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枚
游戲是兒童的天職,也是兒童的天堂?,F(xiàn)在的兒童,各種玩具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層出不窮的電子游戲更是令人沉迷。但過去農(nóng)村的兒童沒有玩具,更沒有電子游戲,依然能利用最簡陋的條件玩出各種各樣的游戲。比如六十年代以前在代縣一帶有一種叫“打崗”的游戲,孩子們用兩塊石頭就能玩得津津有味。這種游戲流行過很多年,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可以猜測到,它起碼有上千年的歷史。
“打崗”的玩法和游戲規(guī)則
“打崗”分為“打干崗”、“打組合崗”、“打囚犯崗”三種。
“打干崗”,是將一塊大約七八寸高的扁石頭立起來栽穩(wěn),叫做“崗”。在離“崗”七八米遠(yuǎn)的地方畫一條橫線,兩人站在線外,各用一塊比較順手的石頭交替著往倒打“崗”。第一輪如果都沒有打倒或都打倒了,為平局;如有一人打倒另一人沒有打倒,打倒者為勝,敗者將勝者背起來繞過崗,再背回到原地,然后再打第二輪。反復(fù)如此,直到疲倦為止?!按蚋蓫彙钡挠螒蛞?guī)則最簡單,能夠鍛煉兒童的投擲能力和體力。
“打組合崗”,有兩人或數(shù)人參加,輪流交替打。把干、蹬、頂、擔(dān)、馱、挺、拐、生、摸的打法組合起來進(jìn)行,規(guī)則簡單,動作花樣多,模擬了生活的各種形態(tài),很有意思。
干,就是打干崗。
蹬,分為一蹬、兩蹬、三蹬,就是將打崗的石頭扔出去,第一次單腿彈跳一下踩上去,撿起來將崗打倒。第二次再扔出去、單腿彈跳兩下踩上去,再用它將崗打倒。如此類推。
頂,把打崗的石頭頂在頭上,叫“頂鍋蓋”,走到崗前彎腰,石頭掉下來將崗打倒。
擔(dān),把石頭放在肩上,叫“擔(dān)水”。走到崗前,將石頭掉下來把崗打倒。
馱,把石頭放在背上,叫“老牛馱咸鹽”。彎腰走到崗前,將石頭掉下把崗打倒。
挺,身體后仰,挺起肚子,將石頭放在肚上,叫“挺大肚”。走到崗前,將石頭掉下把崗打倒。
拐,一條腿向后彎曲,將石頭夾在腿彎處,用另一條腿彈跳到崗前,將石頭掉下把崗打倒,叫“打拐子”。
生,兩腿并攏,把石頭緊緊夾在兩腿間,慢慢向崗走去,繞崗三圈,然后將石頭掉下把崗打倒,又叫“生娃娃”。
摸,用帽子將一只眼捂住,走向崗前,用石頭把崗打倒,叫“打小瞎子”。用帽子將兩只眼睛都捂起來叫“打大瞎子”,這一著難度最大。幾人輪流反復(fù)打,先打完全套每次都成功者為勝。
“打囚犯崗”規(guī)則最多,玩法也花樣多,也最有意思。一般是五六個人一起玩耍,有幾個人擺幾個崗。立在最前面的崗叫“囚犯”,又高又大,約有一尺多,其余的崗都很小,只有幾寸高。立在“囚犯”后邊的崗叫“老爺”,老爺后邊的是“坐墩”,坐墩后邊的是“叫明雞”,老爺左右兩旁是“衙役”,每個崗之間的距離約一尺左右。玩的人站在離崗六七米以外的橫線后面,用打崗的石頭輪番打去。每個人只需打倒一面崗即可,然后等其他人打,打倒什么崗本人在下一步游戲中的角色就是什么。“打囚犯崗”,誰也怕打到“囚犯”,但偏偏囚犯放在了最前面,又高又大,最容易被打倒。誰都想打到“老爺”,偏偏老爺躲在“囚犯”后面,最不容易打到。
把所有的崗都打倒以后,每個人就按自己打倒的崗的名稱扮演自己的角色,“囚犯”開始被懲罰?!白铡卑缪莸氖亲?,將一條腿向前成弓步讓“老爺”坐上去發(fā)號施令,“衙役”按照“老爺”的命令對囚犯實(shí)施刑罰:
“老爺”喊“老天爺扎針!”“衙役”將“囚犯”的一根頭發(fā)捏住,猛地拔一下。
“老爺”喊“擰黃杏!”“衙役”食指彎曲,用指關(guān)節(jié)在“囚犯”頭頂上使勁擰一下。
“老爺”喊“搓草紙!”“衙役”在“囚犯”前額上用三個手指狠狠地向外搓去。
“老爺”喊“拍小镲!”“衙役”兩手將“囚犯”的上下眼皮捏住對拍。
“老爺”喊“拍大镲!”“衙役”兩手將“囚犯”的上下嘴唇捏住對拍。
