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飛
趙中良敢于對自己的過去采取“大破大立”的態(tài)度,樹立“破立觀”正是他取得今天成就的關鍵。趙中良諳熟傳統(tǒng)青花、釉上新彩、粉彩等一系列傳統(tǒng)技藝,如今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青花與高溫顏色釉山水瓷畫創(chuàng)作上。他不甘心于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相反,他從當今陶瓷繁榮的表象中萌生了深切的憂患意識,并因此產(chǎn)生了自覺、清醒、強烈的現(xiàn)代使命感。
趙中良出生于甘肅靖遠農(nóng)村的一戶普通家庭,父親當兵,母親成天在地里勞作。他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的,調(diào)皮的天性很少受到大人的約束,所以,他愛玩、膽大,除了成天在外面瘋跑,還經(jīng)常在地上或院墻上涂涂抹抹,畫一些他喜歡的小人或動物。那時候,父親在西藏當兵九年,一年都難得回家一兩次,而且都是匆匆忙忙。父親在他的童年記憶里,是既陌生又熟悉、既敬畏又想親近的人,在他幼小的心中有無比崇高的地位。一次父親在和客人的談話,趙中良無意中聽到父親說了一句“這娃畫畫好著呢”。就這么一句不經(jīng)意的贊揚,使得趙中良對在墻上或地上涂鴉傾注了更大的熱情。
父親從西藏復員后,被分配到西北最大的國營陶瓷廠——靖遠瓷廠工作。高中畢業(yè)后的趙中良,也通過招工進了這家瓷廠。在此工作期間,趙中良學習了陶瓷釉上繪畫,還學過一段時間的玻璃繪畫。彼時的趙中良對色彩的感覺是驚人的,老師有一套博古題材的玻璃繪畫作品,畫的是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等。老師在前面畫,他就在后面跟著看,他只要認真地看一遍,就能把所有畫面的色彩,包括細節(jié)上的用色全記清楚,并且回家后能夠根據(jù)記憶畫下來。那時,趙中良覺得那是很自然的事,如今想來他應該屬于天賦異稟。
1995年,趙中良被單位推選參加全國成人高考,被景德鎮(zhèn)陶瓷職工大學錄取。在景德鎮(zhèn)讀書期間,趙中良經(jīng)常去拜訪一些老一輩的大師,比如王錫良、王隆夫和陸如,與他們的交往對趙中良的人生觀和藝術觀都有很大影響。作為小輩趙中良曾經(jīng)拜會過王錫良老師,虛心向他請教過很多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問題。而很長時間以后他再見王錫良大師時,王大師依然能親切地叫出他的名字,還能記得上次他們交流的細節(jié),甚至會對他的家人噓寒問暖。
在職大學習期間的寒暑假,趙中良因為沒有路費而放棄回家。而任教于職大的陸如老師對這位學生非常喜歡,有次過年,陸如老師聽說他不回老家,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過年。陸如老師經(jīng)常在家里畫國畫,一站就是幾小時,腿都站腫了。但每次畫完畫之后,不論多辛苦,陸如老師都會習慣性把所有的毛筆、紙硯收拾得干干凈凈。畢業(yè)以后,陸如老師還專程畫了幾張國畫給趙中良等幾位同學,鼓勵他們在學業(yè)上追求上進。如今,趙中良還珍藏著老師的這些畫。
老師的一言一行讓年輕的趙中良懂得: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活,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會有什么樣的藝術。大師在成為大師之前,就早有大師的行為風范了,人品的高度決定了他的作品的高度。初到景德鎮(zhèn)時,趙中良極不適應。這里的夏天太炎熱,冬天太陰冷。天天吃米飯讓他很不習慣,他還是喜歡北方的面食。但是畢業(yè)后,趙中良還是選擇留在景德鎮(zhèn)。
當趙中良再次堅定了人生方向以后,他為自己的追求不顧一切了。多年來,趙中良在景德鎮(zhèn)陶瓷工藝上摸爬滾打,對不同的陶瓷材料,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探討和嘗試。在創(chuàng)作陶瓷山水題材時,趙中良運用了青花、釉上新彩、粉彩和高溫顏色釉等不同種的工藝,而且都能自成風格。隨著市場的認知度漸漸提升,趙中良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贊譽。
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寬闊的胸懷與深厚的學養(yǎng)。趙中良認為,藝術陶瓷繪畫既要重視它的藝術高度,也不能忽略它的工藝成分。作為一個外來藝術家,他堅持畫了將近三十年,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陶瓷。
如今,不論市場把趙中良以前的作品抬得多高,他對自己始終有清醒的認識,甚至,他覺得自己以前的一些青花作品“畫得很丑”,他從靈魂深處更喜歡顏色釉。顏色釉進入景德鎮(zhèn)繪畫領域只有短短的三十幾年,因此顏色釉還有更多的空間值得去發(fā)展與挖掘。趙中良認為,顏色釉不僅能體現(xiàn)陶瓷本身的質(zhì)地之美,反映作者對火的藝術的駕駛能力,它更是表現(xiàn)現(xiàn)代山水的最好材料和途徑,色彩的豐富和細膩能表現(xiàn)自然界山水瞬息間的千變?nèi)f化。
趙中良的山水瓷畫,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他對自然的認識和人生態(tài)度有關。正如清代詩人石濤所云:“我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自然山水之性即我性,自然山水之情即我情,趙中良的每段時期的山水畫,體現(xiàn)的正是內(nèi)心情感的激發(fā)以及他對人生信仰命運經(jīng)歷的參悟體會。
趙中良的山水瓷畫,重山疊嶂,泉水流淌,林木茂盛,曲徑通幽。青花雖為單色,卻能產(chǎn)生十分豐富的色調(diào)層次和韻味,顯示出一種清幽冷寂、淡泊蕭條的意境,隱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而趙中良的粉彩山水瓷畫,則充滿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淡雅粉潤。從欣賞角度來講,既具有中國畫的墨色韻味,又有陶瓷的材質(zhì)美、工藝美所營造的獨特之意境。
趙中良的顏色釉山水瓷畫體現(xiàn)了雄偉壯闊的全景式山水,反映了西部山水的壯美的精神氣派。他筆下的山川高聳突兀,氣勢奪人,給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覺。他的畫不僅表達出山之骨氣與質(zhì)感,也表達出他的沉思內(nèi)省、灑脫大氣,是一個西部男人精神境界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