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堂安
漆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漆畫是漆藝與繪畫的結合,也是工藝與美術的結合,它在傳統漆藝技法的基礎上去描繪事物。工藝美術與設計之間的關系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著,有時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名稱,有時是從屬關系,有時是交集關系。而脫胎于漆藝的漆畫與設計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的深厚淵源是值得研究的。
一、江西漆畫與設計的淵源及發(fā)展
江西漆畫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陳圣謀是江西漆畫的開拓者。他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藝術系的首屆畢業(yè)生。得益于中央工藝美院前沿的美術和設計教學,陳圣謀的漆畫極富形式美感,打破了江西陳舊的美術觀念,引領了江西漆畫早期的審美潮流。就如肖飛所說:“陳圣謀先生開放豁達的藝術創(chuàng)意,自由灑脫的藝術風格,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20年來不僅造就了整整一代人的江西漆畫創(chuàng)作主流隊伍,而且也深刻地影響了現代中國漆畫的進程?!盵1]
陳圣謀與漆結緣之后曾多次到鄱陽漆器廠學習漆材料技法,并且影響了一批漆畫藝術家,如龔聲、尹呈忠、熊建新、王向陽等江西漆畫的中堅力量。這些藝術家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為江西漆畫貢獻了至關重要的力量,推動江西漆畫成為中國漆畫的標桿。在漆畫登上現代畫壇的“獨立運動”中,江西漆畫家們則是一群走在運動前列的實踐家,他們?yōu)橹袊F代漆畫藝術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做出了突出貢獻。[2]他們中的許多人和設計有著深厚的淵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建新畢業(yè)于無錫輕工業(yè)大學設計學院(今江南大學)裝飾設計專業(yè),他的漆畫語言非常新穎且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和鮮明的設計風格;王向陽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副主任,也是江西漆畫的帶頭人之一,他畢業(yè)于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但他早期曾在印刷設計行業(yè)工作過一段時間,從他的許多漆畫作品中可以看到拼接、對比、重復等設計語言的運用。新世紀的江西漆畫中有越來越多具有設計背景的專業(yè)人才加入進來,他們中有很多是科班的設計專業(yè)出身,所創(chuàng)作的漆畫作品大多會注重形式語言和設計法則的運用。
二、設計元素在江西漆畫中的應用
江西很多漆畫作者與設計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少江西漆畫佳作也展現出設計元素的運用。吳冠中先生在《筆墨等于零》中說道:“構成畫面,其道多矣。點、線、塊、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無窮氣氛。為求表達視覺美感及獨特情思,作者尋找任何手段,不擇手段,擇一切手段?!盵3]只要是好的、合適的形式語言都可以用到漆畫中來。
1.設計基礎元素的運用
點是畫面中最基礎的語言??刀ㄋ够凇饵c、線、面—抽象藝術的基礎》中說道:“點是工具與物質材料表面最先相接觸的結果,是基礎的面。紙、木、畫布、拉毛裝飾板、金屬等等都可以構成這種最基礎的物質材料面。”[4]點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它有很多情態(tài),可以表現出很多情感。實心點具有明確性和方向性,虛心的點給人未知、虛無的感覺;邊緣光滑、呈幾何形態(tài)的點給人孤立、機械的感受,邊緣粗糙、呈有機形態(tài)的點給人自然、淳樸的感受;排列稀疏的點讓人感覺虛無縹緲,高密度的點讓人感覺厚重深沉。
