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靜,李洪娟,李林娟,王慶豐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腹部腫瘤科/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成都 610041)
患者在住院期間需要使用的自帶藥品稱為自備藥品,包括從藥店自行購買或從其他醫(yī)院或本院門診開出在家自行使用的藥品[1]。在醫(yī)院住院治療的廣大患者群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伴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情況,此類患者在進行住院治療的同時,還需口服自備的糖尿病、高血壓等處方藥[2-3]。我國醫(yī)療體系中沒有專門制定對于管理自備藥品使用的法律法規(guī)。醫(yī)院也無規(guī)范化、統(tǒng)一的管理自備藥的標準,患者一般都按照原來的用法進行服用。但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自身原因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會導致自備藥品出現(xiàn)漏服、錯服、重復服用等用藥不規(guī)范的問題[4-5],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也會帶來醫(yī)患糾紛。
1.1 研究對象采用方便抽樣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7月某醫(yī)院腫瘤科新入院(入院48小時內)的患者,共201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查閱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個人基本信息,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居住地等;患者自帶口服藥的情況,如自帶口服藥種類、種數、治療緩解癥狀、購買途徑等方面。
1.2.2 調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48 h內,向其充分解釋研究目的、研究意義并告知其有自愿填寫問卷和退出研究的權利。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況下,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患者無法回答的,由家屬進行回答。共調查201人,有效問卷201份,有效率為100%。
2.1 調查對象一般特征本次共調查201人,其中男性105人(52.24%),女性96人(47.76%);年齡在23~82(57.31±11.90)歲之間;以中學學歷(初中或高中)為主,117人(58.21%);大多已婚,165人(82.09%);主要來自城鎮(zhèn),184人(91.54%);家庭人均月收入以1 001~3 000元為主,94人(46.77%);主要與家人居住,173人(86.07%);患有腫瘤以外慢性病的82人(40.08%)(表1)。
表1 腫瘤患者一般資料情況(N=201)
2.2 調查對象自帶藥品情況
2.2.1 自帶藥品種類 本次調查的201人全部從院外自帶藥品,其中195人(97.01%)在入院后有醫(yī)生指導過自備藥物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68(33.83%)人自帶處方藥,18(8.96%)人攜帶非處方藥,兩者都有的115(57.21%)人。
2.2.2 自帶處方藥情況 在自帶處方藥的183名患者中,其中攜帶兩種及以上處方藥的有104人(58.83%);用于高血壓治療的27人(14.75%),肝炎治療的25人(13.66%),其他疾病的106人(57.92%),主要用于升白細胞、血小板、提高免疫力等。在用藥的過程中,有82人(44.81%)存在漏服、錯服或者多服的現(xiàn)象(表2)。
表2 自帶處方藥情況
2.2.3 自帶非處方藥情況 在攜帶非處方藥的133名患者中,攜帶兩種及以上非處方藥的患者36名(27.07%);用于補維生素微量元素的77人(57.89%)。在用藥的過程中,只有43人(32.33%)完全按照非處方藥物說明書服用。其主要是通過熟人介紹和藥店導購的方式了解到非處方藥(61.66%),通過國內藥房購買的108人(81.20%)。52.63%的人覺得非處方藥對癥狀緩解有幫助。94.74%的人相信醫(yī)務人員的推薦(表3)。
表3 自帶非處方藥相關情況
2.2.4 自帶藥品不當行為評估 調查對象中154人存在用藥不當行為,占總病例數的76.62%。其中有46人(22.89%)為無適應證用藥。92人(45.77%)藥品服用遺漏,60人(29.85%)服藥時間錯誤(表4)。
表4 自帶藥品不當行為評估
針對上述現(xiàn)狀和隱患,應當究其原因制定相關對策。第一,應建立相關的自備藥管理政策。各醫(yī)療機構應該制定住院患者自備藥品的相關管理政策,對自備藥的使用情況及程序進行說明。第二,應制定自備藥品詢問制度。在患者入院時,醫(yī)護人員應詳細詢問患者自備藥的用藥情況,并進行嚴格登記管理。對必須服用的自備藥品,應該詢問藥師是否合理、是否有保證、是否有效,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三是加強自備藥品的統(tǒng)一管理?;颊咦≡浩陂g,應讓患者將自備藥品上交護士站,實行自備藥品與其他藥品統(tǒng)一管理原則。對某些品種及規(guī)格缺乏的藥物,醫(yī)院與患者應簽訂知情同意書,科室設立患者自備藥服用清單,進行統(tǒng)一管理。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備藥品存在手續(xù)不齊全甚至一些質量問題時,護士可以拒絕執(zhí)行此自備藥品的醫(yī)囑[6]。四是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對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應重點關注,對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定期觀察,加強對患者的醫(yī)療知識宣傳及健康衛(wèi)生教育,規(guī)范患者服藥的時間和劑量,對于不對癥的藥物應該提醒患者及時更換,避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五是加強醫(yī)患護患溝通。部分患者可能對自身的病情還認識不夠,應加強醫(yī)患及護患之間的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情況,對口服藥品進行規(guī)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