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青,黃金萍,黎彥君,杜麗群,盧曉燕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截至2019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人數為3 800萬左右,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2001年至2013年期間,全球每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數下降了38%,同時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也顯著降低[2-3]。但我國艾滋病感染人數年增長率一直維持在16.3%左右,呈大幅度上升趨勢[4]。艾滋病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終生定時、定量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其能有效降低艾滋病相關的死亡率,延長患者的壽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5-6]。但在抗病毒用藥期間需要患者嚴格遵守服藥時間、劑量以及藥物種類等,服藥依從性必須達到90%以上才能確保病毒被抑制,減少藥物耐藥性,防止病毒引起免疫衰退[7]。國內研究發(fā)現,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藥依從性僅為65.5%,用藥管理存在困難[8]。有研究顯示,護理干預能夠對艾滋病患者的疾病管理產生良好的效果[9-10]。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 簡稱IMB模型,主要強調在患者的行為改變中,疾病相關信息獲取、干預目的以及改變行為中的技巧三方面都不可缺少,可在IMB模型的指導下制訂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11]。 張薇等[12]研究發(fā)現,IMB模型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銀屑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而在艾滋病患者中多應用于疾病預防高危行為的干預[13],未見在抗病毒用藥中的應用。本研究將IMB模型應用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用藥中,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寧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感染科進行抗病毒治療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3)。納入標準:18歲≤年齡≤70歲;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的診斷標準[14];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意識、聽力正常;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診斷為癌癥;有家族精神類疾病遺傳史;正在服用治療艾滋病之外的其他藥物;因文化程度過低或視力問題而無法獨自完成問卷;無法全程參與本研究。研究過程中未出現失訪病例。兩組艾滋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護士在對照組患者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前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并發(fā)放科室自行設計的《艾滋病患者健康手冊》,每月電話隨訪1次并就患者的用藥情況給予指導,隨訪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表1 兩組艾滋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1.2.1.1 成立干預小組干預小組由1名感染科主任醫(yī)師、1名感染科護士長、2名感染科主管護師組成。研究開始前,由感染科主任、護士長對實施研究干預的主管護師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抗病毒用藥等的系統培訓,以保證干預實施的質量。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總結、討論、優(yōu)化干預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1.2.1.2 制訂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方案經查閱國內外文獻后初步擬定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方案,再經小組討論后修改確定最終方案,包括信息干預、動機干預、行為技巧干預3方面。①信息干預。采用講座授課的形式向艾滋病患者講解艾滋病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抗病毒用藥的重要性以及服藥依從性差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等,時間為30 min左右。對于已經建立檔案的艾滋病患者,通過發(fā)放自行設計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調查患者的抗病毒治療知識水平,對患者完全不了解的抗病毒用藥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對患者有疑惑的內容給予正確解答,對患者的一些錯誤認知及時予以糾正。對于第一次來院建立檔案的艾滋病患者,在授課后對其進行艾滋病用藥知識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用藥類別、每天服用次數、時間、數量及服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考核達到60分合格后方能建立檔案,并于3~7 d內進行電話隨訪,詢問藥物服用后的相關不良反應情況。②動機干預。向患者強調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是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一個重要治療方法,其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將耐藥可能性降至最低,但如果患者服藥依從性差,則可能會導致抗病毒治療無效,出現藥物耐藥性或造成長期反復住院等不良后果?;颊咦陨碇R缺乏、心理因素、藥物因素及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是造成艾滋病服藥依從性不理想的主要因素[8]。每周組織1次艾滋病患者病友座談會,就抗病毒用藥的重要性、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及展望等,通過同伴的力量來幫助患者克服抗病毒藥物服用過程中的困難;通過成功案例分享讓患者相信堅持正確用藥能夠控制病毒;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的抗病毒用藥中,在生活中督促患者、鼓勵患者,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自卑的負面心理[15]。③行為技巧干預。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日程安排,協助患者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共同制訂適合患者的用藥方案,簡化每日用藥次數、劑量[16],如部分患者中午沒有過多時間服用藥物,可安排其在早上、晚上分兩次服藥,并適當增減用量。鼓勵患者采用定鬧鈴、電子藥盒或記錄服藥情況等方法來幫助其每日按時服用藥物[17],如在手機中下載電子藥盒APP,并對每日服藥名稱、用量、時間等進行設置,當到用藥時間時可通過手機鈴聲、藥盒蜂鳴器、LED閃光燈或家人電話等方式進行提醒。為患者提供社區(qū)、醫(yī)護人員、同伴以及親屬的支持,借助社區(qū)志愿者開展宣教,并組織一對一幫扶活動,以提醒患者按時用藥。如患者服藥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采用同伴教育現場交流的方式,讓患者從周圍人群中獲取額外的支持。