在漆畫創(chuàng)作中可以用多種方法來創(chuàng)造點,例如貼蛋殼、鑲嵌螺鈿、撒粉、噴繪等方法。陳圣謀曾發(fā)表于《美術》并且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踏歌行》就是以點元素構成畫面的主體,以撒色漆顆粒形成仙鶴的形象,然后通過反復繪涂色漆和噴銀漿的技法完成漆畫的繪制。通過研磨使得下層的色漆顆粒逐漸顯現,白鶴的肢體被色漆顆粒和細小的銀粉顆粒充滿,形成斑駁的、虛幻的視覺效果。噴銀技法在使得畫面豐富具有東方意蘊的同時,也很好地表現出了江南晨曦時的詩意風光?!短じ栊小芬渣c的形式增加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它含蓄內斂,如同江西的山川湖泊般靜雅肅穆。陳銳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的漆畫作品《老屋》也是以點元素構成畫面主要內容的優(yōu)秀畫作。這幅作品采用了貼蛋殼的方式表現老屋的圍墻和瓦片,用細碎的蛋殼貼出屋子的欄桿、臺階、船等形象。再以撒螺鈿粉和蛋殼粉形成老屋的陰影部分,在此基礎上噴銀使畫面統一協調?!独衔荨分悬c元素的使用不同于《踏歌行》,《踏歌行》里點的大小較為平均,體現出晨曦的靜態(tài)美,而《老屋》體現出了點的對比性。例如圍墻由許多蛋殼片組成不規(guī)則的磚塊,在畫面上來看是最大的點。第二層級的點是蛋殼組成的略小于圍墻的瓦片,再小一級的是欄桿和柱子等。藝術家在陰影和空隙處采用撒螺鈿和噴銀的方式使得畫面整體上既緊致又松弛,多層次規(guī)則排列的點加上無序的、彩色的點使得畫面豐富且細膩,極富生活氣息。江西早期漆畫中有大量作品通過噴銀的技法傳達江南煙雨朦朧的意蘊,這是江西早期漆畫所特有的形式語言,也是江西這片土地給藝術家?guī)淼膭?chuàng)作源泉。
線也是畫面最原始的語言之一。不同的用線方法,能表達出不同的感受,比如流暢圓潤的線就會給人抒情、溫暖的感覺,剛勁有力的直線、硬線,則給人堅定與力量的感覺。[5]線在中國藝術中無處不在。青銅器的粗獷、神秘,畫像磚的雄渾,中國畫的“春蠶吐絲”和“吳帶當風”,中國書法的“筆走龍蛇”和“鐵畫銀鉤”,戲曲青衣水袖的“百轉千回”等,都是通過不同形態(tài)的線條表達出不同精神內涵。
漆畫創(chuàng)作中的線條一般通過刻漆、鑲嵌、堆線、戧金、描繪等方法實現。熊建新和王向陽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獎的漆畫《山那邊》就是以線條構成畫面的主要視覺語言,橫線和豎線表現房子,曲線和圓線表現樹木。整個畫面布滿線條,從下至上線條逐漸變短、變細,表現出一定的透視效果。在局部噴銀使得平面化的作品有了縱深感和層次感。抽煉出來的直線和曲線有很強的時代感和形式感。強烈的風格沒有打破協調的意境,這些線條的交織如同交響樂般述說著山城的故事?!渡侥沁叀返木€是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的,現實的樹有很多復雜的有機形態(tài),現實的房子也不會如此有序地排列。這都是藝術家對生活的長期觀察、體驗,通過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而得出的理想畫面。作者用一種獨特的形式語言構建了他心中的理想世界,這個世界在線條的秩序中建立起來,喚醒了觀者的獨特記憶。
