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園,樂虎安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江西 撫州 344000)
腸易激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胃腸功能紊亂類疾病,具體臨床癥狀為持續(xù)性或間接性的腹瀉、腹痛、腹脹等。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均發(fā)生較大改變,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其中,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1]。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臨床尚未完全明確,其反復性與遷延不愈的特點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利用促進胃腸動力、調節(jié)精神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是消化內(nèi)科常用手段,雖取得一定效果,但不同藥物藥性存在差異,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藥物對患者而言尤為重要[2]?;诖耍狙芯窟x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馬來酸曲美布汀緩釋片在腸易激綜合征病癥中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基于單盲分組法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每組30例。參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3~70 歲,平均(33.28±3.07)歲;病情嚴重程度:重度8例,中度13例,輕度9例;臨床類型:交替型7例,便秘型8例,腹瀉型15例;糞便性狀Bristol級別:評分3.11~4.52分,平均(3.23±0.28)分。實驗組男19例,女為11例;年齡22~70歲,平均(33.23±3.11)歲;病情嚴重程度:重度7例,中度14例,輕度9 例;臨床類型:交替型6 例,便秘型7 例,腹瀉型17例;糞便性狀 Bristol 級別:評分 3.09~4.55 分,平均(3.22±0.25)分。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經(jīng)大便常規(guī)檢查、超聲檢查和結腸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腸易激綜合征;符合2017 年《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免疫功能異常者;精神疾病史者;近期內(nèi)使用過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者;對本研究內(nèi)涉及藥物存在禁忌證者。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復合乳酸菌膠囊治療,具體方法為:復合乳酸菌膠囊(江蘇美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84)口服治療,每次660 mg,每天3次,持續(xù)治療30 d。
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馬來酸曲美布汀緩釋片治療,具體方法為:復合乳酸菌膠囊用法用量同參照組;馬來酸曲美布汀緩釋片(信合援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72)口服治療,每次300 mg,每天2次,持續(xù)治療30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效果評估標準依據(jù)糞便性狀Bristol 分級評定:患者糞便性狀Bristol 分級改善程度>80%,為顯效;患者糞便性狀Bristol分級改善程度為50%~80%,為有效;患者糞便性狀Bristol分級改善程度<50%,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腹部不適好轉時間、糞便性狀好轉時間及排便次數(shù);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0,白細胞介素-18。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3.3%(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實驗組腹部不適好轉時間、糞便性狀好轉時間、排便次數(shù)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實驗組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8均低于參考組,白細胞介素-10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組別參照組(n=30)實驗組(n=30)t值P值排便次數(shù)(次/d)8.16±2.05 5.83±1.77 4.712 0.000腹部不適好轉(d)8.61±1.93 6.19±1.57 5.328 0.000糞便性狀好轉時間(d)12.38±2.21 8.97±1.84 6.495 0.000
表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mg/L)
表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mg/L)
白細胞介素-18 124.80±6.94 94.23±6.69 17.370 0.000組別參照組(n=30)實驗組(n=30)t值P值腫瘤壞死因子-α 43.65±4.30 31.01±4.23 11.478 0.000白細胞介素-10 47.88±5.95 63.12±5.54 10.267 0.000
腸易激綜合征作為消化內(nèi)科常見的、慢性非器質性疾病,主要因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我國目前的發(fā)病率為5%,在眾多功能性疾病中居首位[3]。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與黏膜炎癥、腸道菌群變化及胃腸道功能紊亂、心理變化等密切相關,有研究[4-7]顯示,心理因素對患者的影響較大,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對機體中樞神經(jīng)、腸神經(jīng)及腸道分泌功能均有應激反應,進而造成胃腸功能失調。對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可從其癥狀方面入手,復合乳酸菌腸溶膠囊是活菌制劑,含有鼠李糖乳桿菌(Ⅰ株)、鼠李糖乳桿菌(Ⅱ株)、嗜酸乳桿菌和屎腸球菌3 種活乳酸菌?;钊樗峋茉谀c內(nèi)繁殖,對于腸道內(nèi)腐敗細菌繁殖的抑制及腸道菌群的調節(jié),及腸內(nèi)發(fā)酵和脹氣的出現(xiàn)具有積極效果,且有促進消化和止瀉效果。該藥物可顯著抑制細胞膜鉀離子通道,并阻斷細胞膜鈣離子通道,減少鈣離子流入細胞現(xiàn)象,達到抑制細胞興奮效果,緩解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癥狀[8]。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有效改善患者腹部不適與大便性狀改變現(xiàn)象;同時,還可緩解患者負面的心理壓力,加強運動功能,改善生活質量[9]。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腹部不適好轉時間、糞便性狀好轉時間、排便次數(shù)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8 均低于參考組,白細胞介素-10 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馬來酸曲美布汀緩釋片可改善患者糞便性狀,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0、白細胞介素-18 水平,對于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馬來酸曲美布汀緩釋片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效果顯著,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