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志剛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讀到這句,小伙伴們一定也和初初一樣疑惑,是誰會如此自信地認為他的詩歌可以恒久流傳呢?他正是初初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印度旅人——泰戈爾。我們的閱讀行動也證實了他的詢問。他的確有這樣的實力——他是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只要我們不停止對真善美的追問,泰戈爾的思想就永遠不會失去光澤。
銀須銀發(fā)、一身長袍的泰戈爾出自近代印度最尊貴的名門望族,擁有傳奇而卓越的一生。他的名字的孟加拉語的含義是“沐浴陽光的因陀羅神”。但是,他一生中遭遇過無數(shù)挑戰(zhàn),歷經(jīng)大風大浪,甚至曾陷入徹底的絕境。他13歲喪母,中年喪偶;為印度獨立四處奔波,走進鄉(xiāng)村和自然,投身反帝愛國運動;周游各國傳道,幾度求索,知音寥落。然而,坎坷沒有黯淡他的目光,苦難卻啟迪了他的詩心。
泰戈爾和中國也有一段特別的情緣。他曾三度拜訪中國,梁啟超還在其本人的請求下,贈其中文名“竺震旦”。在中國,《泰戈爾詩選》的版本很多,所選的詩也各異。今天,初初主要向小伙伴介紹《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這四部公認的經(jīng)典之作。它們是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從孟加拉文詩歌中精心選譯的英文詩集,這些詩的中文譯者是小伙伴們都熟悉的文學大家:冰心和鄭振鐸。
泰戈爾的詩,如月光映照萬物,靜謐而美好。他的每一首詩都以洗練的語言、空靈的意境,表達對世事人生的見解,給人以力量。泰戈爾的詩是愛之詩。他常用愛表示人和自然的關(guān)系,以此喚醒我們對自然、對人、對宇宙萬物的愛。讀泰戈爾的詩,要用心去觸碰文字,讓詩歌與自己的內(nèi)心激蕩,讓自然指引心靈,饋贈自己溫暖的力量。為了讓小伙伴們更好地把握《泰戈爾詩選》,初初為你們繪制了《泰戈爾詩選》的思維導圖。
小伙伴們,讓我們在東方圣哲的引領(lǐng)下,感受他的妙思,于塵囂之上發(fā)現(xiàn)安定的力量。讓我們以赤子之心去感受詩的理想國,于求索中領(lǐng)略生命與自然激蕩的無盡歡悅吧。
閱讀泰戈爾的詩,首先要綜合了解泰戈爾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小伙伴們可以先閱讀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所寫的《泰戈爾傳》,對泰戈爾其人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在此基礎(chǔ)上,大家通過“讀、感、悟、通”四位一體,去探尋泰戈爾的詩心。現(xiàn)在,請小伙伴們把情融進詩中,把心交到泰戈爾詩中。且看初初為大家做的閱讀規(guī)劃。
一、閱讀之樂:依次神游的旅程
二、意象之妙:解構(gòu)心靈的容器
意象是泰戈爾借以思考自我、自然、宇宙時空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內(nèi)在氣質(zhì)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在泰戈爾看來,自然界的現(xiàn)象無一不可入詩。詩人的主體心靈與外在的自然物象形成一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我們可以從三種意象入手去理解泰戈爾的詩。描寫性意象,就是靜態(tài)意象,可以是個體性意象,如大地、月亮、星辰;也可以是組合性意象,如對黃昏時自然美景和鄉(xiāng)村整體景象的描寫。敘述性意象,就是動態(tài)意象,在描寫動態(tài)意象時,作者往往賦予這些意象比喻意義。象征性意象,借外在事物的特征,寄寓詩人深邃的思想,這往往需要知人論世,借助詩人的哲學思想觀去解讀。小伙伴們可以根據(jù)初初的分析示例,嘗試梳理泰戈爾詩歌中的典型意象,體會泰戈爾詩思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