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時
摘要:“信達雅”這一翻譯原則的出現,在中國翻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文章通過闡發(fā)“信達雅”的內涵,結合零陵古城景區(qū)的公示語翻譯“亂象”,在“信達雅”原則的指導下對公示語翻譯進行了修改,使其更符合日本游客的閱讀習慣?!靶胚_雅”即便在當今時代,仍然對于旅游翻譯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信達雅;旅游翻譯
一、“信達雅”內涵的闡發(fā)與釋義
嚴復曾在《天演論》的《譯例言》中寫道:“譯事三難:信、達、雅”。“信”即對原文內容的忠實,“達”即通達,“雅”即簡明優(yōu)雅。但首先受到質疑的便是“雅”,翻譯界有人提出,若原文不雅,譯文也要“雅”嗎?若如此,豈非“不信”?同樣地,若原文不達,譯文求達,也是“不信”。常謝楓(1981)則認為:“信”是翻譯的首要原則,兼有“達、雅”之義。其實,“信”和“達”的矛盾之處在《譯例言》中也有體現。“求其信已大難矣! 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痹偃?,“凡此經營,皆以為達;為達所以為信也”而嚴復本人也沒有科學界定“信”的含義,對此,林璋(2000)在《解讀嚴復“信達雅”》一文中,經過一系列分析舉證,認為從微觀的、具體的翻譯操作上來看,“嚴復所說的‘達是‘達旨(達意)的‘達,而不是暢達(通順)”,而“信”則要求“誠實不欺”。此外,林還點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即:“在嚴復的心目中,‘信達雅并不是并列的關系,‘信是核心,‘達和‘雅都是手段?!鼻蟆把拧钡哪康脑谟谇蟆斑_”,而“為達即所以為信也”。因此,求“雅”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求“信”。
二、“信達雅”作為翻譯標準的論爭
其實《譯例言》是說譯書之難,嚴復本人并沒有將“信達雅”作為翻譯標準的言論表達。正如《譯例言》所說:“如日標高揭己,則失不佞懷鉛握槧,辛苦迻譯之本心矣?!比欢?,后人卻將其作為翻譯標準,進行了一系列論爭。人們或高度贊揚,或加以貶斥,或對此持部分肯定、部分保留的意見。對其持肯定態(tài)度者如郁達夫將其贊為“翻譯界的金科玉律”,并表示“在現代也一樣可以通用”。再如劉云虹、許均(2010)分別從譯者的翻譯準則、出版界的翻譯合同、翻譯評論界、翻譯競賽、外語專業(yè)考試翻譯評分標準、翻譯界之外探討了“信達雅”的適用性。他們認為“‘信達雅并沒有過時,它將繼續(xù)在翻譯理論和實踐中發(fā)揮新的作用,引發(fā)新的思考”。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林克難(2007)認為“‘信達雅并不完全適用于實用英語翻譯,換言之,有時,實用英語翻譯效果欠佳,竟然往往是不顧譯入語讀者的反應,過于忠實于原文的結果”。還有人認為,“信達雅”的“達、雅”皆可包含在“信”中;“雅”字的爭議最大,甚至有人提出了“信達優(yōu)”、“信達切”。邱磊(1988)認為嚴復的“信達雅”長期以來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正因如此,翻譯標準的研究至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近年來,由于我國翻譯事業(yè)日漸繁榮,對翻譯理論的研究以及翻譯實踐的不斷深入,有人對這些爭論本身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如該不該試圖找出一種翻譯理論能適用于所有的翻譯?翻譯存在絕對實用的標準嗎?基于以上思考,辜正坤的“翻譯標準多元說”、楊曉榮的“條件論”、吳義誠的“模糊翻譯”應運而生。他們認為,根據翻譯目的、對象、語篇類型的不同,對文章翻譯標準的要求也應當發(fā)生變化,每條標準都有它的適用范圍。筆者認為應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結合“信達雅”內涵的延伸,來探討其在當下翻譯實踐中的適用性。
三、旅游翻譯中的“信達雅”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日益頻繁,法律、旅游、科技、醫(yī)療、廣告、金融等方面的翻譯需求也不斷擴大。非文學翻譯又稱實用翻譯或應用翻譯,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且語言特點跨度較大。賈文波(2004)認為實用翻譯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強,應用面廣,其范圍幾乎涵蓋當今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大大不同于強調藝術審美與文學欣賞的文學翻譯”。