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有我之境:從馮延巳到秦少游(專欄·人間詞話)

        2021-06-25 15:46:01彭玉平
        作品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秦觀歐陽修

        彭玉平

        若無很特殊的情況,諸位一定很喜歡春天。我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jié),五彩繽紛,花團錦簇,因為花的盛開,這世界被點綴得生機勃勃,充滿著生命的魅力。但花季總是短暫的?;ㄩ_花落,是一種自然的循環(huán),我們看多了也就習(xí)慣了,波瀾不驚了,熟視無睹了。雖然看到花開,會有一種淺淺的喜悅,看到花落,也許會有點淡淡的憂傷,但我們的喜悅與憂傷總體來說,都是一種適度的感情。這種適度的感情接近“無我之境”。

        但是不是所有人對花開花落都是一樣的感覺呢?我看顯然不是。有一種人,看到花開花落的時候,尤其是看到花落的時候,就失去了平常心,會驚慌失措,會傷心落淚,甚至?xí)龀鲆恍┓艘乃嫉氖虑椤辽偈俏覀儸F(xiàn)實生活中極少出現(xiàn)的事情。

        不說大家陌生的,就說大家熟悉的《紅樓夢》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的情節(jié)雖然在《紅樓夢》中出現(xiàn)了至少三回,但最集中的還是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小說是這樣描寫的:

        大概是某年的三月中旬,賈寶玉吃完早飯,拿了一本《會真記》準備看,你想這《會真記》,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西廂記》,說的是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讀這樣的書,當然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才能讀出情境和味道來。那么,寶玉選的地方是哪里呢?他想起了沁芳橋旁邊有一片不大的桃樹林,而這桃樹林下有一塊比較平整的石頭,正好坐著慢慢看。

        當寶玉讀到第二本第一折中“落紅成陣,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這幾句的時候,突然一陣大風(fēng)吹過來,把頭頂?shù)奶一▏W啦啦吹落了一大半,弄得書上、身上、地上,到處都是桃花瓣。寶玉剛想站起來把身上、書上的花瓣抖落下來。但轉(zhuǎn)而一想,抖在地上,恐怕會被腳步踩碎了,這么好看的花瓣被踩了多可惜!寶玉尋思該怎么辦呢?

        寶玉想了想,就把身上的桃花用衣服兜著,將書上的桃花連著書本,輕手輕腳地走到小河邊,然后把桃花抖落在水池里,花瓣飄在水面上,隨著風(fēng)和水流慢慢流出沁芳閘去了。我們平常會用到一個詞“憐花惜玉”,這賈寶玉的“憐花”也算是很突出了。

        賈寶玉抖完身上書上的花,回到石頭邊一看,這地上的桃花更多了。寶玉正在思索著怎么處理地上的桃花,突然背后傳來一句聲音:

        “你在這里做什么?”

        寶玉回頭一看,原來是林黛玉來了。只見黛玉“肩上擔(dān)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nèi)拿著花帚”。花鋤、花囊、花帚,一看就是專業(yè)的葬花設(shè)備。

        寶玉笑瞇瞇地說:

        “好,好,正好缺你這套工具,我們把這地上的花掃起來,撂在那水里。我剛才就撂了好些在那里呢?!?/p>

        林黛玉說:

        “撂在水里不好。這里的水雖然清澈干凈,但流出沁芳閘,流經(jīng)有人住的地方,臟的臭的東西就會混雜在水流中了,桃花飄在這種又臟又臭的水里,真是把花糟蹋了。你看在那邊角落我以前就有一個專門埋花的‘花冢,等會我把地上的花掃起來,放在絹袋里,埋在土下,時間長了,這花跟著土一起分解掉,這樣才是干干凈凈地來,干干凈凈地去啊?!?/p>

        所謂“花冢”就是專門埋花的墳,冢的意思是比較高大的墳??磥砹主煊裨峄ㄒ呀?jīng)是一個多年的習(xí)慣的。因為要讓桃花干干凈凈地來去。所以我們在后來的《葬花吟》中看到了下面的詩句: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強于污淖陷渠溝。

        林黛玉真是有“潔癖”,她對于天性純潔的東西都特別愛惜,希望他們不要被外在的東西污染了。

        那我要問了:為什么林黛玉如此愛惜花呢?她對花的這種特別的憐惜,是不是還有什么特別的內(nèi)涵在里面呢?這樣一追問,我們可能對下面的詩句就有特別的感覺了:

        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我們讀了林黛玉的《葬花吟》,就知道她惜花葬花,原來是從“花謝花飛”中看到了自己命運的無人憐惜;或者說是從自己處境的孤單可憐,看出了眼前桃花紛落的無力甚至悲涼。她眼中的花就是她自己,她把自己對自己身世命運的感嘆都放在這滿地的落花上了。

        我引述這段林黛玉惜花葬花的故事,不是為了特別展示《紅樓夢》的精彩之筆。因為如葬花一樣的行為,并不是林黛玉的首創(chuàng),古代這樣的文人其實蠻多的,比如明代大名鼎鼎的詩人唐伯虎就不僅在落花時節(jié)讓“小伻”把落花收拾起來,裝在錦囊中,葬在土中,而且寫了三十首《落花詩》,可以說是黛玉葬花的先驅(qū)者了。

        我提及黛玉葬花的目的是為了引發(fā)一個與《人間詞話》相關(guān)的問題:有我之境。

        簡單地說,如果我們真把上面這個故事弄明白了,“有我之境”的基本內(nèi)涵也就在里面了。本來這大千世界,花是花,人是人,花兒凋謝了,也是一種生命的歸宿,是埋在土里、飄在水里,還是踩在腳下,花本身無所謂,反正一個生命的周期結(jié)束了。

        其實不僅花兒無所謂,連我們?nèi)撕芏鄷r候,對落花也沒什么感覺。因為年年花開,年年花落,會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呢?

