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護軍,馬利娟,王軍緒,田真真,劉 斌
(1.西安萬隆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119;2.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醫(yī)藥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吡咯及其衍生物是一類非常重要的五元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作為一種常見的分子母核結構,多取代吡咯結構廣泛存在于各種藥物分子中,例如降血脂藥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1-2]、抗腫瘤藥物他莫司汀(Tallimustine)[3-4]、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托麥汀(Tolmetin)等[5](圖1)。多取代吡咯結構也被大量地應用于藥物分子的設計合成,如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斷劑[6]、HIV-1整合酶抑制劑[7]、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調節(jié)劑[8]、抗腫瘤活性分子[9-10]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者因此對多取代吡咯類化合物的合成和應用研究更加重視[11-12]。
圖1 含有多取代吡咯結構的藥物
吡咯類化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有Paal-Knorr吡咯合成[13]、Hantzsch吡咯合成[14]、Barton-Zard吡咯合成[15]等,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底物局限性。為了合成結構新穎的多取代吡咯類化合物、研究其在藥物分子設計合成中的應用,作者以β-硝基苯乙烯(Ⅱ)和乙酰丙酮為原料,在有機堿條件下,通過Michael加成反應得到中間體Ⅲ,再經(jīng)過硝基還原、關環(huán)反應得到目標化合物1-(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Ⅰ),中間體及目標化合物結構經(jīng)1HNMR和MS表征,并著重考察堿催化的β-硝基苯乙烯和乙酰丙酮的Michael加成反應條件。合成路線見圖2。
圖2 1-(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的合成路線
β-硝基苯乙烯、乙酰丙酮、1,8-二氮雜二環(huán)十一碳-7-烯(DBU)、N,N-二異丙基乙胺(DIEA)、三乙烯二胺(DABCO)、三乙胺(TEA),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鐵粉(60~80目),無錫亞秦聯(lián)合化工有限公司;柱層析硅膠(300~400目),青島海洋化工廠;其它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
AV300型核磁共振儀(氘代溶劑為CDCl3),德國布魯克公司;Ultima Global Spectrometer型質譜儀(ESI源),美國沃特斯公司;RE-52AA型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HB-Ⅲ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
1.2.1 3-(2-硝基-1-苯基乙基)戊烷-2,4-二酮(Ⅲ)的合成
將2.98 g(20.0 mmol)β-硝基苯乙烯、2.20 g(24.0 mmol)乙酰丙酮加入到25 mL二氯甲烷(DCM)中,攪拌均勻后加入4.04 g(40.0 mmol)TEA,在25 ℃下反應3 h,薄層層析法(TLC)監(jiān)測反應結束;將反應體系減壓濃縮,所得粗品通過硅膠柱層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 5∶1)分離純化,得到4.78 g淡黃色固體化合物Ⅲ,收率96.2%,熔點130~132 ℃。1HNMR(400 MHz,CDCl3),δ:7.35~7.29(m,3H),7.19(d,J=6.8 Hz,2H),4.68~4.61(m,2H),4.39~4.37(m,1H),4.28~4.22(m,1H),2.30(s,3H),1.94(s,3H);ESI-MS,m/z:250.33[M+H]+。
1.2.2 1-(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Ⅰ)的合成