而張基珮(2009)在《非文學翻譯文本類型研究》中對非文學翻譯的分類為:①時政翻譯;②法律翻譯;③旅游翻譯;④科技翻譯;⑤商務翻譯;⑥廣告翻譯;⑦影視翻譯;⑧娛樂生活翻譯。我國旅游產品結構日益合理化,旅游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設施和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據《2018年中國旅游行業(yè)發(fā)展報告》,日本以5.9%的占比在入境旅游客源國家中排名第五位。旅游翻譯作為實用翻譯的文本類型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其翻譯質量更是代表了城市形象。本文正是以旅游翻譯為中心,將在“信達雅”思想的指導下,對零陵古城各景區(qū)的日文公示標語進行合理性分析。
零陵古城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坐落于瀟水河畔,以柳子廟和永州八景之一的愚溪聞名。瀟水河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永州人,古有書法家“顛張狂素”,現有永州形象大使劉雯。而永州市在打造旅游城市的過程中,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筆者曾漫步于柳子街,注意到沿路的公示標語似乎存在不少誤譯與“不雅”,這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處敗筆,也會讓外地游客對于永州這張“名片”留下不好的印象。下面我將結合具體的翻譯案例進行分析:
例1:柳子街和愚溪以北,是以市井文化和餐飲美食為特色的景區(qū)。瓦肆廣場、古戲臺、趕鬧子廣場每天都有各種演出和瑤族祭火儀式,在斗酒巷、食貨街等街巷里,可以品嘗當地特色美食,買永州土特產。
譯文:柳子街と愚渓より以北は、市井文化と飲食グルメを特色とする観光エリアである。瓦肆広場、古劇臺、趕鬧子広場では、様々なショーやヤオ族の火祭り儀式が毎日行われている。闘酒巷や食貨街などの通りでご當地グルメを堪能したり、永州の特産品を買ったり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改譯:柳子街と愚渓より以北は、下町文化と食生活を特色とする観光エリアである。演蕓広場、芝居小屋、寄合広場では、様々なショーやヤオ族の火祭り行事が毎日行われている。闘酒(飲み比べ)巷や食貨街などの巷間で本場の料理を食べ歩いたり、永州のお土産を買ったり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上面一段節(jié)選自零陵古城導覽圖,其中的“市井文化”、“儀式”、“街巷”等詞應該翻譯成更貼近日語讀者生活的詞語。比如,“市井文化”一詞在日語中并不常見,而“下町”一詞出現的頻率更高;“行事”一詞在日語中有“年中行事”等說法,想必比“儀式”更貼近日常生活。柳子街是一條小巷,兩邊有商鋪,有民宿,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可供汽車、行人、馬車等通過的“馬路”,因此,“巷間”一詞更具有“街頭巷尾”的氣息?!巴咚痢?、“戲臺”、“斗酒”、“趕鬧子”等具有文化內涵的詞,不應該采取直譯的方法將漢字強行譯成日語,一是日語里不一定有相對應的漢字,二是日語讀者無法領略到其背后隱藏的文化信息?!巴咚痢庇置巴咦印薄ⅰ巴呱帷?,于宋代大興,是一個表演雜技、曲藝說唱等民間技藝的場所,它的出現標志著城市生活的變革。將其翻譯成“瓦肆広場”雖然在最大程度上傳遞了漢語特色,但不免給外國讀者帶來云里霧里的感覺,因此,我認為翻譯成“演蕓広場”更便于目標語讀者理解,《國語大辭典》對“演蕓”的釋義為“公衆(zhòng)の前で大衆(zhòng)的な蕓能を演じること。また、その蕓。劇や踴り、落語、浪曲、曲蕓、手品などの蕓。”此外,“戲臺”在日語中有對應的說法,即“芝居小屋”;“趕鬧子”是南方民間俗語,“鬧子”指的是人們定期定點進行交易的經濟活動周期市場,人們到“鬧子”上進行交易或湊熱鬧就叫“趕鬧子”。在日語中雖然沒有完全對應的詞語,但是從本質上來說,“趕鬧子”也是一種人們有目的的集會活動,因此我認為可翻譯成“寄合広場”。而“斗酒”這個詞,百度百科上解釋為“比酒量”,那么也許可以在翻譯的過程中,以括號注釋的方式指明其意義,如“闘酒(飲み比べ)”。
例2:景區(qū)以柳文化為核心,以山水生態(tài)為平臺,以古廟、古街、古亭為載體,是一個集文化體驗、觀光購物、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qū)。
譯文:ここは柳文化を核心とし、山水の生態(tài)を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として、古廟·古街·古亭を情報伝達の手段としている場所であり、一つに集まった文化體験·観光物産店·レジャー施設を一つにした総合的な観光地である。