        數(shù)年前,我所在的中山大學(xué)中文系古代文學(xué)教研室曾經(jīng)集體去從化玩。從化的溫泉很有名,流經(jīng)從化的一條叫作“流溪河”的河也很有名,流溪河兩岸是密密的樹林,到冬季的時候——廣東落花在冬季才最壯觀,紫荊花的花瓣落了滿地,兩排樹中間,宛然形成了一條飄滿紅色落花的小路。我們踩在落花上,柔軟舒適,覺得很快樂,很驚喜,大家紛紛留影,有的在這條落花小路上走來走去,感覺腳底也生輝似的。這場景如果讓林黛玉看到了,不知要傷心到什么程度了。

        但為什么林黛玉對落花悲悲戚戚,我們對落花歡歡喜喜呢?關(guān)鍵是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心情不一樣。我們是出游,是尋找快樂,是尋找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而林黛玉因為覺得自己身世可憐,所以對于那些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人和物,她都會引發(fā)共鳴。她自己不快樂,便也感覺到眼前的一切都不快樂了。林黛玉的小情緒特別多,跟她在一起的人要特別小心才是。

        如果要把林黛玉的這種審美感覺在理論上總結(jié)一下,就是“有我之境”的意思了。

        所以別看王國維用的概念,我們覺得有點遙遠,有點高冷,其實意思很接地氣的。他要寫的就是如林黛玉一樣的人,關(guān)注的就是如《葬花吟》一樣的詩歌。

        我們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怎么描述他心中的“有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

        我講“無我之境”的時候,發(fā)現(xiàn)王國維用來打比方的例子是陶淵明和元好問的詩歌,你看這里講“有我之境”,用的就全是詞句。我們看前面王國維的引文就知道,他說“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也就是說詞里確實是“有我之境”多一些,王國維于是就用詞句來表達;而相對來說,詩歌里可能無我之境多一些,所以他就用詩句來打比方。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具體的情況就不是這么簡單了。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兩句出自下面這首《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詞寫什么呢?有人說是寫閨怨。仔細讀讀,好像確實是寫一個獨居女子的無奈與愁悶。這女子不是一個貧寒人家的女子,而應(yīng)該是生活在一個相當富貴的人家。一般的貧寒之家,哪里會“庭院深深”,會有“簾幕無重數(shù)”,家里的馬也會有“玉勒雕鞍”這樣精致的裝飾呢?按說,嫁入這樣的豪門應(yīng)該高興才是,但豪門公子往往也有個毛病,就是喜歡尋花問柳。譬如這位女子的丈夫,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人。這女子雖然在家里,并不清楚丈夫具體去了哪里,但大致的方向是知道的,一定是去了那些歌妓云集的紅燈區(qū)了?!罢屡_”原來是漢代長安的一條街道名,因為聚居著大量歌妓,所以,后來就代指青樓所在地了。你說丈夫在這樣的地方流連忘返,家里的女人肯定不高興。問題是不高興還不能說,只能自己郁悶,自己排遣。古代的女人真是不容易。

        這個家庭雖然豪華,卻也限制了她去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她對這豪宅的感覺不是滿足,不是幸福,而是一道一道的門,就好像一道一道的枷鎖,把她限制在里面了。下闋前幾句寫三月春暮,風(fēng)雨大作,知道這風(fēng)雨肯定將花兒都吹落在地面了,然而對于春天的流去,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個“無計”二字里面有太多的無奈、無力之感。怎么辦呢?丈夫在花天酒地,外面是風(fēng)雨大作,春天即將過去,人生的美好年華就這樣在苦守中一點一點過去。這樣想著想著,這女子禁不住潸然淚下,真想找個人傾訴一下滿懷的憂憤??墒羌抑袩o人可問,面對的只有眼前暮春殘存的幾朵花,可是花哪里懂得人的心事呢?更何況一陣風(fēng)吹過,枝頭殘存的花也被吹落到秋千那邊去了。你看這女子真是孤獨,她想要的情感上的溫暖一點也沒有,更重要的是她根本無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只能任由生命這樣沒有意義地一點一點被耗去。

        所以有人說這詞寫的是閨怨,粗粗看去,也真是有道理的。但我們中國古人寫詩填詞,很少直接地表述自己的內(nèi)心,特別是士大夫,更注重通過“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手法,繞個彎來表達。所謂“香草美人”,就是字面上寫花花草草、美人相思,其實是暗喻、象征一個士大夫的特別情懷的。所以我們看到一首寫女子的詞,未必真是寫閨怨,很可能用表面上的閨怨來表達一種士大夫想說而不能直說的感情。

        畢竟寫這詞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

        那么這個男人是誰呢?一般的詞作者應(yīng)該都是明確的。但這首詞有點特殊,要找出這首詞背后的男人,還真有點不容易。而要弄懂這詞后面的微言大義,就必須以先弄清作者為前提。

        這首詞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歐陽修,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歐陽修的詞集里確實收了這首詞;第二,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曾經(jīng)在其《臨江仙》詞序中說: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

        明確說這詞是歐陽修的詞,并說自己十分喜愛這開頭一句,所以用這同樣的開頭寫了好幾首詞。歐陽修(1007-1072)雖然比李清照(1084-1155)大了七十七歲,但歐陽修去世后十二年,李清照就出生了,兩人的生活年代總體上來說,應(yīng)該算很靠近了。李清照既然說是歐陽修寫的,后人也就往往根據(jù)這一點,把這詞歸入歐陽修名下了。

        但問題是不是就這么簡單呢?我看未必。這首詞還經(jīng)常被認為是馮延巳(903-960)的作品。馮延巳雖然年長歐陽修一百零四歲,當歐陽修出生時,馮延巳去世也快五十年了。但歐陽修填詞最崇拜的正是馮延巳,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歐陽修很粉馮延巳。如果一定要說粉絲級別的話,大概也相當于“骨灰級”了。這話也不是我說的,清代的劉熙載就已經(jīng)有這個意思了。他說:

        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

        “晏同叔”就是北宋大詞人,也是宰相晏殊,“同叔”是他的字?!皻W陽永叔”就是歐陽修,“永叔”是他的字。我們知道,在北宋初年的詞壇上,領(lǐng)袖風(fēng)氣的,除了民間的柳永之外,主要就是當朝權(quán)貴,而晏殊與歐陽修就是其中最出名的兩位。最出名的兩位原來都是學(xué)馮延巳的詞,馮延巳對北宋詞風(fēng)的影響之大,從這里我們就看得很清楚了。

        歐陽修怎么學(xué)馮延巳呢?據(jù)說歐陽修把喜歡的馮延巳詞抄在上面,把自己模仿的寫在下面。歐陽修當然清楚哪首是自己的,哪首是馮延巳的。但后人把歐陽修的手稿匯集起來,編輯《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的時候,就不一定能全部分辨清楚了。

