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愛國故事千古流傳。故事的主人公,不管男女老少,都是為了心中偉大的祖國。這期,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愛國小英雄汪踦(jī)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常常為了爭奪霸權而大動干戈,連年征戰(zhàn)。當時齊、魯兩國雖是近鄰,但也經(jīng)常爭戰(zhàn)不休。
有一年,齊國派出十萬大軍突然襲擊魯國。大兵壓境,國勢危急,魯國國君急忙征調(diào)部隊抵抗齊軍。但由于準備不足,且士兵大多是新征入伍的,缺乏戰(zhàn)斗經(jīng)驗,結果連吃敗仗。僅僅幾天時間,魯國已連丟十多座城池。不得已,魯國國君只好親自披起鎧甲,率軍頑強抵御侵略軍??蓭滋煜聛恚€是難以扭轉戰(zhàn)局,魯國上下一片混亂。百姓四處逃亡,士兵只要聽說齊軍打來了,就棄械(xiè)而逃,更談不上什么戰(zhàn)斗力了。
齊軍步步逼近魯國都城曲阜(fù)了。一天,駐扎在城外的幾百名魯國士兵,突然發(fā)現(xiàn)遠處的大路上,揚起了漫天的塵土。不一會兒,就望見了齊軍的軍旗,還聽到了戰(zhàn)馬的嘶鳴聲和大隊人馬的腳步聲。這下,魯國士兵可慌了,眼見齊軍就要沖殺過來,嚇得掉頭就跑。
正在這時,亂哄哄的人群里,跳出來一個十四五歲的小男孩。他叫汪踦,是一個名叫公為的魯國人的書僮(tóng)。這天,他跟隨公為出城觀戰(zhàn),見戰(zhàn)事危急,就主動參加了軍隊。汪踦瘦小的身上穿著不太合體的軍服,他見士兵們拼命逃跑,心里十分著急。他揮舞著手中的劍,大聲喊叫著:“喂,不要跑??!打齊國人啊!”
聽到喊聲,魯國的士兵們先是一愣,以為是有軍官在指揮作戰(zhàn),就停下了腳步。繼而看清是小汪踦,就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小孩家懂什么打仗!”其中有一位上了點年紀的老兵還勸汪琦說:“趕快逃生吧,等齊國人打過來,連命也保不住的!咱們國君親自指揮作戰(zhàn),不也打不過齊國人嗎?我們還是保命要緊啊,干嘛白白送死呢?”說罷,就跌(diē)跌撞撞地逃走了。
汪踦干著急,沒辦法,急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他沖著從身邊逃跑的士兵大喊著:“你們,你們,真不害臊(sào)!當兵的居然怕打仗,你們這些貪生怕死的家伙,還算是魯國的士兵嗎?”
只顧逃命的士兵根本不理睬汪踦,汪踦氣得直跺腳,沒有辦法,他恨恨地沖著潰(kuì)逃的士兵們吼道:“膽小鬼,看我去殺敵人!”說著,他揮動手中的劍和盾(dùn)牌,怒目圓睜,向敵陣沖殺過去。
連戰(zhàn)連捷(jié)的齊國軍隊,氣焰十分囂(xiāo)張。士兵們遠遠望見魯國軍隊潰不成軍,滿以為這次仍不會遇到一點兒阻礙,根本沒想到一個瘦小的少年會單身殺來,一個個全都驚呆了。
就在齊軍吃驚的時候,汪踦已經(jīng)沖進了隊伍中。他向著猝不及防的齊國兵士猛砍猛刺,很快就打倒了兩個人高馬大的士兵。那些只顧逃命的魯國士兵呢,倉皇之中發(fā)現(xiàn)汪踦不顧一切地沖向齊軍,都禁不住停下了腳步,呆呆地望著孤身殺敵的小汪踦。而齊國士兵很快就回過了神,他們在一個軍官的喝令下,一齊將汪踦團團圍住,又是用刀砍,又是用矛刺,把汪琦打倒在地上了。
汪踦的身上已血流如注,他再也無力大聲喊叫“殺啊!”“沖啊!”可仍強忍傷痛,努力用劍刺向敵人。
汪踦奮勇殺敵的氣概震懾了齊軍,也震撼了魯國士兵的心。就在汪踦壯烈犧牲的一刻,遠處重又聚集起來的魯國士兵中,響起了一個顫抖的聲音:“堂堂五尺男兒,竟比不上一個小孩子有骨氣!我們還算什么男漢子?”原來,是那位勸說過汪踦的老兵在沉痛地呼喊。只見他高高舉起手中的大刀,怒吼一聲:“為汪踦報仇!”便率領著其他士兵撲向齊軍。
這下,齊軍亂了陣腳,他們在氣勢上已輸給了士氣昂揚的魯軍。很快,齊軍就被打得落荒而逃,有不少人成了魯軍的刀下之鬼。
戰(zhàn)斗勝利了,都城保住了,汪踦的英勇壯舉傳遍了魯國各地。魯國軍民備受鼓舞,紛紛勇敢地加入抗擊侵略者的行列,沒過一個月就把齊國軍隊趕出了國境。勝利后的魯國人民,沒有忘記那個用年輕的生命喚醒大家愛國心的小汪踦,專門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