改譯:ここは柳(宗元)文化ををめぐって、自然の景色とを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とし、古色な廟·街·亭をキャリアとする場所であり、文化體験·観光レジャー·ショッピングを一つにした総合的な観光地である。
上面一段節(jié)選自柳宗元文化旅游區(qū)介紹,“山水生態(tài)”一詞翻譯成“山水の生態(tài)”未免太正式了,給人一種看專業(yè)文章的感覺,與旅游題材的語境稍稍有點出入。從其字面意思來看,景區(qū)應該是由自然山水和古廟古街等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而且,“將“載體”翻譯成“情報伝達の手段”也不太恰當,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ジェトロ)香港事務所2019年4月翻譯的《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計劃綱要》,“打造高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載體和平臺”等文中四處“載體”,均被翻譯成“キャリア”。此外,“以……為一體”處,可見譯文出現了明顯的重復多余。
例3:公示標牌
其中,“文化観光區(qū)域観光案內図”稍顯重復,“観光區(qū)域”不如“観光地”常見。同理,“醫(yī)務室”也不如“保健室”使用廣泛?!哎啸ぅ务v車場で”中助詞“で”的使用十分生硬?!熬仍娫挕币矔o讀者強烈的違和感,不如“緊急時の連絡先”來得自然。最后,咨詢和投訴是兩種不同的服務,一般來說,“お問い合わせ”就包含中文的咨詢(電話)之義,所以無須格外加上“電話”。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冉溪廣場”也被直接翻譯成“冉渓広場”,其實,“冉溪”又名“染溪”,柳宗元曾筑室溪邊,并將其改名為“愚溪”,柳宗元還有一篇詩作題為“冉溪”。日語里并沒有“冉”字,不如將其譯為“染渓広場”。還有,“瑤寨餐廳”被譯成“ヤオ族レストラン”,日語中有“中華料理店”一詞,并且有廣泛的使用人數,日本人對于“レストラン”的印象是西餐一類的餐館,所以將其改為“ヤオ族料理店”又有何妨?對于一些含有當地特色的菜品、佳酒,在翻譯時若能稍加注釋,對于讀者來說則可讀性更高。因此,關于瑤族的“攔門酒”,可以括號帶注的方式告知讀者:這是一種結婚時的祝福酒。此外,在柳宗元文化旅游區(qū)導覽圖中,對一些地名,如:節(jié)孝亭、小石潭、西小丘、鈷鉧潭、愚溪眺雪等都采用了直譯的翻譯方法。同時,還存在大量未譯、漏譯的地名,如:愚溪詩序亭、柳子碑廊、柳子街口、霞客渡口、松林探雪、梅溪觀花、竹海聽風等景點都值得進一步完善。
四、結語
嚴復的“信達雅”至今仍然使用,我們在翻譯實踐中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此檢驗翻譯成果,不得不說,這三個字包含的意義十分深遠,是翻譯標準抽象的精華。中國的翻譯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土壤,在爭鳴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完善,而翻譯標準或許也會隨著時代的前進,在不同領域產生更具體、深入的內涵,但仍然應該感激“信達雅”對我國翻譯理論做出的貢獻。無論對此是贊同還是抨擊,都是人們思考的結晶,都代表了人們對它的關注。人們抨擊“信達雅”,或認為它是生長于中國大地的西方“樹苗”,無法用嚴密的科學邏輯去證明,無法進行理論架構。但不得不承認,我們沒有辦法用更精辟、更易于接受的詞語去概括其中的內涵,這也給未來的翻譯理論家們提出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讓中國的翻譯理論朝著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發(fā)展,讓它成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正的中國翻譯理論。
參考文獻
[1]常謝楓. 是“信”,還是“信、達、雅”?[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81(4)
[2]林璋. 解讀嚴復“信達雅”[J]. 中國科技翻譯,2000(13)
[3]劉云虹 許均. 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支點——翻譯標準“信達雅”的實踐再審視[J]. 中國翻譯,2010(5)
[4]林克難. 從信達雅 、看易寫到模仿-借用-創(chuàng)新———必須重視實用翻譯理論建設[J]. 上海翻譯,2007(3)
[5]邱磊. 言語產物功能在翻譯標準中的主導作用[J]. 中國翻譯,1988(4)
[6]賈文波. 應用翻譯功能論[M]. 北京: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7]張基珮. 非文學翻譯文本類型研究[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