面是繪畫的重要元素。面的形狀、肌理、面積、形式、色彩、濃淡、虛實的變化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體驗。陳圣謀被中國文化部收藏的《夜與晝》,背景采用了大塊面紅與黑的色塊對比作為夜晚和白天的隱喻,在紅與黑底上分別做黑色和紅色的小塊面。畫面主體形象由如同皇冠般對稱的植物和鳥共同組成,葉子的紋樣由菱形、三角形、長方形、鋸齒形的小塊面填充,鳥則由鋸齒形、波浪形、圓形等小塊面組成。這幅漆畫最大的特點就是面的對比。大面積均衡的紅與黑色塊的對比,局部大色塊與組成樹葉及鳥的小塊面對比,單純的面與繁復的面的對比,整體和局部的對比。畫面整體形式語言統一在小塊面組成的多個元素中,裝飾感濃厚,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設計元素在漆畫中的合理運用要符合畫面內容,內容與設計元素的高度統一才能更好地表現出藝術魅力。江西豐富的自然資源給江西漆畫家提供了許多創(chuàng)作源泉,云霧朦朧的山水風光是眾多江西漆畫家熱愛表現的題材。漆畫通過霧化的銀漿描繪出虛實相間的晨曦風光,通過提煉出的重疊的線條表現出樹木的郁郁蔥蔥,通過簡潔的塊面對比表現出日與夜的對立。他們很好地借用了設計元素形成了特有的視覺風格,是中國漆畫在形式語言上探索的重要實踐者。
2.設計法則在漆畫中的運用
現代主義繪畫的畫家常常應用疏密原理、黑白原理、重復原理、特異原理和錯覺原理來設計處理畫面,用裝飾性的色彩和造型進行創(chuàng)作。[6]江西許多作者因循設計法則去創(chuàng)作漆畫,很多漆畫體現出形式法則中的重復、特異、對比、調和、漸變、肌理、發(fā)射等,加強了漆畫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使江西漆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重復法則是以一種基本形為基礎,進行有規(guī)律地復制和再生。重復形式一般給人秩序、嚴謹和力量等感受。閱兵式上軍人整齊劃一的動作就是單個軍人的疊加形象,給觀者產生有力、威猛的感覺。江西青年漆畫家胡偉和曹祥杰的《未來都市No.1》入選“第二屆全國漆畫展”,這件作品由無數個立方體填滿。畫面語言非常純粹,類似樓房的立方體無限重復充滿整個畫面。它象征著城市不斷的擴張,是對當下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思考。它還象征著世界被數字信息填滿,所有的可視的物象都是電子生成的。作者用不斷重復的形式表達出壓迫感和機械感,描繪未來世界的一種狀態(tài),這樣的重復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使觀者進入作者營造的虛幻世界中,反思現代城市急速擴張帶來的社會問題。
特異法則是在大面積保持一種規(guī)律的情況下一小部分形式發(fā)生變化,形成視覺的聚焦點。例如夜晚中的一輪明月,枯樹枝上的一只小鳥,大草原上的一棵樹。其中的明月、小鳥、樹都是在大面積某一種形式中的特異變化,使觀者對這個形象印象深刻。龔聲的漆畫作品《竹鄉(xiāng)》赴日本參加“中國現代漆畫展”,這件作品采用的就是特異法則。畫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深藍色的植物鋪滿,類似竹筍的形象按照一定秩序進行重復,形成畫面的主體形象。在畫面左邊部分有一座小瀑布和瞭望塔,在植物的烘托下瀑布和瞭望塔成了視覺中心。瀑布的加入使得畫面多了一種唯美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白色的瞭望塔則顯示出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系。以提煉出的意向風景體現時代風貌是江西漆畫的特點,也是江西風光給予漆畫家的營養(yǎng)。
對比法則同樣是繪畫和設計中常用的形式法則,畫作中的對比包括整體和局部之間的對比,不同局部之間的對比,不同部分的疏密對比、虛實對比等等。尚瑩輝和王惠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小園香徑》就是一幅采用對比手法創(chuàng)作的佳作。整體藍色調的畫面中用白色蛋殼表現廊道,白色蛋殼粉和藍色漆皮粉表現藍白相間的小徑。用斑駁的藍色描繪假山,深藍色間隔交叉的小塊面組成地面,紅色形成小徑邊緣和廊道兩邊的面板。樹葉用淺藍色、粉色、淺紫色的點形成色彩斑斕的區(qū)域。從整體來看非常細膩生動,有大面積的藍色對應小面積的白色、紅色,藍色里面又有不同深淺、疏密、肌理的對比,形成夢幻的、細膩的、既對立又統一的畫面。好的畫作在對比的同時也講究整體的統一性,若處處對比而不以整體的眼光看畫面,反而會降低畫面的格調。中國自古就講究中庸之道、和諧之道,江西人安逸、與世無爭的性格也融入了漆畫中,在整體協調的基礎上使對比的畫面豐富細膩,而并非一味地強化對比的沖突性和對立性。
