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曼,江智霞,王 穎,張 芳,李曉娟,陳 芳
(1.遵義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貴州 遵義 563099;2.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護理部,貴州 遵義 563099;3.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貴州 遵義 563099)
近年來,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轉出率不斷升高。ICU轉出患者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及長期結局越來越受到重視。2010年美國危重癥學會提出“ICU后綜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這一術語,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PICS是指危重癥患者轉出ICU后在認知、心理、生理方面新出現(xiàn)或加重的一系列功能障礙,嚴重影響重癥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1]。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關于健康和疾病的生活質量,能反映與個體健康相關的滿意度與幸福感[2]。HRQOL已成為重癥患者治療結局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本研究通過調查重癥患者轉出ICU后1個月時HRQOL的水平,旨在了解重癥患者轉出ICU后短期內生活質量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為進一步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提供依據(jù)。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貴州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ICU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周歲;接受ICU治療時間≥24h;經(jīng)治療后病情好轉,從ICU轉至普通病房、轉院治療或康復出院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精神心理疾病史、慢性癡呆病史或智力低下;有聽力或語言表達障礙,無法正確理解問卷內容者。剔除標準:轉出ICU后1個月內死亡者;不配合隨訪或無法完成問卷評估者;無法與患者本人取得聯(lián)系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根據(jù)文獻回顧自行設計,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身高、入ICU時體重、有無煙酒嗜好等)和疾病相關資料(如既往史、入 ICU 診斷、住 ICU 時長、機械通氣及時長、有無使用約束等)。
1.2.2 ICU患者意識模糊評估量表 采用ICU患者意識模糊評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評估患者在ICU內是否存在譫妄,包括4個方面:①意識狀態(tài)的急性改變或波動;②注意缺損;③思維紊亂;④意識水平改變。當①和②均為陽性,同時合并③或④陽性時,可認為譫妄存在。
1.2.3 健康調查簡表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 (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評估ICU轉出患者的HRQOL。SF-36包括生理健康(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 和心理健康(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兩個主因子,由8個維度組成。PCS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和一般健康狀況;MCS包括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量表各維度得分范圍為0~100分,量表總分為各維度得分的平均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3 資料收集 由兩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進行資料收集?;颊叩囊话阗Y料和疾病相關資料由研究人員通過查閱電子病例后由研究人員填寫,體質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颊咿D出ICU后1個月,研究人員通過電話隨訪評估ICU轉出患者的HRQOL。電話隨訪過程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進行。
研究共納入324名患者,1個月隨訪時死亡32人,拒絕隨訪20人,無法配合完成隨訪11人,無法與患者取得聯(lián)系者有8人,最終成功隨訪253人?;颊吣挲g18~85歲,平均(51.60±17.45)歲;平均住ICU時長(6.79±5.73)d;平均機械通氣時長(45.93±93.19)h。
2.1 ICU轉出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ICU轉出患者HRQOL總分為(67.21±15.68)分,其中生理方面得分為(62.68±18.64)分,心理方面得分為(71.74±16.40)分。除一般健康狀況外,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情感職能和社會功能得分均顯著低于中國人群常模,精力和精神健康顯著高于中國人群常模[3]。見表1。
表1 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與中國人群常模比較(分)
2.2 ICU轉出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入ICU診斷、有無發(fā)生譫妄的患者HRQOL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而不同婚姻狀況、職業(yè)、有無煙酒嗜好、有無既往史、機械通氣時長、有無約束的患者HRQOL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ICU轉出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續(xù)表
2.3 ICU轉出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為明確各變量對ICU轉出患者HRQOL的影響,以HRQOL總分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擬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自變量賦值見表3。設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共3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共解釋HRQOL總變異度的10.6%,檢驗模型得出F=10.920,P<0.001,表明建立的回歸方程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表4 ICU轉出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n=253)