        這導(dǎo)致什么結(jié)果呢?就是馮延巳與歐陽修的詞混雜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也就是好幾首詞,歐陽修的集子里有,馮延巳的集子里也有。這首《蝶戀花》正屬于混雜的作品之一。既然收在歐陽修的詞集里,大家也就當然認為是歐陽修的詞了。因為歐陽修是宋代一代文宗,地位高,相應(yīng)的盲信的現(xiàn)象也就嚴重一些。比如宋代的幾種詞選像《樂府雅詞》《絕妙詞選》《草堂詩余》等,就在這首詞的作者一欄,署上歐陽修的名字。

        但大家不要忘了,馮延巳的詞集初名《陽春錄》,但北宋初年即散失了,現(xiàn)在流傳的《陽春集》是北宋陳世修編訂于1058年,歐陽修的《近體樂府》編訂于1196年。有人說陳世修是自己收集編訂這部《陽春集》,并沒有什么明確的底本作為基礎(chǔ),而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中的《近體樂府》的編者周必大,不僅有歐陽修家藏底本作為基礎(chǔ),而且廣搜他本,一一考核,按理說,《近體樂府》中的作品要更為可信。

        但從時間先后來看,陳世修編訂的《陽春集》完成在歐陽修去世的十四年前。按照歐陽修對馮延巳的崇拜,這部集子,應(yīng)該經(jīng)常放在歐陽修的案頭把玩欣賞的。但至今沒有看到歐陽修對“庭院深深”一詞的著作權(quán)提出過意見。按照常規(guī),看到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優(yōu)秀的作品收錄在別人的集子里,肯定要立馬指出來的。歐陽修一聲未吭,是不是說明他根本沒把這首詞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呢?

        所以我認為這詞作者為馮延巳,從目前所能掌握的材料來看,應(yīng)該是合理的。你看清代的一些詞選如朱彝尊的《詞綜》就直接把這詞歸到馮延巳的名下。

        而王國維的兒子王仲聞更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他注意到歐陽修《六一詞》有一篇羅沁的校刊案語,里面有幾句話值得注意:

        元豐中,崔公度跋馮延巳《陽春錄》,謂皆延巳親筆,其間有誤入《六一詞》者。

        崔公度是北宋人,年齡比歐陽修小一些,但據(jù)說他的才華正是歐陽修發(fā)現(xiàn)的,并大力提攜他。崔公度這人口吃很嚴重,基本上沒有辦法與別人交談,但內(nèi)心十分敏銳,尤其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lǐng)。崔公度為馮延巳《陽春錄》寫的后記,說里面的作品都是馮延巳親筆寫定的,而且他看到的是馮延巳的筆跡。至于有人懷疑,陳世修編訂《陽春集》都沒有看到馮延巳的親筆,為何更晚的崔公度反而能看到筆跡呢?這個疑問其實也沒有多少道理。親筆文字當然不可能人人能看到,其流傳軌跡也很難有什么規(guī)律。但崔公度如果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看到馮延巳的親筆,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崔公度看到的這本《陽春錄》中,這首《蝶戀花》正在其中,這說明馮延巳是這首詞作者的證據(jù)非常有力了。另外,再提醒一下,這崔公度可是與歐陽修交往較多的一個人。

        如果我們可以大致確定此詞為馮延巳所作的話,結(jié)合馮延巳的身世變化,“淚眼問花”這兩句所表現(xiàn)的外物的冷漠無情,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馮延巳家族在南唐地位很高,他的父親馮令頵在南唐烈祖手下一直做到吏部尚書的職位。他在擔(dān)任某地鹽鐵院的判官時,對人很仁慈,深得手下?lián)泶?。這也不是隨便說說的,有例為證。據(jù)說其副手有次作亂,在營地放了一把大火,結(jié)果這大火燒到了馮延巳父親的住所,那些本來跟著叛亂的人都放下武器,紛紛來救火,這要是平時不深得人心,估計別人也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做個好人、善良的人真的在什么年代都很重要。一個人在關(guān)鍵時候,其實拼的都是人品。

        而馮延巳呢?也是少年有成。馬令的《南唐書》說青年的馮延巳“有辭學(xué),多技藝”,也就是文章寫得很出色,而且多才多藝。有這種才能的人最適合干什么呢?當然是秘書郎。這烈祖還真的任命馮延巳為秘書郎,同時給他一個額外的任務(wù):“與元宗游處?!边@元宗就是后來的南唐中主李璟。所謂“游處”,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出游還是在家,兩人都形影不離。烈祖為什么讓馮延巳與李璟這么親密接觸呢?這當然不是簡單的消磨時光,而是寄希望馮延巳能以自己的學(xué)養(yǎng)、性情、技藝影響到李璟,通過一起讀書,培養(yǎng)興趣,提升眼界,修養(yǎng)性情等。馮延巳也因為這個身份,與當時還是太子的李璟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guān)系。所以在李璟上臺以后,他的仕途也就不斷攀升,最后一路做到了宰相。

        按照上面說的情況,馮延巳在政治上本來確實應(yīng)該有好的發(fā)展。理由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父親為他贏得了不錯的家世人緣,也為馮延巳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很好的條件。

        第二,他的文章水平及多才多藝很早就得到了皇帝的注意,并因此出任秘書郎一職,這是一個良好的政治起點。

        第三,他在李璟還是太子的時候,受命與他朝夕相處,這為以后的升遷奠定了很重要的情感基礎(chǔ)。

        第四,馮延巳自身也確實擁有一定的政治能力。

        一個人擁有其中一條或者兩條,政治前景也許就比較光明了。而馮延巳一下就擁有了四條。其中與太子李璟少年時代的“游處”經(jīng)歷,更是許多人所不敢想的。

        但問題也來了,按說有這條件,馮延巳應(yīng)該春風(fēng)得意,應(yīng)該在作品中流露出更多的幸福感,應(yīng)該有更多如李白“直掛云帆濟滄?!币话愕暮狼椴攀?。但我們看剛才的馮延巳詞,為什么表現(xiàn)得如此孤獨,如此孤立無援,甚至如此地絕望呢?