三、設計因素對江西漆畫風格的影響
江西漆畫藝術扎根鄉(xiāng)土,生長于現實生活中。江西漆畫家熱衷于表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形成了意蘊深遠、清秀俊美、形式新穎的藝術格調。江西早期藝術家并不拘泥于天然大漆這一種漆畫顏料,為達到藝術效果會綜合使用聚氨酯和腰果漆等多種漆。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心中理想世界的表達,不拘泥于材料的限制是江西漆畫綜合性和多元性的體現。
設計元素融入之后使江西漆畫較為單一的風格變得更加豐富,設計語言的融入拓寬了江西漆畫的表現方式,使江西漆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新穎的創(chuàng)作手法。設計的融入使得江西漆畫創(chuàng)作手法多樣、形式感強、藝術品格高。國畫、油畫、版畫、設計等創(chuàng)作手法的融入豐富了江西漆畫表達的深度和廣度。堆線、鑲嵌、變涂、撒粉等多種技法結合多種材料的使用形成極具形式意味的藝術風貌,使江西漆畫成為當時具有獨特風格和審美意識的漆畫群體。
畫面的純粹、質樸、含蓄是江西漆畫的部分風格特征,相比福建漆畫的絢麗多彩,講究中庸和諧之道的江西漆畫家往往在畫面上追求統一性,畫面語言的純粹使得畫面風格獨特,能形成統一的視覺效果,傳遞出藝術作品背后的觀念。注重觀念的表達是江西漆畫在新世紀的重要變化,相比20世紀80、90年代江西漆畫注重畫面的意蘊、形式的新穎,新時期的江西漆畫更注重表現作者看世界的角度和態(tài)度,從無數個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才能體驗豐富和真實的世界。相對于早期江西漆畫更多地表現當地的自然景觀和風俗人情,當下的漆畫則更注重個性的表達和個人微妙情感的再現,這也是江西漆畫與當代美術進一步融合的表現。
四、結語
江西漆畫在20世紀70年代的開創(chuàng)時期到21世紀初的今天和設計一直有關聯,在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中出現了許多具有設計教育背景或者曾經從事過設計行業(yè)的漆畫作者,許多入選全國展覽的漆畫代表作內含鮮明的設計元素。所以說設計因素給江西漆畫帶來了重要的營養(yǎng),它使得江西漆畫具有豐富的形式語言、多樣的風格和較高的藝術格調。在更加開放、包容的今天,江西漆畫應該在融入設計因素的基礎上吸取更多藝術種類的營養(yǎng),發(fā)展和豐滿自己。未來江西漆畫家在研究本體語言的同時應加強與各畫種的關聯,借鑒不同藝術種類的優(yōu)勢,選擇適合漆畫的藝術語言融入進來。在融入的過程中有可能找到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使得江西漆畫在未來得到新的發(fā)展。
注釋:
[1] 肖飛:《現代江西漆畫發(fā)展之我見》,《美術觀察》2002年第11期 。
[2]陳圣謀:《傳統與現代交融—江西漆畫發(fā)展軌跡》,《創(chuàng)作評譚》1999年第5期。
[3] 吳冠中:《筆墨等于零》,《美術》2010第9期。
[4][俄]瓦西里·康定斯基:《點、線、面—抽象藝術的基礎》,羅世平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第14頁。
[5]曹力:《線構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5頁。
[6]王賢培:《論現代主義繪畫中的設計意識和元素》,《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年第4期。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設計語言在漆畫中的運用研究—以江西漆畫為例”(編號:YG2020146)研究成果、“2019年南昌航空大學校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培育項目‘圖形創(chuàng)意”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