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音樂是非常神圣的事兒,要認真對待每一個音,沒有一個音不是作曲家經(jīng)過考慮的。
用語言來描繪音樂是很難的,音樂不能太具體。
趣味是一種才能,是才能中很重要的部分。
聽課最重要的不是聽這里要輕、那里要響,而是要理解什么重要?為什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找出音樂本身追求什么境界。
莫扎特的悲劇是宇宙的悲劇,在極大的悲劇后,一定有非常喜劇的篇章,從最悲到最樂,總是平衡的。
肖邦的音樂有無窮無盡的微妙變化,非常大氣,有傲骨,無論什么時候都有內(nèi)在的那股勁兒,就是也有“抖一抖”的感覺,永遠不會軟綿綿的,不要人為地造作。
句子要有中心,一個長句子只有一個高點,方向一定要看清,凡是音符都要有方向,左手伴奏也同樣有方向。
起句永遠是重要的,充滿了希望,音量要多一點兒,弱起也是如此。
句子結(jié)尾的原則是:不要在結(jié)尾時老是給人“坐下來”的感覺,句子結(jié)尾要揚上去,永遠往前走,結(jié)束也沒停止。
要非常注意重視分句,分句一定要細,譜子上的分句線一定要照做,要看仔細,馬虎不得。
演奏時要注意速度上的自然借還,慢起、加快、漸慢,時間上要有比例,要平衡。
顫音要聽到內(nèi)心的顫動,貝多芬協(xié)奏曲中長的顫音,如同中國京劇老生的一句長唱腔,一定要留有感嘆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