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霄, 路常寬,高素紅,趙春明,王曉勤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河北 秦皇島,066600)
近年來,由于我國葡萄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其栽培面積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葡萄產業(yè)中占有重要位置[1,2]。綠盲蝽是葡萄露天栽培的重要害蟲,嚴重危害會導致葡萄品質和產量受到影響,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目前,我國綠盲蝽害蟲防治技術研究盡管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生產應用以化學防治為主,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農藥殘留、害蟲抗藥性等問題[3,4]。
綠盲蝽對葡萄葉片的危害主要發(fā)生在若蟲期,在秦皇島5月初開始危害葡萄,若蟲蟲體小,發(fā)生早,有晝伏夜出習性。葡萄綠盲蝽若蟲和成蟲均能刺吸寄主葡萄的幼嫩組織,成蟲飛行能力較強,嚴重危害會導致生長點枯黃死亡、葉片破損和果實畸形等,影響葡萄的產量與品質。不同的發(fā)生階段對葉片的危害有很大差異。本次試驗以昌黎金士葡萄酒莊有限公司的52個葡萄品種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綠盲蝽對葡萄枝條的危害程度,明確不同葡萄品種在不同的葉片發(fā)育階段受害差異,找出對綠盲蝽具有較高抗性的葡萄品種,從而為進一步開展防治及培育抗葡萄綠盲蝽的品種打下基礎。
供試的9個釀酒葡萄品種分別為:赤霞珠、馬瑟蘭、小芒森、小味兒多、霞多麗、小白玫瑰、貴人香、馬爾貝克、威代爾。43個鮮食葡萄品種分別為:紅乳、金手指、紅指、美人指、內黑、早生內瑪斯、妮娜女皇、金田美指、東方之星、早夏香、小辣椒、醉金香、陽光玫瑰、摩爾多瓦、紫脆無核、克瑞森無核、夏黑、遼峰、玫瑰香、信濃樂、香豐、碩豐、黑瑰香、狀元紅、紅瑞寶、夕陽紅、光輝、甬優(yōu)1號、滬培1號、黑奧林、京亞、甲斐乙女、金皇后、興華1號、里扎馬特、葡萄園皇后、早黑寶、達米娜、津南早紅、寒香蜜、金星無核、無核白、8611。這些葡萄品種均來自昌黎金士葡萄酒莊有限公司。
該試驗在昌黎金士葡萄酒莊有限公司進行,葡萄架式是扇面獨龍干,樹齡6年,株距80 cm,行距2 m。
于2019年6月下旬開始調查綠盲蝽對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枝條的危害情況,每個葡萄品種隨機選取5株植株上的20個枝條,從枝條下部第1葉位向上部隨機選取不同品種的不同葉位進行調查,3次重復,統(tǒng)計葉片數(shù)并根據(jù)受害面積進行分級。綠盲蝽危害片分級標準(以片為單位):0級,葉片健康;1級,葉片破損面積占片面積1%~25%;2級,葉片破損面積26%~50%;3級,葉片破損面積51%~75%;4級,葉片破損面積76%~100%。
受害指數(shù)=Σ[(各級被害葉片數(shù)×相對級別數(shù))/(調查總葉片數(shù)×最高級數(shù)值)]×100
分別計算每個品種葉片的受害指數(shù),采用DP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綠盲蝽對不同釀酒葡萄品種葉片的危害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霞多麗品種與其它葡萄品種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貴人香、小芒森葡萄品種與其余品種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威代爾、馬爾貝克、馬瑟蘭、小白玫瑰、赤霞珠和小味兒多品種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綠盲蝽對霞多麗品種的危害程度顯著高于其它葡萄品種,葉片受害指數(shù)為8.14,對小味兒多品種的危害程度最輕,受害指數(shù)為0.78(表1)。
表1 釀酒葡萄受綠盲蝽為害的受害指數(shù)
綠盲蝽對不同鮮食葡萄品種的危害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玫瑰香與紅指、內黑、金手指、紅乳、遼峰、早生內瑪斯、夏黑、小辣椒葡萄品種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與其余品種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綠盲蝽對玫瑰香葡萄的危害程度最重,受害指數(shù)為18.67,對黑瑰香葡萄的危害程度最輕,受害指數(shù)為0.50(表2)。
表2 鮮食葡萄受綠盲蝽為害的受害指數(shù)
鮮食葡萄品種中,綠盲蝽對同一品種不同葉位危害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多數(shù)品種第3~5葉片受害最重,如玫瑰香葡萄、夏黑、克瑞森無核、黑奧林、摩爾多瓦、美人指、紅指、遼峰、東方之星等,大多數(shù)葡萄品種的第8,第9,第10片葉均無受害,部分品種的第1,第2葉片無受害如京亞、香豐、碩豐等,如早夏香等品種的第1,第2葉位輕度受害(表3)。
表3 鮮食葡萄品種不同部位葉片受綠盲蝽為害的受害指數(shù)
釀酒葡萄品種中,在5%顯著水平下,綠盲蝽對霞多麗、貴人香、威代爾、馬爾貝克、馬瑟蘭和小芒森品種不同葉位的受害程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第3~4片葉受害最重;小味兒多、小白玫瑰和赤霞珠品種不同葉位均有受害,受害程度較輕,不存在顯著差異性,所調查的釀酒葡萄第9,第10片葉均無受害。由于不同品種對綠盲蝽的抗性不同,在葡萄葉片生長過程中,綠盲蝽種群密度也不同,對不同葉位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樣(表4)。
表4 釀酒葡萄品種不同部位葉片受綠盲蝽為害的受害指數(shù)
刺吸性害蟲對同一種寄主不同品種的危害選擇性存在較大差異。如曹春玲等[5]發(fā)現(xiàn),不同葡萄品種上煙薊馬的種群數(shù)量和為害程度有很大差異,這與煙薊馬對葡萄品種的選擇性存在差異有關系,其中單寧、蠟質和黃酮含量對煙薊馬在葡萄品種上的選擇性影響較大,其含量越高,煙薊馬選擇性越弱。王麗麗等[6]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葡萄品種葉片中葉綠素含量與其對綠盲蝽的抗性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說明葉綠素含量不是影響葡萄抵御綠盲蝽為害的關鍵因素,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分析。陳瀚等[7]研究發(fā)現(xiàn),棉盲蝽對不同棉花品種的為害情況具有很大差異,經抗性鑒定發(fā)現(xiàn)不同棉花品種對棉盲蝽的抗性不同,棉花的絨毛密度、鈴期頂葉可溶性糖含量與綠盲蝽的抗性呈顯著負相關,而棉花鈴期葉片油點密度、鈴期葉片表皮層厚度與綠盲蝽的抗性呈顯著正相關。本次研究結果也表明,綠盲蝽在不同葡萄品種上為害存在一定差異,以及同一品種不同葉片位置為害程度也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些差異是否由于環(huán)境因素、葉片表面組織結構、體內生化物質、信號化學物以及綠盲蝽不同發(fā)育階段等因素引起的,以致對昆蟲趨性、取食、產卵繁殖和存活等一系列生命活動產生的影響[8,9],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