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寫了《為什么我建議你用Apple Music安放蝦米歌單》,其實,我是有一份私心的,那就是我個人對Apple Music提供的歌單服務的喜愛。
如果要說Apple Music與其他音樂流媒體服務有什么不同,我覺得從根本性來說,Apple Music里眾多的由專業(yè)音樂編輯打造的歌單,是它與其他以算法推薦為主的音樂APP的最大區(qū)別點。
針對不同的場景,Apple Music中的官方編輯團隊會挑選出一些質量很高的歌單。在春節(jié)期間,Apple Music的新年歌單當然不會缺席。今年Apple Music邀請了十組明星音樂人,為樂迷甄選各自的新春私房歌單。這些音樂人都活躍在2020年的華語樂壇,足以代表樂壇過去一年來的潮流與現(xiàn)象。比如五條人,去年上了《樂隊的夏天》,一個縣城樂隊出圈了。
為什么五條人受人喜愛,可能已成了2020年樂壇最大的“謎團”。夾雜南方口音的普通話、突兀的縣城英語、奇怪的站姿和手勢、港風發(fā)型、人字拖,不光音樂與市面上常見的音樂類型不同,他們在舞臺上的氣場也是奇怪的。
不過在聽過仁科和阿茂甄選的歌單之后,你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五條人音樂的秘密:沒有套路,常讓人感到出其不意。有一些先鋒搖滾,還有一些爵士音樂,實驗啊,說唱啊,也包括流行音樂。就像Apple Music評價的那樣,“在謳歌底層生活的人與事之外,對打口碟時代音樂生冷不忌的吸收,也讓五條人的歌‘通俗而脫俗,這份歌單背后的營養(yǎng)一口氣說不完”。
十組音樂人中,和五條人一樣,通過綜藝節(jié)目活躍在2020年音樂舞臺的還有阿朵。但阿朵不是“出圈”而是“回歸”。她在2012年全盛期突然從娛樂圈聚光燈下離開,去到大山深處避世,2020年度熱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讓她重回大眾視野。
在阿朵的新年歌單頁面,我們能看到Apple Music對歌單的概括,“一張混合民族之聲與流行色彩的2021新年歌單,阿朵將多年來在‘新民族音樂領域的耕耘盡數分享”,如果你喜歡阿朵與她的新民族音樂就一定要試試。
五條人、阿朵、孫盛希、馮允謙、向洋、椅子樂團、艾熱……可以看到,這十組音樂人絕大部分都可以稱作是“新聲代”,他們要么代表了樂壇的“新聲力量”,要么帶來了新興的音樂形式。所以,當我看到名單中還有楊千嬅時,還是頗為意外的。
事實上,不怕暴露年齡地說,楊千嬅應該是最能代表我的少女時代的歌手了。那是一個香港流行音樂和電影都處于巔峰的年代,以至于楊千嬅雖然算得上是影視歌三棲明星,但她從未獲得過“天后”的頭銜,因為同時期的天后們實在是太多了。
但如果你是粵語歌愛好者的話,《少女的祈禱》《勇》《再見二丁目》《可惜我是水瓶座》《野孩子》……這些具備港樂的真實、敢愛、堅毅特質的歌都出自楊千嬅,愛粵語流行歌的人無不把她視為珍寶。
Apple Music能在一群新聲代音樂人中,還不忘楊千嬅,真的是用心了。尤其你還同時知道2020年是楊千嬅出道25周年,她原定的“MY Gratitude 25”系列演唱會因疫情被迫延期的情況下。作為楊千嬅的樂迷,看到這份“楊千嬅:關于愛”的新年歌單,不由得想說聲感謝。
以上是我個人最感興趣的三張歌單,十組音樂人,共選出了幾百首歌曲,限于篇幅就不再贅述了。此外,我還想說點別的。
作為一個多年老用戶,可以說是親身經歷了Apple Music一點點的改變和成長,經過幾年用心打磨,現(xiàn)在的Apple Music已經非常接近我心目中的理想水平。優(yōu)美干凈的界面、純粹的音樂功能,還有非常關鍵的,不斷豐富完善的曲庫。
Apple Music在歐美音樂版權方面的優(yōu)勢自不必說,與此同時,幾年用下來,我也發(fā)現(xiàn)它在華語流行歌曲方面實則兼具了多個平臺的優(yōu)勢,版權面更廣。還有前面提到的粵語流行歌,相信我,對于粵語歌迷來說,Apple Music就是一個寶藏地。
已經成了Apple Music每年傳統(tǒng)的新年歌單,也因為曲庫的豐富在發(fā)生著變化。在Apple Music的牛年特別策劃頁面,一直往下拉的話,可以看到從2016年以來的新年歌單。無論是歌手還是歌單曲目,都可以看出,它的覆蓋面是越來越廣了。
這其實也從側面體現(xiàn)出了,Apple Music這幾年,針對國內用戶聽歌習慣的不斷適應和變化,歐美流行、國語、民謠、電音、搖滾、粵語、日語、韓語歌等等曲庫都得到持續(xù)拓寬。
在曲庫優(yōu)勢明顯的前提下,相較于其他音樂流媒體平臺,Apple Music的訂閱價格又是相當低廉的,此前的文章中我也分享了一些“薅羊毛”的方法,有興趣可以移步查看。
還有別忘了,長久以來,蘋果都為新注冊用戶提供有3個月免費試用的優(yōu)惠政策。京東PLUS會員還可通過關注官方微信號,向后臺發(fā)送暗語“Apple Music”,即可獲得最多5個月的免費試用。
當然,在我看來,Apple Music依靠的絕不僅僅是曲庫、低價等策略,吸引我的還有它的“人味兒”。很早以前,蘋果CEO蒂姆·庫克就談過自己對音樂的看法:“我們擔心,音樂中的人性正被逐漸消磨,音樂正變成一個由字節(jié)點組成的世界,而不再是過往我們熟悉的藝術和工藝?!?p>
這或許就是,其他音樂流媒體服務都在強調算法生成的推薦歌單時,蘋果卻一直以人工編輯打造的歌單為榮的原因了。這里面自然也包括每年的新年歌單,這既是Apple Music的傳統(tǒng),也成了我個人迎接新年的儀式感。
音樂品位是因人而異的,一款足夠優(yōu)秀的音樂APP應該是可以讓我跳出舒適圈,幫助我獲取到更多音樂方面的信息和知識。很顯然,Apple Music滿足了我的要求。
這種由專業(yè)編輯、喜歡的歌手親自挑選出來的歌單,尤其在春節(jié)這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所實現(xiàn)的情感傳遞,以及潛移默化間形成的情感紐帶,都是AI算法無法比擬的。畢竟,算法怎會知道我可以前一秒聽著五條人的歌單,跟他們一起“發(fā)瘋”,后一秒又因為楊千嬅的《愛在旁若無人的太空》淚流滿面呢?
事實上,音樂正是少有的能用“人工”打敗“算法”的領域。在人人都忙著做算法的時代,Apple Music能一直堅持人工精選,這應該是比其他任何功能都更可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