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娜 張志茹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乳腺外科,長春市 130021,電子郵箱:panna8850@163.com)
乳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具有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1]。手術是乳腺癌的根治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在就診時病情已處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2-3]?;煘橹型砥谌橄侔┗颊叩闹饕椒?,可延長無病生存時間,降低局部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4]。但是隨著化療的進行,很多患者可產(chǎn)生化療耐藥性,造成化療效果不佳。創(chuàng)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PTG)指個體經(jīng)歷創(chuàng)傷性事件等重大打擊后出現(xiàn)的心理方面的正性變化,能達到緩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和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治療目的[5-7]。閱讀療法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內容作為輔助治療、保健、養(yǎng)生的手段,使自身或指導他人通過對閱讀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達到恢復身心健康、改善預后[8-9]的目的。在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治過程中,閱讀療法也使得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不僅是醫(yī)患關系,還存在契約關系,從而形成雙向正向互動[10-11]。本研究觀察閱讀療法對乳腺癌患者PTG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診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12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均為女性初診患者;年齡30~70歲;臨床、病理與隨訪資料完整;卡氏評分≥6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存在可測量的病灶,臨床分期為Ⅲ~Ⅳ期,具有化療指征;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血常規(guī)指標正?;蚪咏!E懦龢藴剩捍嬖诨熃勺C的患者;無法獲得治療相關資料或資料不完整的患者;伴有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2例與對照組6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化療,方案如下:環(huán)磷酰胺50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5-氟尿嘧啶500 mg/m2,每個周期第1天靜脈滴注;21 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
1.2.2 對照組護理方法:在化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日常護理、用藥護理與健康宣教等。
1.2.3 觀察組護理方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閱讀療法,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閱讀療法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社區(qū)護士、心理醫(yī)生、家屬、康復師等,小組成員具有細心謹慎、愛好閱讀、積極向上、服務熱情等人格特征,并熟悉患者心理健康閱讀療法的相關書目。(2)評估患者的學習能力、個性特征與愿望,通過QQ、微信等方式定期傳閱相關書籍,包括《生命你好》《死亡如此多情》《愛家人愛自己》《人生但求知足常樂》《讀者》《特別關注》《滾蛋吧!腫瘤君》《生死思考》等;在整個過程中也可讓患者推薦自己所讀的書籍。建議患者每天至少進行30 min的自由閱讀,并鼓勵患者每次閱讀完成后寫出讀后感,每周組織患者與閱讀療法小組主要成員進行一次集體討論,鼓勵患者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信念。(3)邀請相關專家舉辦閱讀療法專題講座,建立讀者協(xié)會。由閱讀療法小組成員評估患者并記錄其正向、積極的思想、行為,通過布置與閱讀內容有關的作業(yè),培養(yǎng)正向思維模式,促使患者學以致用,鞏固積極成熟的正向行為習慣。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標準。依據(jù)病灶的最大直徑進行判定,完全緩解:全部病灶消失,持續(xù)時間≥4周;部分緩解:病灶最大直徑減少≥30%,或者所有病灶的最大直徑總和減少≥30%;疾病進展:病灶最大直徑增加≥20%,或者出現(xiàn)1個或多個新的病灶;疾病穩(wěn)定:病灶的變化既沒有達到部分緩解的標準,也沒有達到疾病進展的程度[1]。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毒副反應。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抗癌藥物毒性反應分級評價標準[5]評定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毒副反應。(3)在干預前后采用PTG量表評估患者的PTG水平。該量表包括人際關系、可能性、個人力量、精神變化和欣賞生活等5個維度共21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6分評分,總分為21~105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PTG水平越高[8]。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或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觀察組62例患者中,完全緩解22例,部分緩解20例,疾病穩(wěn)定12例,疾病進展8例,總有效率為67.7%(42/62);對照組6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10例,部分緩解10例,疾病穩(wěn)定20例,疾病進展20例,總有效率為33.3%(20/6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14.444,P<0.001)。
2.2 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脫發(fā)、血小板下降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2.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PTG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PTG量表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PTG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PTG評分對比(x±s,分)
乳腺癌具有轉移風險高、無病生存率低、侵襲性強、易局部復發(fā)、疾病進展快等生物學特性,特別是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很難獲得長期生存,但病情轉歸存在較大的異質性[12]。化療是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聯(lián)合化療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13]。但是長期化療會引起比較多的毒副反應,很多患者停藥后容易復發(fā),且化療費用較高,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經(jīng)濟壓力[14]。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理困擾,出現(xiàn)疾病不確定感、恐懼、抑郁、焦慮和悲觀等心理問題,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創(chuàng)傷后成長又稱“益處發(fā)現(xiàn)”,可幫助癌癥患者提高認知應對水平,更多地關注積極情感和人生價值,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15]。閱讀療法是一種基于閱讀的、包含心理療愈的系統(tǒng)冥想訓練,可達到緩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目的[16]。惡性腫瘤患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人物的特征與自己匹配,與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內涵產(chǎn)生共鳴,從而獲得感情上的支持;同時,可將其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導向外部,能幫助患者把無意識的心理過程轉變?yōu)橛幸庾R的心理暗示,最終產(chǎn)生領悟,促進其養(yǎng)成正面思維與行為[1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PTG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而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脫發(fā)、血小板下降等化療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閱讀療法能提高患者的PTG水平及治療療效,并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原因可能與閱讀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緩解心理壓力,使患者能夠養(yǎng)成正向思維與行為有關。
綜上所述,閱讀療法應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能提高其PTG水平及治療療效,減少毒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