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秋
摘 要: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xiàn)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并以此來激發(fā)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幫助人們挖掘自身潛力,從而獲得快樂,使人能順利地走向屬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在音樂課堂上合理運用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增強自我效能,激發(fā)音樂潛力,提升人際交往合作能力,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 積極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4-068-002
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優(yōu)點和價值,重視人性中的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不僅幫助人們應對當前遇到的生命中糟糕的事情,而且?guī)椭藗兘⒎e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旨趣是促進每個學生最大程度地發(fā)展自己。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指出:“最終目的是在協(xié)助個體發(fā)展成為一個健康、成熟而能夠自我實現(xiàn)的人?!?/p>
鑒于上述認識,筆者認為在音樂課堂上合理運用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增強自我效能,激發(fā)音樂潛力,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那么如何運用好積極心理學,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不斷發(fā)展、成熟并體驗到自我實現(xiàn)的喜悅呢?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課堂實踐探索,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積極營造認知氛圍,激發(fā)音樂學習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認知心理學也認為,興趣是學生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知識和早已了解的知識都不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音樂課堂上,教師運用積極心理學,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情趣、積極向上、寬容開放的課堂氛圍,針對一定的內(nèi)容,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動機,從而喚起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堅持累積下來,慢慢養(yǎng)成積極思維的品質與音樂學習的興趣。
如,在上低年級《過年》一課時,請小朋友們帶來過年時拍的照片進行個別交流和小組交流,簡單描述過年的情景和心情。大家對自己家過年的情景記憶猶新,興致很高,在美好的回憶中再次體驗了過年的喜悅。時機成熟,老師導語:“同學們,熱鬧的新年是多么美好啊,說也說不盡,就讓我們用歌聲和舞蹈來表達吧!”由此,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都順勢遷移至新授內(nèi)容上,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對引發(fā)他們主動體驗音樂、學習歌曲做了很好的情緒輔墊。
又如根據(jù)高年級學生愛思考的特點,在導入《小放?!芬徽n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法:“同學們,今天我們也來玩?zhèn)€‘開心大辭典如何?聽仔細了,老師要問了。”老師范唱歌曲第一段,學生聽賞??谡Z化的詞句、活潑的曲調(diào),結合設置的問題,將學生留在課間的心思漸漸收回課堂上。聽賞完一段,學生爭先恐后提出聽到的歌曲內(nèi)容,并嘗試用老師要求的形式來回答——唱答;為了進一步引發(fā)學生對歌曲的興趣,筆者繼續(xù)設置懸念:“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學生想知曉謎底的欲望越強烈,聽賞歌曲就更專注,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也就越高。在如此強烈地“我要學”的情感基礎上,學習新歌便成了順理成章的樂事了。
二、積極尋找評價契機,增強參與學習信心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唱歌教學要注意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積極心理學認為:老師要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表現(xiàn),強調(diào)用積極的認知方式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通過培養(yǎng)或擴大人固有的積極力量而使人真正成為一個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音樂課堂上,總有些弱勢群體,在歌唱時習慣低著頭,仔細聽也很難聽到他(她)發(fā)出的聲音。因為不自信,所以選擇盡可能地屏蔽自己,包括聲音。
筆者充分運用積極心理學思想,平時注重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們積極方面,在評價學生音樂表現(xiàn)時,一般采用鼓勵性的語言,盡量挖掘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閃光點,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即使表現(xiàn)不太理想,也注意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尊重其個性,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層設計音樂學習活動,多激勵能力較弱的學生,參與到與之能力匹配的活動中來,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收獲成功,增強信心。如組織弱勢學生參加小組表演,有領唱有齊唱有樂器伴奏等,引導其選擇擔任喜歡的角色,一方面盡量減緩其學習壓力,同時也輕輕助推他們一下勇敢地站出來表演。
