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汐 彭奕菲 瑞垚 斯曼·瑟漢
不久前,印度還認為自己處于這場疫情的“終局”了;現(xiàn)在它是全球的震中。4月以來,印度全面失控的“新冠海嘯”開始進入國際視野,印度政府每天都會報告駭人聽聞的新感染病例數(shù)字,一天內新增超412262例新冠病例,這是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全球記錄的最大數(shù)量。
輸入性病例引爆第二波疫情
數(shù)字僅僅代表病毒實際傳播的冰山一角。
4月的印度,日均最高溫已達35℃。人們一邊淌著汗,一邊抱著空空如也的氧氣瓶,擁擠在加氣設施前等待救命的氧氣。大街上,救護車的警報聲日夜不停,轉彎時,還會不小心甩下蓋著白布的遺體。而在醫(yī)院,病人們排隊等著接受治療,印度的醫(yī)療系統(tǒng)正被激增的確診病人擊垮……
印度第二波疫情暴發(fā)后,馬哈拉施特拉邦成為全印度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自疫情發(fā)生以來,該邦通報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占印度累計確診病例的1/4。
由于馬哈拉施特拉邦經(jīng)濟發(fā)達,與歐美國家的經(jīng)濟活動互動頻繁。而印度在疫情發(fā)生后很早就重啟了通往歐美國家的航班,大量輸入性病例發(fā)生在位于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買等城市,該邦也因此成為疫情重災區(qū)。
“輸入性病例,如留學生等家庭條件比較好,很多家里或需要接觸的人家里有傭人。而傭人一般來自于貧民窟。”從事印度研究的牛津大學博士麻婷茜描述了一條新冠肺炎傳播鏈,“輸入性病例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和傭人,傭人再把病毒帶到貧民窟。”
馬哈拉施特拉邦也是中國企業(yè)在印投資項目較為集中的地區(qū)。疫情發(fā)生以來,中印之間航班中斷,簽證辦理難度大,企業(yè)難派出輪換人員,導致一些企業(yè)的在印留駐人員已長期未回國,無法與家人團聚。印度廣東商會負責人表示,“特別是在本輪疫情期間,留駐人員因疫情原因很少出門,工作也受到干擾,心理狀態(tài)令人擔憂?!?/p>
多次被忽視的預警
就在不久前,印度衛(wèi)生部長哈什·瓦爾丹曾宣布印度已進入新冠疫情的“最終階段”。但如今,印度前外交秘書尼魯帕馬·梅農(nóng)·拉奧“很無助”地在推特上寫道:“印度在啜泣?!?/p>
在疫情急轉直下之前,印度政府一直在對外傳遞樂觀情緒。自去年9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期后,印度的日新增病例穩(wěn)步下降,在進入2021年后,日新增病例降到了2萬以下,政府和部分媒體認為,印度的疫情已經(jīng)看到了曙光。
與此同時,民眾也放松了警惕。隨著封鎖措施的解除,大多數(shù)人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社交,餐廳和酒吧人頭攢動,一線城市之外,很少有人戴口罩。
今年2月底,印度5個邦相繼舉行選舉,大量選民在缺乏隔離措施和安全距離的環(huán)境中參與投票。4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沒有戴口罩,便出現(xiàn)在大型選舉集會上。而當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xù)第三日突破20萬例。
4月,北阿肯德邦赫里德瓦爾市舉行宗教集會“大壺節(jié)”,莫迪政府仍未采取限制性措施,該活動在高峰期時一天有數(shù)百萬人同時聚集,基本不佩戴口罩的信徒來到恒河,浸泡、朝圣、集會。
疫情不再是政府關注的重點,科學家的預警被多次忽視。這種輕視,導致了印度在面對第二波疫情沖擊時的措手不及,關鍵的醫(yī)療資源出現(xiàn)了短缺。
以氧氣為例,2020-2021財年的前10個月,印度出口了9301公噸的氧氣,是2019-2020財年全年出口量的兩倍。同時,政府在第一波疫情沖擊時招標建設的制氧廠也陷入了停滯狀態(tài),且由于鋼瓶、氧氣罐和低溫油罐車的缺乏,氧氣運輸也面臨難題。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藥品和新冠疫苗方面。第一波高峰期后,印度的制藥公司從12月開始放緩了瑞德西韋的生產(chǎn),疫情再次加速擴散后,市場上出現(xiàn)了即時短缺。
疫情放緩,也讓印度政府把籌碼單一地押到了疫苗上。哈什·瓦爾丹曾在3月7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印度“擁有穩(wěn)定的新冠疫苗供應”。莫迪還開展“疫苗外交”,向國外輸送在該國制造的新冠疫苗。然而不到一個月后,印度就突遭第二波疫情,多地醫(yī)療資源出現(xiàn)緊缺,疫苗也難維持國內供應。自4月以來,印度有至少6個邦報告疫苗短缺。
多重變異的病毒
由于印度新冠確診病例激增,多國收緊了針對該國的入境措施。4月22日,加拿大政府宣布,30天內暫時禁止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客運航班入境。同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禁止近期有印度旅行史的新加坡居民入境。23日,英國政府宣布將印度列入“紅名單”,限制近期曾到訪印度的人士入境英國。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等國尤其關注在印度第二波疫情中出現(xiàn)的多種新冠肺炎變異病毒。其中,“雙重突變”的變異新冠病毒B.1.617,目前已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新增病例中占主導地位,并在至少18個國家和地區(qū)出現(xiàn)。
在疫情放緩的幾個月里,政府也錯過了變異病毒測序的時機。
基因測序對預測疫情發(fā)展至關重要。通過分析新的病毒變種,可預測其行為方式和在人群中的傳播模式,提前做出更有效的響應,但印度這方面的工作卻始終落后于疫情增長?!拔覀円恢痹趯κ聭B(tài)發(fā)展做出反應,而不是對其做出預測?!币晃换驕y序的科學家說。
但基因測序耗時又昂貴,僅獲得了有限的政府支持,更缺乏政府的重視和明確指令。疫情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遠遠跑到了科學研究前面。根據(jù)馬哈拉施特拉邦臨床醫(yī)生和行政人員的報告,與第一波疫情不同,這波感染高峰中有很多整個家庭一起被感染的案例出現(xiàn)。這可能與變異病毒更易傳播相關,也說明了家庭內部物理隔離設施的不足,但在目前醫(yī)療擠兌的情況下,未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癥狀的病人都被建議居家隔離,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能會入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