1.2.1.3 實施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方案每例患者干預6周,第1周為信息干預,第2周為動機干預,第3周為行為技巧干預,后3周再次重復之前的干預流程加以鞏固。研究者每周與患者約定合適的時間來院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每周統計患者的干預次數,對于無法當天來院接受干預的患者與其再次預約時間,以確保所有患者均能順利完成研究干預。
1.2.2 評價方法
1.2.2.1 艾滋病患者一般資料由研究者自行設計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感染時間(月)等。
1.2.2.2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該問卷參考福燕等[18]編制的問卷進行修改,并經過8名臨床醫(yī)療、護理專家評議與修改后最終確定。問卷包含抗病毒治療前檢測原因、接受抗病毒治療優(yōu)點、正確用藥的認識、不良反應的認識、抗病毒藥物的認識、復查時間6個方面,共21個條目。每個條目答對計1分,答錯不計分,總分為0~21分。該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749。
1.2.2.3 中文版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該量表于2008年由Morisky等[19]編制而成,共包含8個條目。其中,條目1~7采用二分類法賦值1或0分,條目8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別賦值1、0.75、0.50、0.25、0分。量表總分為0~8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越好。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數為0.695。
1.2.2.4 資料收集研究者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選擇研究對象,先向艾滋病患者講解本研究內容及目的,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并進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MMAS-8量表的首次測評,并于干預后、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分別再次測量。研究者在填寫問卷中使用統一指導語,并當場回收問卷。
1.2.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后抗病毒治療知識比較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后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得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后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得分比較 (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后1個月 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 9.37±4.98 17.25±4.07 18.46±3.94 19.03±4.25對照組 10.82±3.51 12.67±3.69 13.54±3.16 12.87±3.49 t值 -1.561 5.467 6.389 7.345 P值 0.123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后服藥依從性比較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MMAS-8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艾滋病患者MMAS-8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后MMAS-8得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艾滋病患者干預前后MMAS-8得分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后1個月 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 4.85±1.86 6.97±1.35 7.03±0.94 7.54±1.46對照組 5.02±2.65 6.17±0.86 4.92±1.36 5.37±0.82 t值 -0.344 3.277 8.369 8.498 P值 0.732 0.002 0.001 0.001
3.1 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藥知識水平由表2可見,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前,兩組患者抗病毒用藥知識問卷得分均較低,這與患者已有的艾滋病疾病相關知識少,未系統、科學地學習抗病毒藥物相關知識有關。干預后、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知識問卷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藥知識水平。通過對患者進行艾滋病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抗病毒用藥重要性以及服藥依從性差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等知識宣教,使艾滋病患者對抗病毒用藥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促使患者正確看待艾滋病抗病毒用藥這個治療方法。因此,對于艾滋病患者來說,有效的信息干預是必不可少的,護理人員應將其作為艾滋病護理工作的重點,幫助艾滋病患者建立系統的抗病毒用藥知識體系,使患者認識到正確用藥的重要性,并完成艾滋病抗病毒用藥行為的轉變,以達到有效用藥、控制病毒增長的最終目的。
3.2 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抗病毒治療是目前治療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需要患者具有較高的服藥依從性才能控制病毒,減少感染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其生命質量[20-21]。由表3可見,經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后、干預后1個月、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艾滋病患者MMAS-8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這與觀察組患者認識到抗病毒用藥的重要性以及醫(yī)護人員實施的干預措施有關,且研究在對其進行信息干預的基礎上,通過同伴案例演示、鼓勵家屬參與以及提醒服務等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堅持每日定時、定量服用藥物。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也并未呈下降趨勢??梢?,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其能更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更好地約束艾滋病患者的遵醫(yī)行為。
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藥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藥知識水平及服藥依從性,使患者對自身疾病及堅持規(guī)律服用抗病毒藥物有更深入的認識,有利于艾滋病患者病毒的有效控制。本研究樣本量偏少,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深入探討IMB模型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用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