3.1 ICU轉出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有待提高 重癥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在ICU內常會接受特殊治療,如機械通氣、氣管切開、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血液透析等,加之ICU內特殊的環(huán)境,使重癥患者轉出ICU后常出現(xiàn)認知、心理和(或)生理障礙(即PICS)。ICU轉出患者將處于發(fā)生PICS的風險之中,且這種風險性可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4]。由于受PICS的影響,部分患者長期處于疾病狀態(tài),無法正?;貧w社會和工作崗位,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提示,重癥患者轉出ICU 后短期內的HRQOL處于偏低水平,且生理健康較心理健康差,這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似[5-7]。Das Neves等[8]發(fā)現(xiàn),重癥患者轉出ICU后1個月常出現(xiàn)疲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尿失禁、壓瘡、氣管狹窄等并發(fā)癥,患者的生活質量不理想。本研究的患者在HRQOL的各維度中,生理職能得分最低,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和情感職能得分均顯著低于常模,與姚麗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生理職能是指由于生理健康問題對工作或日?;顒铀斐傻穆毮芟拗?。生理功能測量健康狀況是否妨礙了正常的生理活動。研究表明,17%~78%的ICU轉出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9]。ICU后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力、定向力、計算能力、和執(zhí)行功能下降,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照顧、重返工作崗位和生活質量有負面影響[9]。睡眠障礙和慢性疼痛在ICU轉出患者中較常見。據(jù)調查,重癥患者出院后1個月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50%~66%,出院后3至6個月為22%~57%[10]。睡眠障礙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疲勞、活動能力和自我照顧均有負面影響。Devine等[11]發(fā)現(xiàn),約2/3的患者轉出ICU后有新出現(xiàn)的慢性疼痛,疼痛常出現(xiàn)的部位依次為下肢、肩關節(jié)、軀干/背部、上肢和頭部。慢性疼痛被認為是與PICS相關的認知、心理、生理癥狀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12]。Solverson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重癥患者出院后3個月,握力、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股后肌群、股四頭肌和踝背屈肌的力量明顯下降,且6分鐘步行試驗測試結果表明其生理功能明顯受損。肌肉力量與患者感知自身的活動能力和健康狀況密切相關[13]。情感職能測量由于情感問題所造成的職能限制。Bienvenu等[14]發(fā)現(xiàn),生理功能下降會增加焦慮的發(fā)生率,體現(xiàn)了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聯(lián)系。社會功能反應生理和心理問題對社會活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所造成的影響。據(jù)報道[15],先前處于工作狀態(tài)的重癥患者在出院后3個月、1年和5年,仍有66.67%、40.00%和33.33%的患者未回歸工作崗位,且返回工作崗位的患者常會面臨職業(yè)變更或失業(yè)。
本研究中,ICU轉出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況與中國人群常模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精力和精神健康顯著高于常模,與姚麗等[7]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調查時間為患者轉出ICU后1個月,疾病康復取得一定效果,與疾病相關的癥狀得到改善,患者感知其一般健康狀況和精力較好。
3.2 ICU轉出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3.2.1 人口學因素 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男性、年齡>45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BMI偏低的患者HRQOL較差。女性ICU轉出患者HRQOL得分較男性高,可能是由不同性別在生活習慣、職業(yè)類別、勞動強度等方面的差異所致。不同年齡段ICU轉出患者的HRQOL存在差異,且隨著年齡的增長HRQOL越差,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7,16]。年齡與HRQOL密切相關,可能是由于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自理能力下降,容易受慢性疾病困擾。文化程度越低,HRQOL得分越差。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容易獲取疾病相關知識,對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入,同時擁有較好的經(jīng)濟條件,治療依從性較好。BMI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本研究中BMI偏低的患者HRQOL較差??赡苁怯捎贐MI偏低的患者一般健康狀況相對較差,機體抵抗能力弱,經(jīng)歷重癥疾病后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不同婚姻狀況、職業(yè)、有無煙酒嗜好的患者HRQOL得分之間存在差異。
3.2.2 疾病和治療因素 不同疾病類型,其嚴重程度和預后不同,患者的HRQOL可能會存在差別。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入ICU診斷為“剖宮產(chǎn)術后”的患者,其HRQOL得分較其它診斷的患者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剖宮產(chǎn)術后的患者較年輕,合并的基礎疾病較少,恢復較快。而姚麗等未發(fā)現(xiàn)不同診斷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存在差異[7]。譫妄已被認為是發(fā)生長期認知功能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對患者長期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臨床轉歸產(chǎn)生不利影響[17]。本研究中,發(fā)生譫妄的患者轉出ICU后1個月HRQOL較沒有出現(xiàn)譫妄的患者差,這與Niittyvuopio等[6]的研究結果相似。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ICU期間出現(xiàn)譫妄的患者與未出現(xiàn)譫妄的患者HRQOL得分之間無顯著差異[18]。譫妄與重癥患者近、遠期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一項對機械通氣≥14 d患者的隊列研究[19]發(fā)現(xiàn),患者轉出ICU后1年自理能力下降,生理方面的HRQOL較心理方面的HRQOL差。但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不同機械通氣時長ICU轉出患者HRQOL之間存在差異。Vesz等[20]也發(fā)現(xiàn),機械通氣及時長對生活質量沒有顯著影響,但可以很好地預測重癥患者轉出ICU時的生理功能狀態(tài)。ICU停留時間越長的患者,病情相對較重,疾病因素和治療因素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較大,更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其后期生活質量水平越低[7]。但本研究中不同ICU住院時長的患者,其HRQOL之間無顯著差異,與Niittyvuopio等[6]和Solverson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無約束和既往病史對ICU轉出患者HRQOL的影響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重癥患者轉出ICU后短期內HRQOL處于偏低水平,需引起積極關注。重癥患者轉出ICU后仍是疾病管理的重要時機,建議進一步探索ICU轉出患者近、遠期的生活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由于癥狀與功能密切相關,功能狀態(tài)對生活質量會產(chǎn)生直接影響。建議應進一步評估ICU轉出患者的癥狀和功能狀況,如PICS相關的癥狀、疼痛、肌肉力量、自理能力、身體功能等,以進一步挖掘影響ICU轉出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僅為單中心橫斷面調查研究,樣本量較小,存在一定的研究偏倚。今后應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以更好地觀測ICU轉出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