        這里面一定有問題。

        我概括一下馮延巳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心機太深,得罪同僚太多。

        馬令《南唐書》說馮延巳“同府在己上者,稍以計遷出之”。也就是說凡是與自己在同一單位而官位比自己高的人,他都要想方設(shè)法將此人排擠出去。這樣的事情當然很猥瑣,偶爾做一兩次,也許別人發(fā)覺不了,做多了肯定要露餡,肯定會在一定范圍內(nèi)引起“公憤”了。比如他有個政敵叫孫晟,估計馮延巳也沒少在皇帝面前下他的藥。孫晟當然也心知肚明。有次兩人見面,馮延巳帶著鄙視的口吻說:

        “就憑你這點能力,真不知道怎么居然也混到現(xiàn)在的官位?”

        這孫晟當然也不是吃素的,當面就回擊他說:

        “我知道你一向看不起我,在下也確實有不如你的地方,比如文筆、技藝、詼諧、諛佞,都不是你的對手呢,尤其您的‘諛佞,那種奉承獻媚的功夫,恐怕也沒有幾個人比得過你。”

        馮延巳一聽,心里的氣一下升騰起來。可還沒等馮延巳發(fā)作。孫晟接著說:

        “但我警告你:皇帝那么寵信你,重用你,是希望用你的‘道藝來輔佐這個國家,而不是用你的那點小聰明來禍害國家?!?/p>

        孫晟與馮延巳的恩怨,我不在這里細說。但孫晟希望馮延巳以家國為重的話,至少聽起來是堂堂正正的。

        馮延巳的心機重,具體體現(xiàn)在:一方面悄悄排斥異己;另一方面極力奉承皇帝。

        馬令《南唐書》里記載:

        元宗樂府辭云“小樓吹徹玉笙寒”,延巳有“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皆為警策。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元宗悅。

        讀這一段話,我對馮延巳簡直不是一般的佩服了。這兩人雖是君臣,但也不妨看作是兩個大詞人之間互相調(diào)侃的雅事,《南唐書》說元宗,也就是南唐中主李璟是“戲”,也就是故意開個玩笑,所以問他:

        “‘吹皺一池春水,風(fēng)吹了也就吹了,水紋皺了也就皺了,關(guān)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閑事啊?!?/p>

        一般的人可能忙著解釋自己為什么要寫這句,或者趕緊謙虛一下這句其實也很一般,見笑見笑啦之類的話。你看這馮延巳果然與眾不同,他不接李璟“干卿何事”這個話頭,因為這個話頭其實也真的不好接。說不關(guān)我事吧,那寫這句干什么?說關(guān)我事吧,又是與皇帝的話對著說了。所以他說:

        “哪里哪里,慚愧慚愧!跟您的‘小樓吹徹玉笙寒完全沒法比,不在同一個境界啊?!?/p>

        你看這馮延巳多會說話,原本是李璟要調(diào)侃馮延巳,結(jié)果變成馮延巳吹捧李璟,而且這李璟果然聽著很舒服。“元宗悅”三個字,也足見馮延巳對李璟研究得是比較透的。我佩服馮延巳的就在這個地方,當然這個“佩服”要打個引號的。

        這樣諂媚多了,一次兩次是有趣,次數(shù)一多,別人聽著就不舒服了。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在我看來,這樣的“聰明”也就是小聰明,靠這樣的聰明,注定也是難以成就大事的。馮延巳得罪人多,在位高權(quán)重的時候,當然沒有什么問題;但一旦遇到麻煩,就難免墻倒眾人推了。據(jù)說烈祖晚年對馮延巳也很不滿,想罷免掉他的官職,結(jié)果沒有來得及就去世了。馮延巳肯定嘗過被周邊人拋棄的滋味的。

        第二,處事失衡,也讓皇帝厭倦。

        馮延巳因為與李璟“游處”,所以私交應(yīng)該不錯,從李璟輕松調(diào)侃馮延巳的詞,也可以見出他們平時比較隨意的君臣關(guān)系。但君可以隨意對待臣,而臣就未必能同樣隨意對待君了。古人尊卑有序的規(guī)則,才是更強大的規(guī)則。據(jù)說李璟當了皇帝后,馮延巳大概把當年與李璟的“游處”當作政治資本,做人做事,便經(jīng)常有不合規(guī)矩、有失分寸的地方了。比如李璟剛接任皇帝,還沒有具體處理朝政的時候,馮延巳“屢入白事,一日數(shù)見”,就是一天要見很多次皇帝,向他匯報朝政大事,弄得李璟不厭其煩。

        李璟真是了解馮延巳的,當朝廷多位大臣要罷免馮延巳的時候,李璟其實也很矛盾?!赌咸茣氛f:

        元宗愛其多能而嫌其輕脫貪求,特以舊人,不能離也。

        所謂“輕脫貪求”,其實是四個字的合成:輕指輕浮、輕率;脫是指油滑,難以捉摸;貪是指貪欲強;求是要求多。這四個字,我們雖然分開來解釋,其實是彼此有著聯(lián)系的,譬如因為貪欲強才會要求多,因為油滑才會顯得輕浮。不要說這四個字,一個人就是有了其中一個字,恐怕在人群中都不會受到什么歡迎。而在李璟眼里,馮延巳居然同時擁有這四個字,亦屬罕見之人了。因為畢竟有過一段朝夕相處的日子,所以李璟對馮延巳真是了解得比較透徹的。他一方面欣賞他的多才多藝,另一方面對他輕率、滑頭、欲望太強并不喜歡,只是因為多年相處,才勉強把他留在身邊。

        第三,好說大話,實際能力平平。

        《南唐書》直接就說“延巳無才,而好大言”,也就是說他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治國才能,只是喜歡說空話而已。據(jù)說李璟讓馮延巳當了宰相之后,很多朝廷大員都不服,覺得馮延巳的才能不足以擔(dān)當如此重任。李璟可能是安撫官員,也可能確實是要考察一下馮延巳的行政能力,讓他去江西撫州,統(tǒng)轄一方,結(jié)果是政績平平。皇帝多少對他有些失望。

        本來政治才能有高下,也是正常。你水平低,低調(diào)一些,也不至于惹起公憤。而馮延巳恰恰就是一個愛說大話的人。當他第二次當上宰相后,他對皇帝說:

