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明
(武漢市江夏區(qū)疾控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漢 430200)
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等,是一種很難用肉眼觀察到的微小生物,這些微生物在生長和蔓延過程中極容易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并且將對人體多器官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相關數據顯示,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超過50%。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除以上有害微生物外,還存在很多有益微生物,如青霉素等,在臨床應有過程中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而且有助于將臨床效果最大化,對挽救患者生命、提升臨床治療效率具有重要意義[1]。隨著醫(yī)學事業(yè)以及微生物技術不斷發(fā)展,微生物檢驗工作受到相關醫(yī)學專家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傳統(tǒng)微生物檢驗方法和內容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這對控制疾病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微生物檢驗工作可以為疾病防控提供有利依據,并且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項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實踐操作中微生物檢驗流程比較復雜,并且在標本采集、運輸和檢驗過程中極容易導致樣本檢驗不合格,進一步降低檢驗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疾病預防控制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2]。本次研究將對公共衛(wèi)生中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旨在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提供相應理論參考,現報告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共選取200份微生物標本,所有微生物標本均源于公共衛(wèi)生用具、一次性消毒餐具、水質以及空氣等,同時由本中心工作人員親自采集。
1.2 方法。當檢驗樣本符合微生物檢驗標準時由檢驗科人員進行檢驗,在檢驗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程進行培養(yǎng),并從采集時間、外觀、監(jiān)測以及復查等方面對整體標本進行評估,然后記錄總結檢驗不合格樣本以及不合格原因,同時對這些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并擬定相關解決措施。公共衛(wèi)生用具依照《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中關于公共衛(wèi)生用品用具微生物檢驗方法實施檢驗,其中包括細菌數量、金黃葡萄球菌、大腸菌落以及致病菌等。除此之外,水質檢驗依據《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實施檢驗,檢驗標準為菌落總數小于100 cfu/mL不見大腸菌落。
1.3 觀察指標。通過具體數據計算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類型以及比例,總結導致檢驗不合格的原因。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相關數據,計量信息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信息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表示數據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具備比較分析意義。
經檢驗200份微生物檢驗標本中合格的有139份,合格率為69.50%,不合格的共有61份,不合格率為30.50%,在不合格的微生物檢驗標本中衛(wèi)生餐具共19份,占總數的31.14%,一次性消毒餐具共18份,占總數的29.50%,空氣共10份,占總數的16.39%,水質共14份,占總數的22.95%,通過以上檢驗結果總結微生物標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詳情見表1。
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集中存在于人們接觸的各種物品、空氣以及水等各種物質上,當某種微生物積聚到一定數量時極容易造成疾病流行,且流行范圍較大、易傳播,不僅對人們正常生活以及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將對人們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加強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內微生物檢測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且將其納入疾病控制預防中重點內容[3]。加強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內微生物檢測需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環(huán)境質量具有全面了解,并在工作中科學指導傳染性疾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為防控工作順利進行提供有利依據,進一步提升其工作質量[4]。近年來,微生物檢驗始終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重點工作內容,通過以往實踐經驗可以看出,常規(guī)微生物檢驗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問題,導致檢驗效果不理想,使不合格率以及偏差率逐漸上升,從而阻礙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5]。
表1 總結微生物標本檢驗不合格原因(n,%)
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以及微生物檢驗技術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并且微生物檢驗工作模式不斷完善更新,使檢驗結果的不合格率以及偏差率得到明顯改善[6]。但從現實檢驗實踐可以看出,在標本質量以及檢驗方面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很難提升微生物標本檢驗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對微生物檢驗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對微生物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不合格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7]。本次研究數據顯示,200份微生物檢驗標本中共有61份標本檢驗不合格,不合格率為30.50%,其中衛(wèi)生餐具共19份,一次性消毒餐具共18份,空氣共10份,水質共14份,依次占31.14%、29.50%、16.39%、22.95%,而造成檢驗不合格的原因集中表現為外部環(huán)境不衛(wèi)生、采集過程不正確、外觀破損、檢驗流程不規(guī)范以及原材料質量不合格等,針對這些不合格原因本文將提出以下解決措施:①加強工作人員培訓。在標本采集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技能,因此加強其專業(yè)技能培訓至關重要。首先,需要對新入職員工進行系統(tǒng)化崗位培訓,當工作人員考評合格后才能允許其上崗。同時,相關部門需要針對微生物檢驗工作內容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并結合實際情況擬定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手冊,使工作人員明確標本采集流程、方法,采集前準備工作、合理選擇標本容器以及標本存管要求等內容,進一步提升其微生物檢測水平,從而獲得更真實、可靠的微生物檢測結果。②培養(yǎng)高素質檢驗人才。由于微生物檢驗工作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在檢驗中明確定性實驗以及手工操作等內容,因此除加強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培養(yǎng)其實踐動手能力,并要求其具備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從而保障微生物檢驗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需要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進行有效管理,保障微生物檢驗環(huán)境、檢驗設備設施等均符合相關規(guī)范,對實驗室學科分區(qū)進行明確標識,有效劃分無菌區(qū)、非潔凈區(qū)、緩沖區(qū)等,進一步完善微生物檢驗工作體系和內容。除此之外,需要定期監(jiān)測無菌室、生物安全柜等日常維修情況,詳細記錄監(jiān)測結果,并對當前監(jiān)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③對檢驗儀器進行維護。檢驗儀器是保障微生物檢驗合格率的關鍵,因此針對微生物檢驗室內的各種儀器以及設備需要定期進行校準和維護,并仔細檢查儀器是否正常,在發(fā)現問題后需及時指派專員進行維護,準確記錄相關信息。同時,定期將稱量天平、培養(yǎng)箱以及生物安全柜等儀器檢測情況繪制成報告向質檢部門呈遞,在確保各項儀器質量達標基礎上方可使用,進一步保證微生物檢測結果的有效性[8]。
綜上所述,在標本質量以及檢驗方面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均可造成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因此需要通過加強工作人員技能培訓、培養(yǎng)高素質檢驗人才以及定期對檢驗儀器進行維護等方式提升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率,從而為微生物檢驗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