將2.49 g(10.0 mmol)中間體Ⅲ溶于15 mL乙醇中,加入2.80 g(50.0 mmol)鐵粉,攪拌下加入5 mL冰醋酸,然后升溫至60 ℃后攪拌4 h,TLC監(jiān)測反應結束;將反應體系倒入20 mL冰水中,然后加入碳酸氫鈉水溶液調節(jié)至堿性,減壓抽濾,濾液用乙酸乙酯(3×30 mL)萃取,減壓濃縮,所得粗品經(jīng)硅膠柱層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4∶1)分離純化,得到0.96 g淡黃色固體化合物Ⅰ,收率48.1%。1HNMR (400 MHz,CDCl3),δ:11.01(br,1H),7.33~7.27(m,3H),7.22~7.20(m,2H),6.62(s,1H),2.37(s,3H),1.93(s,3H);ESI-MS,m/z:200.31[M+H]+。
堿的種類和用量對Michael加成反應合成中間體Ⅲ的影響較大。由于兩種反應底物活性較高,所以選擇堿性較低的有機堿(DBU、DIEA、DABCO和TEA)進行Michael加成反應,考察其用量對中間體Ⅲ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 堿的種類和用量對中間體Ⅲ收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1)4種有機堿均能較好地促進Michael加成反應,中間體Ⅲ收率較高(≥81.0%),其中,使用DABCO和TEA得到的收率接近,考慮到后處理難易程度(TEA沸點低于90 ℃,通過減壓旋蒸即可除去;而DABCO沸點高于170 ℃,通常需通過柱層析純化),選擇TEA為反應用堿。(2)當TEA用量n(TEA)∶n(β-硝基苯乙烯)為2.0∶1時,收率為96.2%;增加TEA用量n(TEA)∶n(β-硝基苯乙烯)為2.2∶1時,收率略有降低;但減少TEA用量n(TEA)∶n(β-硝基苯乙烯)為1.8∶1時,收率明顯降低。因此,確定適宜的TEA用量n(TEA)∶n(β-硝基苯乙烯)為2.0∶1。
在n(TEA)∶n(β-硝基苯乙烯)為2.0∶1、25 ℃反應3 h的條件下,考察物料比[n(乙酰丙酮)∶n(β-硝基苯乙烯)]對中間體Ⅲ收率的影響,考慮原料成本,選擇乙酰丙酮過量,結果見表2。
表2 物料比對中間體Ⅲ收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當物料比為1.0∶1時,中間體Ⅲ收率為84.2%;提高乙酰丙酮用量至物料比為1.2∶1時,收率達到最高;而繼續(xù)增加乙酰丙酮用量,收率變化不大。因此,確定適宜的物料比為1.2∶1。
在n(TEA)∶n(β-硝基苯乙烯)為2.0∶1、n(乙酰丙酮)∶n(β-硝基苯乙烯)為1.2∶1、反應溫度為25 ℃的條件下,考察反應時間對中間體Ⅲ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3。
表3 反應時間對中間體Ⅲ收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延長反應時間,收率明顯升高,當反應時間為3 h時,收率達到最高,為96.2%;繼續(xù)延長反應時間,收率反而略有下降。因此,確定適宜的反應時間為3 h。
圖3 中間體Ⅲ(a)和目標化合物Ⅰ(b)的核磁共振氫譜
中間體Ⅲ的1HNMR分析:δ7.35~7.29,多重峰,積分3H,為苯環(huán)結構上的氫;δ7.20,雙重峰,積分2H,為苯環(huán)結構上的氫;δ4.68~4.61,多重峰,積分2H,為硝基相連的亞甲基氫;δ4.39~4.37,多重峰,積分1H,為羰基α位次甲基氫;δ4.28~4.22,為硝基β位次甲基氫;δ2.30、δ1.94,均為單峰,積分3H,均為乙?;系募谆鶜洹?/p>
目標化合物Ⅰ的1HNMR 分析:δ11.01,寬峰,積分1H,為吡咯環(huán)NH上的氫;δ7.33~7.27,多重峰,積分3H,δ7.22~7.20,多重峰,積分2H,均為苯環(huán)結構上的氫;δ6.62,單峰,積分1H,為吡咯環(huán)5位碳上的氫;δ2.37,單峰,積分3H,為乙?;系募谆鶜?;δ1.93,單峰,積分3H,為吡咯環(huán)2位上取代的甲基氫。
以β-硝基苯乙烯和乙酰丙酮為原料,在三乙胺堿性條件下發(fā)生Michael加成反應得到中間體3-(2-硝基-1-苯基乙基)戊烷-2,4-二酮,再經(jīng)過硝基還原、關環(huán)反應得到目標化合物1-(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三步反應總收率為46.3%,中間體及目標化合物結構通過1HNMR 和MS表征。確定Michael加成反應的最佳條件為:堿為三乙胺、其用量n(三乙胺)∶n(β-硝基苯乙烯)為2.0∶1、物料比n(乙酰丙酮)∶n(β-硝基苯乙烯)為1.2∶1、反應溫度25 ℃、反應時間3 h,在該條件下,Michael加成產(chǎn)物中間體Ⅲ收率為96.2%。該合成路線對于2,3,4-取代的吡咯類化合物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