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成良 成陽
在黨的百年歷史長河中,遵義會議以實現(xiàn)偉大歷史轉折被載入史冊。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尖銳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御、在戰(zhàn)略轉移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經(jīng)過激烈民主討論,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周恩來是“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后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又由周恩來、王稼祥、毛澤東三人小組全權指揮軍事,毛澤東從此參與了黨內最高軍事指揮,開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新的領導,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赝窳x會議,有許多經(jīng)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為黨和革命事業(yè)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
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的。1943年12月,張聞天在回憶遵義會議時指出:“沒有遵義會議,紅軍在李德、博古領導下會被打散,黨中央的領導及大批干部會遭受嚴重的損失。遵義會議在緊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币虼?,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對中央長達四年的領導,擺脫錯誤羈絆的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過草地,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實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完成這一驚天動地壯舉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成熟的領導集體。中國共產(chǎn)黨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鄧小平多次指出:“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fā)、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彼J為,“從陳獨秀起,一直到遵義會議,沒有一屆是真正成熟的。在這中間有一段時間,說是要強調工人階級領導,就勉強拉工人來當領導。我們黨的歷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領導,是從毛劉周朱這一代開始”。
抓住最主要的問題,解決最突出的矛盾,正確解決黨的路線問題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貴州談到遵義會議時指出,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
路線關乎革命前途,關乎黨和國家命脈。中央紅軍到達遵義時,已由長征出發(f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1961年6月21日,毛澤東在同外賓的談話中指出:“一萬兩千五百公里的長征是光榮的,但實際上是由于犯了路線錯誤,被敵人追趕得不得不走的?!?/p>
除了軍事路線錯誤外,組織路線、政治路線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博古、李德將黎川失守和滸灣戰(zhàn)斗失利完全加罪于蕭勁光(紅軍閩贛省軍區(qū)司令員,紅七軍團政委)一人。1934年1月6日,在瑞金對蕭勁光進行公審,稱其為“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判處5年監(jiān)禁徒刑,開除黨籍、軍籍。經(jīng)過毛澤東、王稼祥等人的堅決斗爭,蕭勁光被關一個月后即安置到紅軍大學當戰(zhàn)術教員。20世紀80年代蕭勁光在回憶此事時說:“我得以釋放,能活到今天,是毛主席同‘左傾機會主義者堅決斗爭的結果?!闭紊袭敃r也實行“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堅持過左的土地政策,批判所謂“富農路線”、推行宗派主義的過火斗爭和肅反等等。
但是,遵義會議并沒有清理“左”傾領導者在政治路線上的錯誤,相反,在《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中還認為“政治局擴大會指出過去黨在軍事領導上的錯誤,對于我們黨的整個路線說來,不過是部分的錯誤?!蓖?月8日通過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粉碎五次“圍剿”戰(zhàn)爭中經(jīng)驗教訓決議大綱》明確指出,“五次‘圍剿中黨的總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不能粉碎‘圍剿的主要原因,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即我們在軍事領導上犯了單純防御路線的錯誤,違反了中國國內戰(zhàn)爭中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基本原則”。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觀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對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五次大規(guī)模軍事“圍剿”,其中50萬軍隊直接用于進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當時處于沒有根據(jù)地、敵人前堵后追的被“圍剿”境地,戰(zhàn)爭的勝負是當時關系革命成敗的主要問題,紅軍的生存至關重要,政治路線問題可以留待以后討論。二是黨內思想還不一致,多數(shù)同志當時還沒有認識到政治路線的錯誤。遵義會議上凱豐替博古辯護,“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李德“完全堅決的不同意對于他的批評”;博古“沒有完全徹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后來在黨的七大發(fā)言中,博古說,在遵義會議上,“我個人是不認識錯誤的,同時不了解錯誤,我只承認在蘇區(qū)工作的政策上有個別的錯誤,在軍事指導上,有個別政策的錯誤,不承認是路線的錯誤,不承認軍事領導上的錯誤”,“我不但在遵義會議沒有承認這個錯誤,而且我繼續(xù)堅持這個錯誤,保持這個‘左傾機會主義的觀點、路線,一直到一九三五年底一九三六年初瓦窯堡會議”。遵義會議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對于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具有重大意義。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自覺、自主掌握革命領導權