        “其實憑我的能力,已經(jīng)足以來管理整個國家了。而陛下您現(xiàn)在事必躬親,啥事都管,弄得我這個宰相形同虛設(shè)?!?/p>

        李璟倒也是性情中人,大家不要忘了李璟的另外一層身份,就是詞人。詞人多多少少會把性情放在工作中去的。他聽了馮延巳的抱怨,想想也是,再說這么辛苦,何必呢?如果凡事交給馮延巳,自己樂得輕松多好啊。有段時間,他果然將朝廷大小事情都委托馮延巳來處理,只要求他事后來匯報一下就可以了。這個皇帝確實任性。

        但政治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實際的才能中。說得好,永遠不如做得好。你馮延巳實際才干一般,又貪心大發(fā),攬下這么一大攤子事,朝政的混亂也就能想見了。

        由上面說的三點,我們大概也知道,原本馮延巳在朝廷上的優(yōu)勢,很可能因此轉(zhuǎn)而為劣勢。一個人不會做人,人家就不會把他當人;不會做事,以后就不會讓他做事。能力低下,終究是難以穩(wěn)固地確立自己的地位的。尤其是后來他當政期間,主張進攻湖南大敗之后,朝廷上下對馮延巳的口誅筆伐形成了洶涌之勢。馮延巳可能嘗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所以主動要求辭職。

        我花了這么多的篇幅,來講馮延巳如何從一個皇帝的寵臣,轉(zhuǎn)變?yōu)橐粋€連皇帝也保不住的群臣攻擊的對象。這種經(jīng)歷和境遇的變化自然會給詞人內(nèi)心很大的觸動。

        回到“淚眼問花”兩句,我們是不是一下就有了新的觸動?為什么馮延巳的眼里噙滿淚水?為什么他無人可問?為什么周邊的一切都對他冷漠無情?這一切歸根到底,是馮延巳感受到了被整個世界拋棄的滋味,這里說的整個世界不僅包括皇帝、周邊的大臣,甚至也包括自然界原本和暖的風(fēng)、原本親切的花。

        馮延巳眼中的世界,也因此失去了平時的溫情、和暖、親切,而是將自己內(nèi)心無邊的寂寞、孤獨、悲涼都折射到眼前的一切人與物上面。

        但其實如果不是馮延巳,而是換了一個人來看這個世界,人情或許仍是溫暖的,風(fēng)仍是和煦的,花也是自在地開放的。是馮延巳把自己的感情放大到整個世界,以至于讓整個世界也帶上自己的情感色彩。

        但這樣的世界,并不是原味而自在的世界,而是被一個人情緒化了的世界。

        上面是我分析王國維引用的“淚眼問花”兩句,究竟具有怎樣的微言大義。為了準確了解王國維的原意,我們還要分析他援引的第二例句子,就是“可堪”二句。這兩句出自下面這首《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與上一首“淚眼問花”的作者有點復(fù)雜不同,這首詞的作者就很清楚了,就是北宋大詞人秦觀(1049-1100)。從詞的最后兩句,我們知道這首詞寫于郴州,具體時間是紹圣四年(1097)。我們先簡單說一下,秦觀的“觀”字究竟讀什么音?有人主張讀第一聲,也就是觀察的“觀”,有人主張讀第四聲,就是道觀的“觀”,因為秦觀的字叫“太虛”,而太虛是道教詞匯。我主張讀第一聲,因為他兩個弟弟,一個叫覿,一個叫覯,意思雖然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但都是看見、遇見、觀察的意思。從兄弟以類取名的角度來看,應(yīng)該讀第一聲。這就好像陳寅恪的“恪”,很多人總喜歡讀“確”音,但他的兄弟行輩都是用這個“恪”字,如陳衡恪、陳隆恪、陳方恪等,陳寅恪的“恪”當然要遵循這個傳統(tǒng)的,否則他便不能說是這個家族的人了。

        可問題也來了,秦觀是江蘇高郵人,他怎么去了郴州呢?或者說他去郴州干什么?而且這詞中有個字很搶眼:恨。他的怨恨又是從何而來呢?

        我們讀這首詞,從字面上至少應(yīng)該有這樣幾個印象:

        第一,他竭力渲染了從黃昏到夜幕降臨時候迷霧四起的景象。

        “霧失樓臺”,樓臺看不見,迷失在夜霧之中;“月迷津渡”,津渡就是碼頭,而碼頭也因為迷蒙的月色而看不見了。能看見的是什么呢?眼前全是霧氣蒙蒙,再加上月色迷蒙,整個夜色就混沌不清了。“桃源”應(yīng)該是指陶淵明筆下的那個與世隔絕、和諧安樂的世外桃源,現(xiàn)在也看不見了。前面兩句是實寫眼前景象,后面一句是虛寫心中景象。因為眼前迷茫,所以心底也跟著迷茫起來。

        所以這詞一開頭就把環(huán)境與心情結(jié)合起來寫,寫得讓人開始有點揪心了。

        第二,他細致描寫出困居旅社的孤獨、凄涼心境。

        “可堪”其實就是不堪的意思,古人經(jīng)常用這種正話反說的方式來表達真實的想法。孤館是遠離鬧市的旅館,據(jù)說當年秦觀住的旅館就在今天郴州蘇仙嶺下面。蘇仙嶺現(xiàn)在雖然離市區(qū)不算遠,但在宋代,顯然還是偏僻的?!伴]春寒”,不僅是早早關(guān)了門,而且山腳上寒氣也重,看著夕陽一點一點西下,聽著杜鵑似乎是呼喚回家的叫聲,心情也低落到了冰點。王國維曾經(jīng)說,秦觀的詞境“最凄婉”,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就比“凄婉”更進一步,而變?yōu)椤捌鄥枴绷恕_@個“厲”,就是表示把凄婉之情寫到了極致的程度。

        第三,他不斷提升感情的力度,將孤獨逐漸轉(zhuǎn)變?yōu)樵购蕖?/p>

        平常我們收到遠方來信,應(yīng)該感到安慰才是。而秦觀反而一邊讀信,一邊讀出了層層疊疊的怨恨,這個“砌”字真是形象,好像把怨恨一層一層堆了起來。這里的“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這兩個典故都與書信有關(guān)?!绑A寄梅花”的典故出自三國時候的吳國人陸凱的一首詩歌《贈范曄詩》: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隴頭這里代指邊塞。驛使就是古代通過一個一個驛站傳遞公文書信的人。當時陸凱與朋友相隔兩地,陸凱正在折梅花的時候,遇到了驛使,這陸凱想啊,很久沒與老友見面了,江南春色迷人,邊塞可能還是嚴寒,不如請驛使幫我寄一枝梅花,讓他感受江南的春色和老友的掛念。你看這古人真是風(fēng)雅吧!后來李清照也寫過“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的句子,表達了與丈夫趙明誠天人永隔的惆悵。

