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
很久以前,人類就知道我們的地球身處一個名叫太陽系的恒星系中,但一直以來,人類都搞不清楚太陽系究竟有多大,它的邊界到底在哪里。如今,人類已經陸續(xù)向深空發(fā)射了多枚探測器,什么時候才能解開這個謎團呢?
探測器前赴后繼
人類對太陽系邊界的探索嘗試,開始于1972年3月2日。這一天,美國國家航天局的“先驅者10號”探測器發(fā)射升空,朝著金牛座的方向,向太陽系外圍進發(fā)。
此后,“先驅者11號”“先驅者12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陸續(xù)升空,向著太陽系外奔去。發(fā)射于1977年的“旅行者1號”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其17千米/秒的速度,在目前所有探測器中最快的。因此,通常認為,“旅行者1號”是第一個正在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
等等,什么叫“正在飛出太陽系”?太陽系與外層空間之間,難道沒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嗎?
抱歉,還真沒有。傳統(tǒng)觀點認為,當太陽“吹”出的太陽風遭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就是太陽系的邊界,這個邊界位于距離太陽150億千米處,也就是100個天文單位那么遠。不過,這只是狹義上的太陽系邊界。
真·太陽系邊界
太陽的質量大約占到整個太陽系的99.86%,強大的引力吸引著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小行星、彗星等小天體圍繞其運轉。因此,廣義上的太陽系邊緣應該是以太陽的引力范圍來界定。這樣的話,太陽系的邊界應該遠至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最初是一個假想的天體,用以解釋太陽系中眾多的彗星都是從哪里來的。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奧匹克提出,彗星來自太陽系外層邊緣的星云團,這就是對奧爾特云最初的構想。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理論發(fā)展和探測數據補充,天文學家已經就奧爾特云形成了統(tǒng)一的理論。科學家認為,奧爾特云是距離太陽5萬到10萬個天文單位處存在著的一種球狀云團,它在外圍包裹著太陽系。奧爾特云存在著數以百萬計的彗星核,不斷產生著新的彗星。目前,奧爾特云的存在依舊是個謎!
絕望的結論
如果我們把太陽系看成一個雞蛋,那么最中心是太陽,向外是八大行星一直到柯伊伯帶都可以看作蛋黃部分,柯伊伯帶可以看作蛋清,再外面就是奧爾特星云了,可以看作太陽系的“蛋殼”。從太陽到奧爾特星云的邊緣,半徑有1光年,也就是94600億千米,按照“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速度一直向外飛,飛出太陽系還需要17600多年!
啥也不說了,以當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更令人絕望的是,據推測,就算有一天人類的飛行器來到了太陽系的邊界,想要穿過這道邊界也困難重重。因為奧爾特云由無數顆彗星及數不清的宇宙塵埃組成,任何飛行器都會被撞得渣都不剩!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發(fā)展水平,僅能利用太陽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也就是地球上蘊藏的化學能量,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人類對核能的掌握水平也很低,可控核聚變的大規(guī)模應用還遙遙無期。即便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對能量的應用水平也很低,距離飛出太陽系所需要的能量水平,相差十萬八千里。
換句話說,按照科學家的計算,就算人類將整個地球都給燒了,獲得的能量也不夠飛到真正的太陽系邊緣??梢姡栂抵?,簡直超出了人類的想象。不過,好消息是,如此厚實的奧爾特云,既是人類飛出太陽系的阻礙,同時也是保護太陽系的屏障。也許,飛不出太陽系,也是人類文明能夠安全地繼續(xù)發(fā)展的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