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洲
(沭陽縣中心醫(yī)院,江蘇 沭陽)
現(xiàn)代社會高節(jié)奏的生活使得腦血管疾病患者急劇增多,尤其是高血壓引發(fā)的腦出血癥狀,基于高血壓的多發(fā)性,這種類型的腦出血在臨床所占比重也比較大[1]。作為高血壓中的一種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高血壓腦出血的特點包括發(fā)病急、發(fā)展快、治療時病情嚴重,因病致殘甚至死亡的概率高等。屬神經(jīng)外科范疇[2]。最常見的出血部位是基底節(jié),也有部分出血破入側腦室現(xiàn)象。要想挽救患者的性命,減少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防止復發(fā),就必須給予積極的、合理的、科學的治療干預[3]。內(nèi)科保守療法和外科手術療法都是救治高血壓腦出血的常見手法,其中手術治療以清除腦部血腫為目的,有效的解除其對患者大腦神經(jīng)形成的壓迫,對制止和預防神經(jīng)細胞病變效果顯著[4]。筆者本次對23例行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指出這種治療方式在清除血腫方面療效確切,值得推廣下。
研究時間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方法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并在術后對患者的血腫腔內(nèi)注射尿激酶,共計納入23例患者,包括17例男性和6例女性,年齡 47~81歲,平均(64.17±3.61)歲,出血量 35~80 mL,平均(53.66±8.71)mL,鉆孔點選擇分布:2例在側腦室前角、4例在顳額部兩個鉆孔點、6例在側腦室兩個鉆孔點;10例在顳部,通過檢查患者血腫量和血腫具體位置來確定具體的鉆孔點。
本次手術的麻醉方式有基礎麻醉加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兩種,由麻醉醫(yī)生按需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手術開始前先進行腦部CT檢查,獲得相關影像,通過患者實際的血腫量和具體的血腫位置,確定鉆孔點位置,選擇的鉆孔點應該位于血腫與頭皮最近位置,且需要避開血管、神經(jīng)等重要的功能區(qū)域。準備好凹槽手錐、三棱手錐、顱骨手鉆,定位鉆孔點后使用凹槽手錐將該處皮膚刺破,顱骨外板則使用三棱手錐刺透,然后再用顱骨手鉆將顱骨鉆通,形成的骨孔用凹槽手錐打磨好,期間要保證硬腦膜的完整,可使用通條探查其完整性,最后在應用三棱手錐對準硬膜穿刺。觀察定位點和血腫腔的位置關系,從其垂直或與縱軸平行的位置,應用通條將12 mm硅膠管導入,CT影像中血腫中心與確定的鉆孔點位置即硅膠管導入的深度。確定硅膠管位置合適后,將通條取出,選擇5 mL注射器連接硅膠管回抽可見陳舊性血液即可判斷引流管位置合適,緩緩地將血腫腔內(nèi)的血液抽出之后,再經(jīng)引流管將立止血0.5 kU注射到血腫腔內(nèi),之后將引流管夾閉,常規(guī)引流管固定、切口縫合操作,引流管夾閉后1 h放開。術后1 d,應用腦部CT復查血腫腔情況,若該區(qū)域影像呈高密度、沒有再出血跡象,就可以注射尿激酶,注射時使用3 mL生理鹽水和2~3萬單位的尿激酶溶解后經(jīng)引流管注射,2次/d,尿激酶注射后將引流管夾閉2 h,松開后有陳舊性血液經(jīng)引流管流出。當患者的腦部CT檢查中血腫腔內(nèi)的液體確定<10 mL后,可按規(guī)定將引流管拔除。
(1)統(tǒng)計患者治療后后遺癥發(fā)生情況;(2)評估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能力共分為5級,1級:完全可以自主生活,家務、工作、走動均無礙;2級:能夠自主進行家庭日常活動,可承受無壓力的簡單的工作、運動等;3級:無法完全自主活動,部分活動還需要家人的幫助;4級:還沒辦法下床活動但意識清醒,日?;顒佣夹枰獎e人來幫忙;5級:臥床且意識不清醒,呈植物人狀態(tài)。
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納入的23例患者治療結果中死亡率為0%,觀察患者血腫清除情況,恢復較好的有4例,有19例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后遺癥,程度深淺不一,主要集中在運動障礙,影響自主活動能力。
表1 治療后遺癥統(tǒng)計[n(%)]
隨訪期結束后,活動能力分級中1級占17.39%,2級占60.87%,表明患者治療后活動能力總體恢復較好。
表2 治療后活動能力分級[n(%)]
通過手術,可以直接到達血腫位置,達到清除血腫,阻止其對腦神經(jīng)組織的壓迫損傷,促進患者意識的清醒及自主活動能力的恢復,是挽救高血壓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6]。長久的開顱術經(jīng)驗指出,該手術方式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傷害,不僅手術存在較大的風險,往往預后也會受到影響[7]。因此在醫(yī)療技術的前提下,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逐漸得到推廣,這種方式的創(chuàng)傷小,血腫清除率卻比較高,在高血壓腦出血臨床上優(yōu)勢明顯。研究表明,這類疾病最佳手術時機為病發(fā)7~24 h,如果手術時間過早,有較高的復發(fā)風險,如果手術時間過晚,會造成更嚴重的神經(jīng)功能損傷。鉆孔點的選擇,應該位于血腫與頭皮最近位置,且需要避開血管、神經(jīng)等重要的功能區(qū)域。術后使用尿激酶,有助于溶解血腫腔內(nèi)的血塊,降低血液粘稠度,一方面可以促進病灶區(qū)域?qū)τ谘[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預防血液堵塞管道及孔口等。硅膠管的優(yōu)勢在于柔軟、封閉性好,一方面可減少對周圍神經(jīng)組織的傷害,一方面便于沖洗血腫腔,幫助預防感染。在蔡侃芝[8]的研究中,微創(chuàng)手術療法家用尿激酶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腫,其清除率可達到97.44%。
筆者此次納入的23例患者中,治療結果中死亡率為0,觀察患者血腫清除情況,恢復較好的有4例,有19例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后遺癥,程度深淺不一,主要集中在運動障礙,影響自主活動能力;隨訪期結束后,活動能力分級中1級占17.39%,2級占60.87%,表明該治療方式對于促進患者自主活動能力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總而言之,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配合尿激酶這種治療方式在清除血腫方面療效確切,是挽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