        “魚傳尺素”則與一首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關(guān),其中有這么幾句: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這幾句大概只有“尺素”需要解釋一下。古代書信一般用一尺左右的絹帛來作為書寫材料,所以尺素后來也就代指書信了。遠方客人帶來的兩條鯉魚,當然趕緊宰殺了招待客人,沒想到鯉魚肚子里居然藏了一封信。我得趕緊申明:這只是從字面讀出來的意思。

        這意思準不準呢?我覺得不僅不準,而且錯得嚴重了。從最基本的生活常識來說,你想,從大老遠的地方帶信來,古代的交通又比較落后,少說幾個星期,動不動要幾個月,才能送到。要真是將書信藏在鯉魚里面,恐怕等書信送到時,鯉魚早就爛掉臭掉了,這里面的書信味道恐怕也聞不下去,哪里還有什么心思讀呢?

        據(jù)說古人常將書信折成雙鯉形,而放置書信的材料也多以鯉魚形的木板制成,后來也就以雙鯉魚代指信件了。至于為什么要折成雙鯉魚形,很可能與鯉魚在中國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祥瑞意思有關(guān),比如我們通常說的“鯉魚跳龍門”,就是用來比喻中舉或事業(yè)發(fā)達的意思。而且傳說中只有鯉魚才能跳過黃河上的龍門,并變化為龍。所以鯉魚形本身就包含著一定的祈福的意思。詩歌中的“呼兒烹鯉魚”,翻譯一下,就是讓孩子解開夾存書信的繩索,打開藏信的函板的意思。

        《飲馬長城窟行》詩里說信件里“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一方面勉勵老友保重身體,另一方面希望老友勿忘友情。

        那么,秦觀收到的信里面寫的是什么呢?如果也是“加餐飯”“長相憶”之類,秦觀應(yīng)該感到安慰才是,如何突然說“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呢?顯然這信里的內(nèi)容更加劇了秦觀不安、不滿的心情。

        第四,他委婉寫出了心中的困惑、無奈甚至無力的感覺。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郴江本來就是從郴山發(fā)源,那么她繞著郴山奔流,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為何流過郴山,卻又一直流向瀟湘大地去了呢?這問得當然沒有什么道理,但文學(xué)家可以無理而問的。當然詩人在這里也不是要從水文學(xué)、地理學(xué)的角度來探討郴江水的流向問題,而是這一刻他從郴江水的流向想起了自己的遭遇。這是不是也是說自己如郴江水流,并不能完全由著自己的興趣,繞著郴山行,而是不得不無奈地流向下一個人生的陌生之地呢?

        我想起了關(guān)于秦觀去世的故事,也是與“水”有關(guān)。宋徽宗即位后,重新召回秦觀,秦觀從被流放之地回到廣西藤州?!端问贰で赜^傳》這樣描寫說:

        ……至藤州,出游華光亭,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

        這個描寫真是帶著傳奇的色彩,出游華光亭回來后,跟客人說起自己那首在夢中做成的詞,然后就索要水喝,等水送到了,秦觀看了看水,微微一笑,就去世了。

        這“夢中長短句”就是指《好事近·夢中作》,詞如下: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這首詞其實寫于秦觀貶監(jiān)處州酒稅期間,那正是秦觀與僧人交往密切、鉆研佛教的重要時期。他說春雨帶動了一路的花開,花開帶來了一山的春色,我沿著小河一直往盡頭處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成百上千鳴聲婉轉(zhuǎn)的黃鸝??罩锌焖倭鲃拥脑撇室粫鹤兓脼辇埳叩男螤睿诒炭罩姓宫F(xiàn)矯健的身姿。而我喝醉了酒,斜躺在一棵古藤下面,連東南西北也分不清了。

        這詞究竟要表達什么?為什么秦觀臨死要說起這首詞呢?

        這詞前面寫人間春色無邊,天空龍蛇飛騰,而秦觀自己則在沉沉的醉酒中,南北方向也辨不清了,其實是表現(xiàn)了秦觀人生如一場夢中旅行,物我兩忘才出高境。

        秦觀之所以在說完這首詞后要水喝,是因為秦觀的這種頓悟正是在“小溪深處”發(fā)生的。若無這潺潺溪流,秦觀或許還不能徹悟人生的真諦。所以他要再見見水,其實不是為了解渴,而是再將自己的思緒浸泡在這澄澈透亮的水中,看著便是一種滿足,一種解脫。

        秦觀雖然在處州好像已經(jīng)參悟到人生的本質(zhì),但我們知道這種參悟其實還會有反復(fù)。比如我們說“郴江”兩句,秦觀就還在表達他的困惑和不解的。但這兩句從審美意義上來說,真是寫得很好。據(jù)說秦觀去世后,蘇軾把這兩句題寫在扇面上,并寫了一句跋:

        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秦觀已經(jīng)去世了,即使一萬個生命也換不回秦觀的生命啊!這樣的句子,蘇軾的其他朋友讀了可能很不爽,但從這里可見秦觀在蘇軾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蘇軾這里當然也是用了典故,傳說秦穆公去世后,用了當時三個才華最為出眾的人來殉葬?!对娊?jīng)·秦風(fēng)·黃鳥》一篇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故事,里面有“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的句子,表達了當時民眾對三個被殉葬的才士的惋惜之意,如果自己用一百次生命,也愿意用來換三個才士中任何一人的新生。蘇軾在這里把話就說得程度更大了??磥泶蠹覀餮?,在蘇軾的諸多門生中,蘇軾“最善少游”,也就是最喜歡秦觀,是符合事實的。