在課堂上,不光評價演唱的效果,更注重評價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通過師生間的積極溝通、評價、搭建平臺等多種方法與途徑,來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與價值,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樹立自信,并在歌唱中拋卻緊張,享受音樂生活的美好。
如:有個叫小涵的一年級小女孩,每次上音樂課總是笑瞇瞇的,看得出她很喜歡音樂。可在“我是小歌手”的活動中,從未見小涵舉過手,只要老師的目光注視到她,她的頭就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幾節(jié)課下來,情況依然沒改變。好吧,既然“山不過來”,那“我就過去吧”。在一次下課后,筆者微笑著請她留下來,問她“想摸摸鋼琴嗎?”用力地點點頭,一臉欣喜。鼓勵她在琴鍵上玩了會兒,然后問她:“小涵,老師發(fā)現(xiàn)你和小朋友齊唱歌曲時很認真,現(xiàn)在,愿不愿意給老師唱首自己喜歡的歌?”小涵想了想,唱起了剛學的《牧童謠》,我?guī)退樽啵谇僖舻膸酉?,音準和?jié)奏都蠻好,就是聲音太輕了。小涵唱完后,我鼓掌表揚她,還帶著驚喜地表情夸獎道:“小涵,想不到這么快就學會唱新歌了,你真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老師喜歡你的歌聲,如果再響亮一點,就更好聽了,愿意再唱一個嗎?”小涵的小臉有點紅,可能是得到表揚后的害羞,也可能是興奮,又用力地點點頭,第二次演唱聲音比剛才亮了一些,也更悅耳了些。老師趁熱打鐵,與她約定:下節(jié)課的“我是小歌手”活動中,能自己舉手,為同學們唱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小涵猶豫了一會,答應了。第二節(jié)課前,提前輔導小涵再次練唱了幾遍,增強其信心。課上,終于等來了小涵縮了好久的小手,雖然是低低的,到底還是把自信舉了起來。為了鼓勵小涵,我征求她意見:“可以獨唱,也可以邀請一位好朋友一起唱?!毙『x擇了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聲在同齡人的陪伴下,更響亮了?,F(xiàn)在,經(jīng)過多次的鍛煉,在課堂上經(jīng)常能見著小涵把小手舉得高高的,也能獨唱一曲了。真為她感到高興。更可喜的,班里有些原本和小涵一樣膽小的小朋友,在小涵這個榜樣的示范下,也正在40分鐘的音樂課堂上逐漸張揚著他們的個性,展現(xiàn)出健康的自我。
三、積極滲透人文教育,提升交往合作能力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成功的音樂教育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為此,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筆者運用積極心理學,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通過音樂學習滲透人文教育,引導學生在學會傾聽、合作、欣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調(diào)節(jié)人際交往的能力。
如在課堂上舉行“三星演唱會”時,筆者向同學們提出明確要求:做一個“文明的觀眾”,同時要做一個“專業(yè)的評委”。所謂文明,就是當個別同學在演唱表演時,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微笑著欣賞別人的演出;所謂專業(yè),要用“三星”的標準來欣賞、評價同學的表演(為了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師生共同商議三個標準:聲音響亮、音準節(jié)奏準確、歌詞流暢地唱出來),先交流“你欣賞他(她)并要向他(她)學習的地方”,再婉轉地向表演者提出你中肯的建議,如“假如你演唱時速度再快一點,歌曲就更歡快了”等等。通過一個階段的引導訓練,學生們基本能做到安靜地聆聽音樂,認真地欣賞同學的表演,傾聽同學的歌聲。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是教育者,都是自我心理的調(diào)試者,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
因此,在音樂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筆者借鑒積極心理學原理,通過多種手段和靈活的方法,誘導學生自發(fā)地進行心理調(diào)試,從而迸發(fā)合作的意識,養(yǎng)成合作的能力。
如在打擊樂合奏時,有小朋友因為喜歡手里的樂器,有一種自我探索的驅動,所以就不顧小組的協(xié)調(diào)性了,搶先自顧敲著“探索了起來”。對于這樣“頭上出個角”的學生,筆者沒有粗暴地制止批評,而是循序引導、積極滲透人文教育:一方面積極肯定這些同學的探索精神,保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另一方面,請他們聽賞老師用手機錄下的兩段音樂:合作較好的小組演奏的音樂與“各自探索”的音樂,聽后交流感想。通過對比和分析兩段音樂,學生懂得了合奏是需要共性的,不論哪種器樂音響之間的對比都是要為音樂的主題服務的,誰也不能忽視主體音樂。學生通過打擊樂合奏訓練,體會到音樂課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那種不去感悟自己和他人的合作參與,隨意而發(fā)出的聲音,是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音樂表演,只要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與他人合作完成,才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正是運用積極心理學思想,引導同學們在內(nèi)省中不斷鍛煉合作實踐潛能,從而來提升合作學習能力。
通過多年的音樂教育教學,越發(fā)覺得在課堂上恰當?shù)剡\用積極心理學理論,讓每一位孩子體驗到健康幸福的學習生活,這是多么的美好啊。正如《課標》課程目標中提到的“音樂學習可以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我們教師應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積極構建寬松民主的音樂課堂,創(chuàng)設積極的教學互動,塑造洋溢著積極精神、充滿著樂觀希望和散發(fā)著春天活力的心靈,為構建和諧社會奏出美好的樂章。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中國音樂教育
[2]崔景貴.積極心理學視野中的學校心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9(上半月)
[3]陶新華.積極心理學與班主任工作,講座,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