遵義會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自此開始了我黨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二大后加入共產(chǎn)國際,成為共產(chǎn)國際的一個支部。遵義會議之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基本上是根據(jù)蘇聯(lián)的指示及其共產(chǎn)國際駐中國代表的意見,處理中國革命的各種問題。30年代臨時中央成立時,根據(jù)共產(chǎn)國際執(zhí)委會代表的命令,在上海設立了臨時中央政治局來負責工作,由盧福坦、陳云、康生、博古、洛甫和李竹聲組成,后面三個人不是中央委員,由博古負責政治領導。
李德本來只是共產(chǎn)國際派來的一個軍事顧問,但博古卻把他捧為“太上皇”,什么事都聽他的。曾任第二野戰(zhàn)縱隊(也稱紅章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遵義會議召開時擔任地方工作部部長的李維漢回憶說,“如果沒有遵義會議,仍讓李德瞎指揮下去,全黨全軍都有陷入覆滅的危險”,“遵義會議是我黨破天荒第一次獨立自主地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正確地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自覺、自主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遵義會議后不久,毛澤東欣然作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p>
以黨的利益為重,堅持真理、顧全大局,堅決擁護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
貫徹執(zhí)行遵義會議精神,就要不計較個人名譽、地位和利益得失,要在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基礎上顧全大局,緊密團結,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最終贏得勝利。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博古是遵義會議主要批評對象。1935年2月5日在云貴川交界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莊,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張聞天接替博古負總的責任。當時,有人勸博古不要交權,博古沒有聽,認為應該服從集體決定。張聞天夫人劉英回憶說:“所謂交權,就是把幾副裝有中央重要文件、記錄、印章的挑子交出來?!贝撕筮@幾副挑子長征中就跟張聞天走了。博古后來在黨的七大發(fā)言中說,“左”傾教條主義政治路線是“完全同現(xiàn)實不相適應的倒行逆施的一條路線”,當時“我是中央的總負責人,我是這條路線所有一切錯誤發(fā)號施令的司令官,而且這條路線在這個時期所有各方面的錯誤,我是贊成的。各種惡果我是最主要的負責人,這里沒有‘之一,而是最主要的負責人”。博古思想改變后,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長征開始時,周恩來是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軍總政治委員、“三人團”成員,在遵義會議上,周恩來的“副報告”實事求是地指出了反“圍剿”戰(zhàn)爭中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面存在的問題,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同時也誠懇地進行了自我批評。遵義會議增選毛澤東為常委,并“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但周恩來不計個人得失,自覺把自己置于助手的地位,讓毛澤東全權指揮紅軍的軍事行動。后來張國燾搞分裂,周恩來又讓出紅軍總政治委員,使黨最終沒有發(fā)生分裂,用說服教育的方法把全黨團結起來。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幾經(jīng)挫折和失敗而走向勝利,正如楊尚昆同志曾說過的,一方面是由于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像恩來同志這樣一些黨的負責人,在血的教訓面前,以黨的利益為重,胸懷寬廣,服從真理,堅決擁護和信賴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
中國共產(chǎn)黨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敢于刀刃向內,一次次拿起手術刀革除自身病癥,實現(xiàn)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蹲窳x會議決議》指出:“政治局擴大會指出過去黨在軍事領導上的錯誤,……這種錯誤也不足以使我們悲觀失望。黨勇敢的揭發(fā)了這種錯誤,從錯誤中教育了自己,學習了如何更好的來領導革命戰(zhàn)爭到徹底的勝利。黨揭發(fā)了這種錯誤之后,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p>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jīng)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讓遵義會議的恒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夠超越時空,煥發(fā)出新的時代價值,成為激勵和引領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奮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強大動力。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