        我每次讀秦觀這樣的詞,總想起一個人和一首詩。這個人是誰呢?元好問。這首詩就是他《論詩絕句三十首》中評論秦觀的一首: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元好問開頭兩句詩,其實是直接照搬了秦觀《春日》詩中的句子,這首詩的前面兩句是: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是說一晚上隱隱的雷聲過后,就落下了細細的春雨,“萬絲”是形容雨絲細密的意思。雨后天晴,光線隨著琉璃瓦的高高低低而參差不齊。芍藥上沾滿了昨夜的雨珠,如傷春含淚的女子一般;而屋旁的薔薇沿著籬笆,好像無力地攀援著。秦觀把雨后芍藥、薔薇柔弱的形態(tài)真是描寫得很傳神。但這確實不像一個錚錚鐵骨的男子漢筆墨,所以明代敖陶孫《詩評》也說:

        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

        說這秦觀就像一個時尚的女子,春游時帶來一路風(fēng)景,好看是好看,但風(fēng)吹不得,雨淋不得,不能走遠路,不能曬太陽,只具有審美的意義,而沒有多少生命的力量。

        元好問說,你把韓愈(退之是韓愈的字)的《山石》詩拿出來跟秦觀對比一下,你看人家韓愈描寫雨后景象是: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果然清新有力,氣象非凡。說雨是“足”,說芭蕉葉是“大”,說梔子是“肥”,再加上主人“升堂坐階”的淡定氣象,這里的“堂”是指寺廟里的正廳,階當然是指臺階,走上寺廟的廳堂,坐在臺階上觀察雨后景象,一看就是精氣神比較足的樣子。這樣一對比,如果說韓愈是男人的話,秦觀真的只能說是女人了。當然我們在這里說韓愈詩歌像男人,秦觀詩歌像女人,不是有什么性別歧視,說男人有什么好,女人有什么不好。而是體現(xiàn)出陽剛與陰柔兩種風(fēng)格特征而已。元好問這個比方當然是有前提的,是針對秦觀的部分詩歌來說。但我們讀他的《踏莎行》,也確實看到了比較相似的地方。

        我們能不能說秦觀屬于典型的陰性風(fēng)格呢?

        好像也不能這么絕對。為什么呢?你看《宋史·秦觀傳》怎么說年輕時候的秦觀:

        第一,“少豪雋,慷慨溢于文詞”。

        第二,“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前者是說秦觀性格豪邁奔放,文章里面也洋溢著慷慨之氣;后者是說志向遠大,追新逐異,喜歡讀古代兵家書。顯然年輕時候的秦觀不是一個柔弱的、膽怯的人,而是比一般的青年更有志氣,更有性格,理想也更高遠。但這樣的秦觀,我們好像有點陌生,這樣的秦觀,我們怎么在他的詩詞中很少讀出來呢?或者說,我們從詩詞中讀到的秦觀,與史書的描述為什么有著明顯的差距呢?

        這就不能不與秦觀仕途的變化聯(lián)系著來看了。

        北宋時期,雖然國內(nèi)大致安定,但朝廷新黨與舊黨的矛盾非常尖銳。所謂新黨,大致相當于改革派;所謂舊黨,大致相當于保守派。改革派主張改革朝政,側(cè)重在經(jīng)濟人事改革,努力促使國家變得更加強盛。保守派注重保持穩(wěn)定,這也符合不少既得利益的士大夫階層的要求。這當然是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說的,實際上新黨與舊黨的政治主張并不是這么簡單。但從新舊兩黨的關(guān)系來看,這兩者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立場的不同,而是在政壇上水火不容,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關(guān)系。換句話說,看皇帝支持哪一派。如果支持新黨,舊黨就要被驅(qū)逐出京城,貶謫到各個偏遠的地方去;當然舊黨上臺,新黨的命運也是如此。

        秦觀元豐八年(1085)考中進士,從此踏入仕途,他先是除定海主簿,“主簿”是掌管文書的輔助性官職。后來又調(diào)任蔡州教授,蔡州在今天的河南汝南,所謂“教授”是指地方官學(xué)中的學(xué)官。這兩個官職雖然不大,但剛剛?cè)胧?,秦觀還是安心的。更重要的是,這一年支持新黨的宋神宗去世了,只有十歲的宋哲宗即位。你說十歲的小皇帝能主持什么朝政呢?所以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就“垂簾聽政”。高太后聽政的最大變化,就是把宋神宗時代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嚴重打擊的司馬光、蘇軾等舊黨人物召回京城。

        第二年,改元元祐,蘇軾被召回了,授予翰林學(xué)士的頭銜,跟蘇軾密切來往的一幫人也陸陸續(xù)續(xù)回了京城。秦觀當然是被蘇軾重點推薦的人物,蘇軾以秦觀“賢良方正”的名義把他推薦給皇帝,所謂“賢良方正”就是才德優(yōu)秀、為人正直的意思。舊黨人物個個摩拳擦掌,都想趁此機會大干一場。但蘇軾這人鋒芒太露,而秦觀原來就是“強志盛氣”的人物,如今有了大展拳腳的舞臺,他們可能忘了高調(diào)做事的同時,還需要低調(diào)做人。結(jié)果時間一長,引發(fā)同僚的不滿,小報告打到皇帝、太后那里,秦觀一度又只能去做蔡州教授。當然因為舊黨的大局在,加上蘇軾對秦觀的特別青睞,所以不久以后,秦觀又回到京城任職,最后升任到國史院編修官的位置。

        真是應(yīng)了好景不常在的道理。元祐八年(1093)九月,大力支持舊黨的高太后去世,十八歲的宋哲宗開始親政。這宋哲宗與他祖母的政治主張很不相同,他再次重用新黨,以蘇軾為首的一批舊黨被稱為“元祐黨人”,相繼被逐出京城。蘇軾就在一個月內(nèi)被連貶三次,最后到了廣東惠州,我們大家熟悉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在惠州寫的。秦觀當然也跟著倒霉,我們看《宋史》怎么寫秦觀被貶的過程:

        紹圣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以御史劉拯論其增損《實錄》,貶監(jiān)處州酒稅。使者承風(fēng)望指,候伺過失,既而無所得,則以謁告寫佛書為罪,削秩徙郴州……

        所謂“坐黨籍”,就是因為同屬舊黨的原因而被定罪。“增損《實錄》”,《實錄》就是《神宗實錄》,也就是說秦觀在任職國史院編修官時,對《神宗實錄》的文字隨意增減,其中更有詆毀宋神宗的內(nèi)容,因為宋神宗是竭力支持新黨的皇帝。

