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合肥產投集團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合肥國際陸港董事長 沈校根
晚秋已去,初冬日暖,一如合肥國際陸港成立的那天清晨。2020年11月12日,恰逢合肥國際陸港成立三周年前夕,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鳴響,合肥2020年的第500列中歐班列順利發(fā)車,滾滾車輪刻下這一路高歌、一路前行的“成長印記”。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從6年前安徽第一列國際鐵路貨運專列開行,到3年前合肥國際陸港應運而生,再到2020年班列高質量運行再創(chuàng)佳績,一幅幅畫卷徐徐鋪展,一場場奮戰(zhàn)猶在眼前?;厥走^往,是初心如磐、櫛風沐雨;著眼當下,是深耕品質、做優(yōu)服務;展望明天,是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經過數月積極籌備,2014年夏,合肥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第一列中歐班列首發(fā),從此開啟了在亞歐大陸飛馳穿行的日夜。初生的班列并非一帆風順,隨著班列快速發(fā)展、市場競爭加劇,原有區(qū)屬平臺公司的局限性開始凸顯,3年多的時間共發(fā)運165列,經歷著“小馬拉大車”的發(fā)展陣痛,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改革體制,創(chuàng)新機制。
航拍合肥北站物流基地Aerial photo of logistics base of Hefei North Railway Station
2017年11月30日,合肥市整合資源,成立合肥國際陸港,并于一個月后,以一趟發(fā)往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打響正式運營的第一炮。車輪滾滾、汽笛嘹亮,作為中歐班列的運營平臺,合肥國際陸港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fā)展大局,轉眼已走過三載春秋。
觀大勢、謀全局、想對策、狠發(fā)力,做好頂層設計和藍圖規(guī)劃,才能更好打造中歐班列這張“開放名片”。為提升合肥中歐班列運營平臺的協(xié)調運作和市場化運營能力,合肥國際陸港錨定航向,精準施策,堅持“以運帶貿,運貿一體”的經營策略,實施“4211”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爭取創(chuàng)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多式聯(lián)運示范工程、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國家臨時鐵路開放口岸四個“國字號”品牌,推動建設國際物流、國際貿易兩大中心,謀劃打造一個臨港產業(yè)集群,實現海關進駐辦公,以大格局、大視野為班列發(fā)展謀定全局。首次實現與綜保區(qū)貨物快速流轉。
2020年6月5日上午,一批價值約34.3萬歐元的離心式鼓風機搭乘回程中歐班列自芬蘭赫爾辛基運抵合肥,并在合肥綜保區(qū)成功申報入區(qū),這標志著合肥中歐班列首次完成關區(qū)“二次轉關”,打通了“物流一體化”通道,在保障中歐班列運輸便利的同時,提高了貨物流轉效率,實現了綜保區(qū)的保稅優(yōu)勢。
2019年7月4日,合肥國際陸港在國內首開合肥北至德國杜塞爾多夫(諾伊斯多式聯(lián)運站)線路,發(fā)運貨物主要是光伏并網逆變器、移動空調機、脫水機、排氣罩等,還包含來自合肥、蕪湖、滁州等多城市的貨物。全國首發(fā)的該條線路,將給客戶帶來獲得感和良好體驗,也是合肥國際陸港發(fā)展“運貿一體”,依托中歐班列進行國際貿易業(yè)務,讓合肥市民不出國門就能夠享受到質優(yōu)價美的歐洲進口商品。
Hefei, as a sub-central city of world-class urban agglomer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strategic node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nnecting the east with the west and the south with the north of China, is a necessary place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pol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 radiate westward. Therefore, it shoulders the role of a bridgehead to drive economic vitality, stimulate trade momentum, and smooth logistics capacity. In this sense, Hefei-Europe Railway Express makes practical efforts and forges ahead to create a smooth and efficient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To date, Hefei has opened 31 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 routes covering 10 countries and 34 international cities, among which routes to Helsinki, Dusseldorf and Neuss are the first in China.
