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林
內勁的修煉是在外勁修煉的基礎上,通過意氣的修煉而實現(xiàn)的。內家拳重視形體的外勁修煉,但更注重內勁的修煉,這是內家拳與外家拳的顯著區(qū)別之一。
內勁的修煉程序有兩個。
一是練體內意氣能量的積聚。這是通過意氣的修煉實現(xiàn)的,通過“逆腹式呼吸”引動并強化內氣,通過“意守養(yǎng)氣功”(無極樁、混元樁)達到丹田氣滿,通過“開合行氣功”達到氣行周身、營氣暢通經絡、衛(wèi)氣遍行周身皮肉筋骨,合則收聚丹田,開則通達四梢。修煉的方法就是以意導氣。只有意專、意全,才能氣滿,只有氣滿才能形圓,只有形圓才能勁整。
二是練體內意氣能量外放的體認。體認人體內氣通過意念放到體外后,與外部物體相互作用的感覺,隨著感覺由弱到強的提高逐步增強了內能外放的強度,增長內勁的效能,同時也提高皮膚的聽勁能力。修煉的方法如下。
(1)“球”功的修煉
【預備式】
兩腳開立同肩寬,周身放松,身形要領同太極拳。
【行功】
①抱“球”。兩臂體前上舉,掌心相對,距離35~70厘米,形似抱“球”。意念懷抱之“球”緊貼掌、臂、胸,具有很好的彈性。兩臂往里合,有阻力,合而不進;兩臂往外開,之間有拉力,開而難動。反復細心體認這種阻力和拉力,兩臂間好像連著多根橡皮筋或彈簧,拉而難伸,按而難縮。
②托“球”。腰胯微沉,臂上托,兩掌心向上,似托一大“球”。意念“球”很大很重,托而難起,兩臂有沉重感。反復微微上托下落,細心體認“球”重的感覺。
③拍“球”。兩掌心翻向下,兩臂以手帶動,緩慢向下做拍“球”動作。意念“球”有彈性,拍而反彈,彈起再拍,如此反復細心體認感覺。
④旋“球”。兩掌抱“球”,腰胯緩慢旋轉,左右手隨同并交替上下螺旋翻轉。用意體認“球”很沉重的感覺。
⑤發(fā)“球”。兩掌抱“球”,意想把“球”向墻壁投出,“球”又輕輕反彈回到手中,再慢慢投出。如此反復投“球”接“球”。說是投,實際是慢慢推出。要細心體認“球”的彈性碰撞感覺。
【收功】
兩掌垂于兩側,掌心向內,繼之弧形向腹前合抱,再慢慢向內收攏至下丹田,連收3次。兩手(勞宮穴)重疊,男左手女右手在內,掌心均向里,按在丹田處,然后,兩掌同時順逆各揉轉3圈。收功意念是把發(fā)散在體外之氣和外界精氣一同通過丹田穴以及全身毛孔收歸體內,蓄于丹田。
“球”功修煉的要點是:心要完全入靜,動作要慢,欲動又止,欲止又動。要用意念細心體認“球”與手的相互作用,實際是體內意氣勁外放與外界空氣發(fā)生作用的感覺。開始沒有感覺,漸漸有了感覺,感覺由弱到強,功力也就逐步提高。要有耐心,要反復體認,終能成功。
(2)“泳”功的修練
“泳”功是把空氣想象成“水”,在空氣中運動猶如在水中游泳,處處有水阻力的感覺。修煉此功要由簡到繁。
①轉腰攪“水”。兩腳開立同肩寬,松靜站立,臂垂兩側,兩掌伸開,腰胯轉動,臂輕輕隨身而轉,像攪動齊胸之水。要細心體認“水”對手掌、兩臂的阻力和身體左右轉動與“水”摩擦的感覺。
②起落壓“水”。做太極拳起式動作,兩臂緩緩抬起,再慢慢壓下,細心體認“水”阻礙兩臂運動和身體下沉上浮的感覺。
③蛙泳劃“水”。兩掌模仿蛙泳動作,在身體兩側緩慢地輕輕劃動,身體要協(xié)調配合。要細心體認“水”的阻力感覺,首先是兩掌有微風吹拂的感覺,手指縫間似有潺潺水流的感覺,漸漸兩臂和身體都有阻力感覺。
④拳式戲“水”。先緩慢地打太極拳的任一單式,有感覺后,逐步擴大到打整套太極拳。要細心體認空氣像水一樣對身體各部阻力的感覺,要慢慢地反復體認,感覺會越來越明顯。
“泳”功練習后,要作收功,方法同“球”功。
“泳”功修煉的要點是心靜體松,動作非常緩慢,感覺明顯后可適當加快。關鍵是細心體認感覺,須知人體內氣外放與空氣發(fā)生的作用是隨著外放能量的增強慢慢用心體會感覺出來的,是意到氣到的效果。
“球”功和“泳”功的修煉,是內能外放的修煉,是內外氣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修煉。丹田穴、勞宮穴、涌泉穴以及周身毛孔都是內外氣交流的通道。修煉“球”功和“泳”功均用自然呼吸,功深后練“泳”功也可采用逆腹式呼吸,呼氣時內能外放,吸氣時又收回體內。兩功修煉的目的是通過體認內能外放、內外氣相互作用的感覺,逐步增強內氣外放的能量,從而開發(fā)人體潛能,增強太極內勁。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