“老爺”喊“敲小鼓!”“衙役”將“囚犯”的耳朵揪住,用中指猛彈。
“老爺”喊“莜面蘸辣醬!”“衙役”用拇指頂住“囚犯”的鼻尖,猛地向上一推。這一招最厲害,疼得“囚犯”直流淚。
“老爺”發(fā)號令,“衙役”去執(zhí)行,老爺叫搞幾個什么刑罰,衙役就搞幾個。這里有兩個關(guān)鍵人物:一個是“叫明雞”,一個是“衙役”。
“叫明雞”職責(zé)是叫明,“咕咕——明”一叫,表示天亮了,行刑就得停止。叫明雞不叫,行刑就一直進(jìn)行。如果有的人徇私情,“老爺”剛一發(fā)令,就“咕咕——明”,刑罰不能實(shí)施了,“老爺”干瞪眼沒辦法,但他必須遵守規(guī)則。
另一個重要角色是“衙役”,有的“衙役”行刑很重,“囚犯”疼得要哭。有的“衙役”手法輕輕而過,真的是在游戲?!扒舴浮庇錾鲜种氐摹把靡邸本退闶堑姑沽耍偬垡驳萌讨?。
這個游戲中看起來是“老爺”最威風(fēng),他讓怎么處罰就怎么處罰,讓處罰幾次就處罰幾次,但規(guī)定他也必須受點(diǎn)罪?!敖忻麟u”一叫,行刑完畢,扮“坐墩”的人要用膝蓋在“老爺”的屁股上頂三下游戲才算正式結(jié)東。有時候“坐墩”對老爺不滿,也會頂?shù)谩袄蠣敗蓖弁劢小?/p>
“打囚犯崗”,是一個模擬社會形態(tài)的游戲。
最后一次打“囚犯崗”
我十二歲那年冬天,去了外祖母家。吃過早飯后,外祖母給我上衣兜里裝了半兜炒瓜子、炒黃豆,讓比我大一歲的表哥帶我出去玩。來到一個破墻爛房的院子里,早就有幾個年齡都差不多的小孩在那里,他們說要玩打“囚犯崗”。雖然表哥給我介紹了“囚犯崗”的玩法,但我是外來的,和大家不熟悉,就站在一旁邊嗑瓜子邊看他們玩。
那天恰好表哥不走時氣,打倒了“囚犯”,我心里替他捏了一把汗,不知要遭受什么樣的刑罰。等到所有的崗都打倒了,每個人都進(jìn)入各自的角色,扮演“坐墩”的前腿弓后腿登擺好了架勢,“老爺”坐上去準(zhǔn)備發(fā)令“行刑”。我那表哥看上去愣頭愣腦,其實(shí)心眼很多,他跑到我跟前把手伸進(jìn)我上衣口袋掏了一把瓜子豆豆。我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猜想他可能要把瓜子豆豆給“衙役”,讓“衙役”行刑的時候手輕點(diǎn)。更有可能是給“叫明雞”,讓他早點(diǎn)叫明,結(jié)束刑罰。
結(jié)果出乎我的意料,表哥的瓜子豆豆既沒有給“衙役”,也沒有給“叫明雞”,而是給了“老爺”?!袄蠣敗背粤吮砀绲墓献佣苟?,嘴里蹦出兩個字:
“免刑!”
這場游戲就這么結(jié)束了。
當(dāng)時在場旁觀的除了我以外還有好些小孩,大家都興致勃勃等著看熱鬧,“老爺”這么一說,都非常掃興,參加了游戲準(zhǔn)備扮演角色的更掃興,“坐墩”尤其掃興,他前腿弓后腿登了半天白費(fèi)力氣了,滿臉不悅地對準(zhǔn)“老爺”的屁股狠狠頂了三下?!袄蠣敗弊炖锶顺袋S豆,吃了人的嘴軟,干疼喊不出來。
那以后不久,我就進(jìn)代縣城讀書了,后來再沒有機(jī)會參加或觀看打“囚犯崗”了。幾十年過去了,那次游戲給我留下的印象終身難忘。表哥老練地行賄,“老爺”熟練地受賄,其余“工作人員”和觀眾的無奈與憤怒,至今刻骨銘心。我想這不僅僅是我表哥一個人的行為,這個游戲太像社會了。古老的游戲映射出古老的社會規(guī)則,行賄受賄的行為無形中影響了少年兒童的靈魂。
后來我又想,如果游戲是讓少年兒童從小模擬法庭,練習(xí)如何公平審判,公平執(zhí)法那就更好了。因此這個游戲應(yīng)該增加一個重要角色——監(jiān)督的角色,類似過去的“按察使”或現(xiàn)在的檢察官、紀(jì)檢委那樣的角色。在游戲中不管是“老爺”還是“囚犯”,“衙役”還是“叫明雞”,誰徇私舞弊,就處罰誰。
可是,隨著年齡增大,時代的變化,我再也沒機(jī)會參加這樣的游戲,也沒再看到有人玩這個游戲,自然也就沒機(jī)會去改變游戲的規(guī)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