一般,將愛的陽光撒滿課堂內(nèi)外,悄然滋養(yǎng)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二)心中要有語文
于永正的課堂激勵評價不僅飽含了對學生的大愛,還有一股濃濃的語文味,在激勵學生的同時,也在喚醒學生母語學習中的語文意識,逐步地引導學生從機械地學課文、學知識轉(zhuǎn)向為在特定的語境中掂量、咀嚼、玩味語文。于永正的激勵評價為何有著這樣大的魔力,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五重”教學中“重情趣”的驅(qū)動。于永正指出“情”包括了兩層含義,不僅是對學生有情,還要對語文有情,對語文教學有情,正是這份對語文的情讓于永正癡迷其中,促使其激勵評價也帶有語文味。
于永正指出:“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要守住語文的‘常?!盵6]語文的“?!保凑Z文學習規(guī)律:聽、說、讀、寫。于永正在語文教學中,堅持著語文本體性教學,以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來組織教學過程,這也使他的激勵評價中含有語文本體性的元素,讓學生能在充滿語文味的環(huán)境中獲得成長。例如,在《草》的教學中,其通過激勵評價的方式向?qū)W生傳授讀文章先讀題目的讀書法;在《狐貍與烏鴉》的教學中,其通過激勵評價教授學生讀的方法;在《新型玻璃》的教學中,其同樣是通過激勵訓練學生說的能力;等等。這類“激勵語+語文學習方法”模式的激勵評價實踐在于永正的語文課堂中數(shù)不勝數(shù),它在讓學生嘗到語文學習的甜頭的同時,向?qū)W生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語文學習建議,促使其語文能力往更高層次邁進。
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激勵學生時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對學生的激勵是單向的,指向的是學習結(jié)果,如“很好”“很棒”等普適性激勵話語,沒有兼顧到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沒有凸顯出語文課堂激勵應有的語文特質(zhì),更沒有抓住語文教育的最佳時機,從而未能達到理想的激勵效果。相較之下,于永正持著處處留心皆語文的教學心態(tài),把自己對語文的熱愛與認識融匯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組成要素之中,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話語中要有情懷
于永正認為,語文教學能否成功,最終取決于老師。要做好一名語文教師,除了要有專業(yè)的教師素養(yǎng),還要有高尚的情懷,在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基礎上,以自身健康的趣味、高大的人格感染學生,尤其是通過語言所散發(fā)出的教師魅力來浸潤學生,讓學生在和諧、幽默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于永正是一位智者,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歷涵養(yǎng)了其高遠的人生境界,這份曠達的心境使其能以健康幽默的方式自如地應對教學中的種種情況,使學生在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例如,在一次以“當解說員”為主題的口語交際課上,學生魏榮通過對“動物王國掰手腕比賽”的精彩解說,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于永正也驚嘆于其高超的口語交際能力。隨后,他用頗具幽默的語言贊嘆道:“魏榮說得比我們國家最有名的體育比賽解說員宋世雄還棒!你可以叫‘蓋世雄!”學生大笑,口語交際活動的氛圍也被推向了高潮??梢姡谟勒寐詭Э鋸埖脑捳Z直截了當?shù)刂赋隽藢W生魏榮的解說功力,表達出教師對學生由衷的欣賞,同時也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感受到一絲趣味。
于永正用幽默的語言對學生表達贊賞與鼓勵,營造出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有效緩解了學生心中的壓力感。這種以趣育人的激勵方式在當今語文課堂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多數(shù)教師喜歡在學生面前樹立開不得玩笑、莊重圣言、凜然可畏的教師形象,常以嚴肅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讓學生倍感壓力,學生自然很難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筆者認為,這類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在于教師過于局限于專業(yè)知識的提升而忽視了個人境界、教師德性的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始終明白:幽默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會使人的心胸變得開闊,也能促進師生進行愉悅的交流。[7]以趣育人,這不僅是于永正“五重”教學理論中“重情趣”的體現(xiàn),更是其高遠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其眼中,“趣”有雙層含義:一是課要上得有趣,二是教師要具有幽默感。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不但要靠知識的傳授,更要依托于教師高尚的人格,以靈魂喚醒靈魂。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或許就是于永正教學激勵智慧的奧妙所在。對于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而言,我們不僅要做好一名教師,更要努力成為學生的導師,引導、激勵其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成就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注釋:
[1]于永正:《教育的兩個名字》,《人民教育》,2010年第9期,第63頁。
[2][3][4][6][7]于永正:《兒童的語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6頁,第7頁,第7頁,第31頁,第7頁。
[5]于永正:《教海漫記》,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22頁。
本文系贛南師范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語文教育碩士教學實踐智慧提升工程”(編號:YJG-2018-0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