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梅
(福州市林業(yè)局,福建 福州 350007)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是南方重要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在福建各地大面積種植。其木材具有材質(zhì)較軟、紋理直、耐腐蝕等特點,是建筑、橋梁和家具制造的重要原材料。福州地區(qū)現(xiàn)有杉木林91 524.56 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積的14.35%,其中生態(tài)林面積占20.05%,商品林面積占79.95%。近年來,為改革創(chuàng)新經(jīng)營機制,激活集體林業(yè)生產(chǎn)力,優(yōu)化資源結(jié)構(gòu),大力發(fā)展現(xiàn)代立體林業(yè),福建各地開展了大量杉木林下套種中藥材的試驗,如林下套種草珊瑚、多花黃精、雷公藤等[1-3],但杉木下種植華山姜的研究尚未見報道。華山姜(Alpiniachinensis)為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可供藥用,能治胃寒冷痛、噎膈嘔吐、腹痛泄瀉、消化不良等癥,葉鞘纖維可制人造棉;5—7月為花期,開白色花,清新淡雅;成熟果為紅棕色,兼具藥用及觀賞價值;分布于福建、江蘇、云南、貴州等地[4]。國內(nèi)學(xué)者對其化學(xué)成分、藥用價值進行研究,而對栽培技術(shù)研究較少。在杉木林下套種中草藥可以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林下生物量,實現(xiàn)生態(tài)和經(jīng)濟效益雙贏。本文對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套種的華山姜葉、根莖、果、種子的生長情況進行觀測,測定華山姜的葉面積、葉長寬比和比葉面積(SLA)等葉片性狀,通過對比試驗,尋求最適宜華山姜的種植林分環(huán)境,總結(jié)華山姜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shù),為發(fā)展福建林下經(jīng)濟提供新的經(jīng)營模式。
試驗區(qū)位于福建省連江縣,北緯26°03′~26°27′、東經(jīng)119°17′~120°31′,屬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1 ℃,年平均降水量1 500 mm,初霜12月上旬,終霜2月中旬,嚴(yán)霜半個月左右。冬末至夏初多霧,7—9月份常有臺風(fēng)襲擊,風(fēng)力一般8~9級,最大達12級以上。森林植被主要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等?,F(xiàn)有森林植被絕大部分為人工林,常見的喬木樹種有濕地松(Pinuselliottii)、杉木、木荷(Schimasuperba)、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等,常見草本主要有五節(jié)芒(Miscanthusfloridulus)、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狗脊(Cibotiumbarometz)等。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連江國有林場大樟工區(qū),為1987年春季營造的杉木純林,林分平均胸徑16.9 cm,平均樹高11.4 m;腐殖質(zhì)層厚7 cm,土層厚度80 cm,立地質(zhì)量Ⅱ級;海拔290~638 m,坡向西北,平均坡度14°,土壤為紅壤;常見植被有冬青(Ilexchinensis)、琴葉榕(Ficuspandurata)、五節(jié)芒、芒萁等。
2014年對杉木林進行間伐,將林分郁閉度保留為0.4、0.6、0.8。2015年3月開展套種華山姜試驗。姜種采用相同工區(qū)內(nèi)的健康野生華山姜,株行距1 m×1.2 m,密度約8 000株·hm-2。每穴放帶芽姜種1塊,芽頭向上,覆細土厚5~6 cm。套種后當(dāng)年8月進行除草撫育,之后每年5月和8月進行撫育管理。
2016年4月對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套種的1年生華山姜的生長情況及成活率進行觀測。2020年11月在試驗地內(nèi)分別設(shè)立20 m×20 m的固定樣地3塊,在每個樣地內(nèi)設(shè)立5 m×5 m的樣方測定華山姜鮮果、種子及地下根莖鮮重。在每個樣方中全面采收鮮果,選取具有代表性的5叢植株,測量株高、每叢萌蘗數(shù)、鮮果千粒重等;每個樣方采挖3~4叢植株并測量華山姜每叢地下根狀莖鮮重。