        按照《宋史》的記錄,秦觀先是被貶謫為杭州通判,還沒到任,便以擅自修改《神宗實錄》、詆毀先王的名義罪加一等,接著被貶為處州酒稅。也就是現(xiàn)在的浙江麗水。這酒稅一職其實也幾乎是個閑職,因為宋代酒是專賣的,征稅的事就比較簡單了。

        問題是即便秦觀連遭貶謫,政敵也沒有放過他,悄悄地派人跟蹤,希望能收集他新的罪證,然后再次加罪秦觀。可能秦觀也知道自己的危險處境,平時比較小心,所以這盯梢的人一直也沒有掌握到什么把柄。最后找了個理由,也是奇怪,說他“謁告寫佛書”,謁告就是請假的意思。

        我現(xiàn)在把這個事情簡單捋一捋:大概是處州酒稅這個位置實在清閑得讓人發(fā)慌,這秦觀本來就是個閑不住的人,干脆就請個病假,一方面學(xué)學(xué)佛學(xué),與僧寺的和尚談?wù)劮鸾塘x理,另一方面閑著也是閑著,就幫僧人抄寫佛經(jīng)。本來這是秦觀調(diào)節(jié)自身情緒的一種方法。但他的政敵就不這樣認為了,你明明在處州酒稅任上,是國家公職人員,卻不去勤勉公事,反而把公事放在一邊,與僧人整天在一起,這簡直跟吃空餉差不多。使者把這情況一上報,本來當時就是新黨的天下,本來新黨就要置秦觀于死地的,現(xiàn)在有了這個名目,就直接把秦觀“削秩徙郴州”。所謂“秩”原來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祿,因為俸祿與職位、級別相關(guān),所以也就引申為官位的意思。削秩也就是削去(也有說只是削減)了秦觀的官職、封號、俸祿,這個懲罰對秦觀來說,差不多是滅頂之災(zāi)了。

        所以到郴州來的秦觀其實是沒有名頭、兩手空空,政治身份沒有,經(jīng)濟來源也基本斷絕。而且當時跟著秦觀在貶謫路上的,有大大小小一大家子二十多個人,顯然現(xiàn)在連基本的生活都成了問題,只能把家族成員大部分安排在江西,只帶了一個兒子隨行。

        這對秦觀的打擊真是太大了。

        現(xiàn)在我們知道,秦觀在《踏莎行》詞中為什么有前路茫茫、滿懷悲涼甚至充滿著怨恨了,因為他奮斗了幾十年,居然在轉(zhuǎn)眼之間被打回了原形。就好像我們現(xiàn)在形容股民遭受股市重創(chuàng),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一樣。

        現(xiàn)在我們知道王國維說“可堪孤館”為什么是“凄厲”了,因為這種人生的悲涼真的是到了極致的程度。我們也知道秦觀為什么說“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了,因為政治困頓是一恨,無端遭罪是一恨,孤獨飄零是一恨,異鄉(xiāng)懷人是一恨。這層層疊疊的“恨”確實是無重數(shù)了。

        在我對王國維引用詞句進行詳細的追源溯流之后,我們再來追問:為什么王國維要引出這兩例詞句來作為“有我之境”的代表呢?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無論是馮延巳還是秦觀,他們從權(quán)力的高處跌落到權(quán)力的低谷,都非常有典型性。馮延巳是受到政敵的百般圍攻,親身嘗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而秦觀被新黨集團窮追猛殺,也從朝政大臣走到了窮途末路。兩人政治身份和環(huán)境的巨大落差,加劇了他們對周邊世界的看法。換句話來說,他們不僅感受不到人間的溫暖,而且感覺到原本不關(guān)人事的大自然也受到了影響,好像也拋棄了他們。所以,如果要為“有我之境”總結(jié)一下的話,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注重從身份的巨大落差中表達悲情。馮延巳的“淚眼問花”當然不用多說,已經(jīng)是淚眼朦朧了,情感特點也就很清楚了;秦觀的前路茫茫、怨恨重重,也在情感的類型上偏重悲情。

        第二,注重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矛盾對立關(guān)系。如果馮延巳問花,花能回答他,或者即使不回答他,至少不隨著一陣風(fēng)被吹到秋千那邊去,則馮延巳多少還有一點點安慰?,F(xiàn)在是花不回答并隨風(fēng)飄逝,馮延巳顯然感受到自然與人事一樣,都對他失去了關(guān)懷。而秦觀呢?也基本上是這樣的思路。本來我們住在偏僻的旅館,可能還覺得安靜呢;早早關(guān)了大門,還覺得安全呢;聽到杜鵑在叫,或許覺得生態(tài)真好;看到夕陽西下,覺得那一抹余暉帶著別樣的美感。但這是我們的看法,這完全不能代替當時身臨其境的秦觀和馮延巳了。

        第三,個人化的情感是詞體表現(xiàn)的常態(tài)。王國維特地說過“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的話,所以“有我之境”與詞體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更為密切。

        但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在判斷一首詞好不好的時候,不一定關(guān)注這首詞是表達了一種很個人化、具有特殊性的情感,還是表達了一種涵蓋面更廣的帶有群體性的情感,我們關(guān)注更多的是這詞有沒有一種最真實、最樸實、最自然的情感,讓我們深深地感動。而這種最真實、最樸實、最自然的情感,可以用一個詞組來表達,就是“赤子之心”。

        責(zé)編:梁紅

        猜你喜歡
        秦觀歐陽修
        柔軟纖細的壯漢秦觀(一)
        柔軟纖細的壯漢秦觀(二)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小主人報(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畫眉鳥
        歐陽修快馬追字
        啟蒙(3-7歲)(2019年8期)2019-09-10 03:09:10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郁
        秦觀拜師
        戴花的歐陽修
        《秦觀 踏莎行》
        中華詩詞(2017年2期)2017-11-08 08:46:13
        勤奮的歐陽修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影片|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 国产免费网站看v片元遮挡| 午夜亚洲精品视频网站|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亚洲熟妇乱子伦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不卡网址| 丰满老熟女性生活视频| 欧美多人片高潮野外做片黑人 |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综合有码中文字幕|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5级做人爱c视版免费视频| 少妇高潮紧爽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 亚洲第一无码xxxxxx| 欧美国产小视频| 中文字幕日本韩国精品免费观看 | 开心激情站开心激情网六月婷婷| 亚洲成人免费久久av|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99|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中国片| 国产精品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最新在线地址|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无码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被爽的高潮喷水呻吟|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