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校
(紫金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外某銅礦山屬于典型的氧化銅礦山,礦石中的銅主要以孔雀石形式存在。在礦山長期開發(fā)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量低品位礦,該部分礦石采用礦山傳統(tǒng)的濕法攪拌酸浸工藝回收難度大,且成本高。在大量試驗研究的基礎上,確定采用洗礦—堆浸聯(lián)合工藝處理該低品位礦石,即破碎、洗礦后的+1 mm粒級礦石直接堆浸,-1 mm粒級礦石暫時堆存[1]。隨著生產(chǎn)的進行,-1 mm粒級礦石堆存量已接近排渣場堆存能力。因此,解決-1 mm粒級礦石的出路問題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助力礦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試樣為國外某銅礦山堆存的-1 mm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1,粒度篩析結(jié)果見表2。
?
由表1可知,試樣銅品位為2.89%,是主要有價金屬元素;硫含量極低,僅為0.16%;其他金屬元素沒有回收價值。
由表2可知,試樣各粒級銅品位較接近,中間粒級略高,通過直接分級難以實現(xiàn)銅礦物的有效富集;試樣中含有部分礦泥(-0.01 mm),可能對浮選造成不利影響[2-3]。
?
結(jié)合礦石性質(zhì)、探索試驗及相關文獻,要實現(xiàn)該礦石的高效浮選,工藝流程、磨礦細度及藥劑制度是關鍵。
浮選條件試驗著重考察磨礦細度、分散劑種類及用量、硫化鈉用量、丁基黃藥用量、2#油用量等條件對銅浮選指標的影響。條件試驗流程見圖1。
2.1.1 磨礦細度試驗
磨礦細度決定著礦物的單體解離程度[4]。磨礦細度試驗的分散劑氟硅酸鈉用量為300 g/t,硫化鈉用量為1 000 g/t,丁基黃藥用量為12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3。
?
由表3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精礦品位及回收率均提高;當磨礦細度為-0.074 mm75%時,精礦銅品位為25.39%、回收率為19.48%;繼續(xù)提高磨礦細度,精礦銅品位及回收率提升不明顯。綜合考慮磨礦成本及產(chǎn)品指標,確定后續(xù)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
2.1.2 分散劑種類及用量試驗
根據(jù)前期粒度篩析結(jié)果,試樣經(jīng)磨礦后礦泥會進一步加劇,為有效減少礦泥對浮選的影響,選取六偏磷酸鈉或氟硅酸鈉對礦泥進行分散[5-6],分散劑種類及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硫化鈉用量為1 000 g/t,丁基黃藥用量為12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4。
?
由表4可知:與添加六偏磷酸鈉相比,氟硅酸鈉對提高銅浮選指標的作用更大,適宜的用量為200 g/t。
2.1.3 硫化鈉用量試驗
鑒于硫化鈉是氧化礦的常用硫化劑[7-8],試驗對硫化鈉的硫化效果進行了試驗。硫化鈉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氟硅酸鈉用量為200 g/t,丁基黃藥用量為12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知:隨著硫化鈉用量的增大,精礦銅品位和回收率均先上升后下降,硫化鈉用量為1 500 g/t時的精礦銅品位為26.98%、回收率為21.71%,指標相對較高。因此,確定硫化鈉用量為1 500 g/t。
2.1.4 丁基黃藥用量試驗
丁基黃藥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氟硅酸鈉用量為200 g/t,硫化鈉用量為1 50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6。
由表6可知:隨著丁基黃藥用量的增加,精礦銅品位及回收率逐漸升高。綜合考慮,確定丁基黃藥用量為120 g/t。
?
?
2.1.5 2#油用量試驗
2#油因起泡性強,易生產(chǎn)大小均勻、穩(wěn)定性合適的氣泡而被廣泛應用于銅礦石的浮選[9]。2#油用量試驗的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氟硅酸鈉用量為200 g/t,硫化鈉用量為1 500 g/t,丁基黃藥用量為120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7。
?
由表7可知:隨著2#油用量的增加,精礦銅品位及回收率先上升后維持在高位。綜合考慮,確定2#油用量為30 g/t。
根據(jù)“能收早收、應收盡收”的原則[10],結(jié)合浮選現(xiàn)象,考慮設置2段粗選作業(yè):一段快浮粗選,一段粗選。2段粗選試驗流程見圖2,試驗結(jié)果見表8。
?
由表8可知:2段粗選得到品位較接近的精礦,因此,流程上合并為一個精礦是可行的,綜合精礦銅品位為25.34%、回收率為55.59%。試驗結(jié)果說明,該礦樣的浮選設置,2段粗選是必要的。
在條件試驗與2段粗選試驗基礎上進行了閉路試驗,為了提高選礦回收率,閉路試驗采用了3次掃選作業(yè)[11],3次掃選精礦合并進行1次精選,精選尾礦返回掃選1作業(yè)。閉路試驗流程見圖3,結(jié)果見表9。
由表9可知:采用圖3所示的流程處理試樣,得到產(chǎn)率為6.81%、銅品位為25.54%、銅回收率為60.18%的氧化銅精礦1,以及產(chǎn)率為7.90%、銅品位為10.21%、回收率為27.91%的氧化銅精礦2,精礦總回收率高達88.09%,尾礦品位降至0.40%,試驗指標較好。
(1)國外某氧化銅礦山堆存的-1 mm礦石銅品位為2.89%,各粒級銅品位較接近。
(2)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75%的情況下,采用2次粗選、3次掃選、掃選精礦1次掃精選閉路流程處理試樣,獲得了產(chǎn)率為6.81%、銅品位為25.54%、回收率為60.18%的氧化銅精礦1和產(chǎn)率為7.90%、銅品位為10.21%、回收率為27.91%的氧化銅精礦2,選別指標良好。
?
(3)高品位氧化銅精礦1可直接銷售,低品位氧化銅精礦2可進入現(xiàn)場濕法酸浸系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低品位礦石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