在三個樣地內(nèi)各選取3株長勢良好、無病害的植株,在每株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采集5片健康無病害葉子,每個樣地共取60片,密封保存,帶回實驗室測定。使用繪圖尺測量所有葉片葉長(除去葉柄,從葉基到葉尖)、葉寬(直尺垂直葉面最寬處),稱葉鮮重。隨機選取30片葉子,測得每片葉片的長l和寬w,計算其乘積m;通過稱紙測重法[5]算出每片葉面積a,求得30片葉片a/m的均值c,作為測算葉面積的矯正系數(shù);用系數(shù)法[6]計算葉片面積[s=(l×w)×c];最后將葉片用烘箱進行烘干,溫度保持80℃,烘干約48h至恒重后測量干重。植物的比葉面積公式:SLA=葉片面積(cm2)/葉片干重(g)[7]。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對不同郁閉度林下華山姜的生長數(shù)據(jù)、葉片性狀進行分析,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進行圖表制作。
統(tǒng)計表明,郁閉度0.4、0.6、0.8的杉木林下套種華山姜當(dāng)年成活率都接近100%。郁閉度0.8的杉木林下華山姜的平均每株葉片數(shù)、株高、地下根莖新芽數(shù)等均高于其它兩種,且每株生長情況較一致;郁閉度0.4的生長最差。這表明在杉木林下套種華山姜初期,上層林分的郁閉度宜高不宜低。
不同郁閉度林下套種華山姜每叢萌蘗數(shù)、株高、每叢根狀莖鮮重、鮮果千粒重、種子千粒重各項指標(biāo)都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表明杉木林郁閉度對林下種植的華山姜生長會產(chǎn)生顯著影響(表1)。
表1 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華山姜的生長情況方差分析
種植5 a的華山姜各項觀測指標(biāo)均隨著郁閉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再降低。多重檢驗表明,郁閉度0.6和0.4的華山姜每叢萌蘗數(shù)、每叢根狀莖鮮重、株高、鮮果千粒重、種子千粒重均達到顯著差異,郁閉度0.6和0.8的每叢萌蘗數(shù)、每叢根狀莖鮮重、鮮果千粒重、種子千粒重達顯著差異。郁閉度0.6時,林下套種5 a的華山姜生長效果最好。
表2 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華山姜的生長情況及多重檢驗
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制造養(yǎng)分的重要器官,也反映植物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所形成的生存策略[7-8]。葉片性狀之間有著相互促進或抑制關(guān)系。葉面積大小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強弱,葉長寬比反映了植物對所處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的適應(yīng)力。比葉面積(SLA)是葉屬性中最重要的指標(biāo)之一,直接影響葉面積及葉長寬比等葉片形態(tài)性狀[7]。比葉面積與植物的生長速率、葉片光合能力有緊密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7-9]。不同郁閉度下華山姜比葉面積、葉面積、葉長、葉寬為樣地2>樣地3>樣地1,郁閉度0.4與郁閉度0.6林下華山姜差異顯著(P<0.05),與郁閉度0.8林下華山姜差異不顯著;葉長寬比為樣地1>樣地3>樣地2,不同郁閉度間林下華山姜葉長寬比差異不顯著(表3)??傮w而言,郁閉度0.6的林下華山姜比葉面積、葉面積、葉長、葉寬均最高,葉片生產(chǎn)力均高于其他處理。
表3 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華山姜葉片性狀及多重檢驗
華山姜較耐陰,喜散射光,根系淺,生物量以地上部分為主。本試驗中,華山姜在郁閉度為0.8的林下套種成活率最高。5年生華山姜直立莖生物量平均占總量63.54%,葉生物量占9.36%,地下根狀莖生物量占27.05%。地下根莖分布于10~20 cm的土層中,因此華山姜主要吸收土壤上層的水分和養(yǎng)分。不同林下遮陰條件影響華山姜生物量累積,過高會因光照不足限制姜的生長,過低會因高溫或強光照灼傷葉片,嚴(yán)重的會致全葉枯焦、生長不佳。不同郁閉度杉木林下套種的5年生華山姜各項指標(biāo)差異顯著,郁閉度為0.6的處理華山姜萌蘗數(shù)、株高、地下根狀莖鮮重、產(chǎn)果量均高于其他處理,其比葉面積、葉面積、葉長、葉寬也高于其他處理。因此,從本次試驗來看,上層杉木林郁閉度為0.6的林下較適宜華山姜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