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 丹
四邊形是“圖形與幾何”領(lǐng)域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其包含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邊形。這部分內(nèi)容知識點多,考查形式豐富多樣,能力要求跨度大,是同學(xué)們復(fù)習(xí)的重難點之一。
例1(2020·北京)如圖1,菱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E是AD的中點,點F、G在AB上,EF⊥AB,OG∥EF。
圖1
(1)求證:四邊形OEFG是矩形;
(2)若AD=10,EF=4,求OE和BG的長。
【解析】本題第(1)問中,由菱形性質(zhì)可得O是BD中點,結(jié)合E是AD的中點,由中位線定理得OE∥AB,結(jié)合OG∥EF得?OEFG,由EF⊥AB得∠EFG=90°,根據(jù)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得證。第(2)問中,由菱形可知AB=AD=10,BD⊥AC,又因為E是AD的中點,得,再由線段和差關(guān)系可得BG=AB-AF-GF,將問題轉(zhuǎn)化為求AF的長,通過勾股定理可求出,從而求得BG=2。
【總結(jié)】本題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質(zhì)和矩形的判定。四邊形中求線段長通常結(jié)合勾股定理、線段和差關(guān)系等方法求解。
例2(2020·浙江嘉興)如圖2,有一張矩形紙條ABCD,AB=5cm,BC=2cm,點M、N分別在邊AB、CD上,CN=1cm?,F(xiàn)將四邊形BCNM沿MN折疊,點B、C的對應(yīng)點分別為點B'、C'。當(dāng)點B'恰好落在邊CD上時,線段BM的長為________cm;在點M從點A運動到點B的過程中,若邊MB'與邊CD交于點E,則點E相應(yīng)運動的路徑長為_____cm。
圖2
【解析】如圖3,當(dāng)點B'恰好落在邊CD上時,由折疊可知,C'N=CN=1,B'C'=BC=2,B'M=BM,∠B'MN=∠BMN,∠C'=∠C,由矩形性質(zhì)得∠C'=∠C=90°,DC∥AB,所 以∠B'NM=∠BMN,所 以∠B'MN=∠B'NM,所 以B'M=B'N。在Rt△B'C'N中,由勾股定理得B'N=,則。在點M從點A運動到點B的過程中,起始位置如圖4 所示,折疊并結(jié)合矩形性質(zhì)得AE=EN。設(shè)AE=EN=x,則DE=DC-CN-EN=4-x。在Rt△ADE中,AD2+DE2=AE2,則有22+(4-x)2=x2,解得,所以。如圖5,當(dāng)M運動到MB'⊥AB時,DE'的值最大,DE'=5-1-2=2。
圖3
圖4
圖5
因為MB'與邊CD有交點E,當(dāng)點M運動到如圖3 所示位置,即點B'落在CD上時,為運動結(jié)束位置,。所以點E的運動軌跡為E→E'→E'',運動路徑為。
【總結(jié)】本題是矩形折疊問題,考查了翻折、矩形的性質(zhì)、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解題的關(guān)鍵是理解題意,會綜合運用矩形的性質(zhì)和翻折變換的性質(zhì)。此外,本題還結(jié)合了動點問題,需要我們考慮運動的起始點、轉(zhuǎn)折點和結(jié)束點,感受運動的整個過程。
例3(2020·江蘇蘇州)如圖6,平行四邊形OABC的頂點A在x軸的正半軸上,點D(3,2)在對角線OB上,反比例函數(shù)(k>0,x>0)的圖像經(jīng)過C、D兩點。已知平行四邊形OABC的面積是,則 點B的坐標(biāo)為( )。
圖6
【總結(jié)】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的四邊形問題往往與求點的坐標(biāo)、函數(shù)表達式、面積等知識結(jié)合來考查。
例4(2020·河南)將正方形ABCD的邊AB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至AB',記旋轉(zhuǎn)角為α。連接BB',過點D作DE垂直于直線BB',垂足為點E,連接DB'、CE。
(1)如圖7,當(dāng)α=60°時,△DEB'的形狀為____,連接BD,可求出的值為____。
圖7
(2)當(dāng)0°<α<360°,且α≠90°時,
①(1)中兩個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請僅就圖8 的情形進行證明;如果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圖8
②當(dāng)以點B'、E、C、D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時,請直接寫出的值。
【解析】(1)由題意得AB=AB'=AD,所以∠AB'D=∠ADB'。又因為∠BAB'=60°,所以△ABB'是等邊三角形,且∠DAB'=30°,所以∠AB'D=(180°-30°)=75°,所以∠DB'E=180°-60°-75°=45°。又因為DE⊥BE,所以△D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連接BD,如圖9,由正方形性質(zhì)得∠BDC=∠B'DE=45°,所以∠BDC-∠B'DC=∠B'DE-∠B'DC,即∠BDB'=∠CDE,由正方形性質(zhì)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質(zhì)得,所以△BDB'∽△CDE,所以。
圖9
(2)①連接BD,如圖10,因為AB=AB',∠BAB'=α,所以。因為∠B'AD=α-90°,AD=AB',所以,所以∠EB'D=∠AB'D-∠AB'B=45°。又因為DE⊥BE,所以△D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由正方形性質(zhì)可得,∠BDC=45°,所以。因為∠EDB'=∠BDC,所以∠EDB'+∠EDB=∠BDC+∠EDB,即∠BDB'=∠CDE,所以△BDB'∽△CDE,所以。
圖10
②以點B'、E、C、D為頂點,沒有強調(diào)順序,所以應(yīng)分類討論。若E在CD右側(cè),如圖11,以點B'、E、C、D為頂點的四邊構(gòu)成平行四邊形,由前面的相似,結(jié)合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得B'C=DE,。又因為,所以。
圖11
若E在CD左側(cè),如圖12,則B'E∥CD,所以B'E與AB共線,E與A重合,則。
圖12
【總結(jié)】本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判定、等邊三角形、圖形的旋轉(zhuǎn)等知識點,綜合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