In order to throw itself into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surrounding areas, Hefei International Land Port Development Co., Ltd. takes initiatives to seek winw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one thing, it has created a three dimens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corridor to connect several sea routes. Specifically, the company opens rail-sea intermodal trains by cooperating with Ningpo Port and Shanghai Port to diversify transport means. For another, the company explores the “l(fā)ess than container load” or LCL way to meet the small volume freight demand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LCL way”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rade channel has helped to tackle the bulk cargo export for SMEs in Anhui Province, Jiangsu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Moreover, the company actively explores opportunities to partner with surrounding platform-based companies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s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verland import and export corridor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平臺布局的背后是安徽經濟發(fā)展的一盤大棋,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有力領導下,合肥國際陸港將拿出“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勁,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合肥已被國家發(fā)改委列為12個中歐班列內陸貨源地節(jié)點城市和23個主要鐵路樞紐城市之一、全國17個區(qū)域性物流節(jié)點城市、中歐國際班列核心區(qū)域之一。開行6年來,合肥中歐班列總發(fā)運量突破1300列,進出口貿易額達396億元人民幣。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在班列穩(wěn)定運行、提質增效的道路上,唯有不馳空想、久久為功,在構建流通體系上做文章,才能見實效、出實績。
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zhàn)略的雙節(jié)點城市,合肥聯(lián)動東西、溝通南北,是長三角經濟增長極西向輻射的必經之地,肩負著牽引經濟活力、激發(fā)貿易動力、暢通物流運力的橋頭堡作用,合肥中歐班列腳踏實地、開拓進取,著力解決一個“慢”字,努力消除一個“堵”字,奮力寫好一個“通”字,投入到現代流通體系的建設中。運行至今,合肥中歐班列相繼開通31條線路,覆蓋10個國家,直達34個國際節(jié)點城市,其中赫爾辛基、杜爾塞多夫、諾伊斯等線路都是全國首開。
2019年1月,首趟回程班列(赫爾辛基-合肥)順利抵達,成功實現了去回平衡,將以往兩地間長達45天的貨運時間縮短至15天內,有力促進了合肥及周邊地區(qū)與北歐國家貿易的高度互聯(lián)互通。該線路社會效益明顯,可以將合肥中歐班列的影響力和輻射面擴大到芬蘭、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為安徽省乃至華東地區(qū)的企業(yè)開辟北歐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物流通道,北歐地區(qū)的優(yōu)質紙漿、電子產品零部件、機械產品和設備的零部件亦可通過合肥中歐班列運輸到國內。2019年9月和2020年4月,芬蘭駐華大使兩次給合肥市政府來函表達謝意,高度肯定了此條線路在中芬雙方經濟往來、貿易流通和文化交流上的重要作用。
加強口岸聯(lián)動是班列應運盡運、高效穩(wěn)定的關鍵一招。2020年夏天,受中歐班列貨源激增、國外段運力不足、出境通關程序等影響,全國中歐班列經歷了口岸擁堵、時效降低、貨物積壓的困境。為充分釋放運能,全力保障貨物發(fā)運安全穩(wěn)定,合肥國際陸港加緊研究、攻堅克難,力爭在提速增效上做實、在口岸合作上做深。9月30日開行的經滿洲里口岸、綏芬河口岸出境的兩趟班列,標志著合肥中歐班列實現綏芬河、滿洲里、二連浩特、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全國鐵路東中西5大過境口岸全面貫通,促進了安徽外向型經濟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支撐了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
來往于烏茲別克斯坦與中國間的合肥中歐班列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 (Hefei) plies between Uzbekistan and China
周道如砥,民康物阜。當前中國正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為更好建設安徽內陸開放新高地,持之以恒助力經濟社會發(fā)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合肥中歐班列聚點成線、織線成網,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勁,不斷走好保運輸、保暢通、保貿易的每一步。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海運、空運班期調整,訂艙困難,國際物流運輸遭遇“腸梗阻”,很多生產制造業(yè)難以維持常態(tài)化對外貿易。合肥國際陸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堅持“立足合肥、服務安徽、輻射長三角”的總體思路,守好“責任田”,站好“服務崗”。
為保障皖貨皖運、應運盡運,合肥國際陸港“坐商變行商”,面對面、精細化研究省內大型出口企業(yè)需求,科學定制班列,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2020年6月6日下午,一列滿載冰箱和冷柜的“美的號”企業(yè)專列緩緩駛出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經二連浩特口岸出境直奔荷蘭蒂爾堡車站,全程運時約15天,共計發(fā)運82個TEU(國際標準集裝箱),貨重424.63噸。該班列是全球戰(zhàn)“疫”特殊時期,合肥國際陸港為合肥華凌股份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美的號”企業(yè)專列。合肥至荷蘭蒂爾堡新線路的開行,是安徽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對合肥中歐班列打造歐洲精品化、多元化境外線路布局的有力延伸,為安徽本土乃至長三角區(qū)域進出口外貿企業(yè),開拓荷蘭市場搭建了一條便捷、高效、安全的“貿易通道”和“綠色通道”。
2020年以來,合肥國際陸港已先后開行“康寧號”“江淮號”“奇瑞號”“美的號”“美菱號”等140余列多個去向、不同品類的定制專列,產品包括冰箱、冷柜、轎車、液晶顯示屏、光伏逆變器等,越來越多的安徽本土制造貨物從“拼車”轉為“專車”,為特殊時期的全省外貿企業(yè)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更高效的物流運輸服務。市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已累計服務安徽省內600余家企業(yè),實現了全省16個地市全覆蓋。2020年以來,安徽本土產品占比提升20%以上、達52%,長三角區(qū)域貨物占比達85%。
為深入投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fā)展,加強與周邊地區(qū)的合作往來,合肥國際陸港主動出擊尋求共贏式發(fā)展契機。一是串聯(lián)海路,構建立體型多式聯(lián)運交通走廊。聯(lián)手寧波港、上海港開行鐵海聯(lián)運班列,打破了單一運輸方式的局限。二是拓展“拼箱”,服務長三角地區(qū)中小企業(yè)小批量貨運需求?!捌聪洹笔絿H物流貿易渠道為皖、蘇、浙多地中小企業(yè)解決散貨出口難題。三是勤于探索,向周邊平臺公司伸出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橄欖枝”。主動邀請結成聯(lián)盟,互利共贏、共同為長三角陸路進出口通道建設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隨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的推進,合肥中歐班列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既要為一域爭光,也要為全局添彩,集中精力擔當好暢通國際運輸“大動脈”的先鋒軍,擔當好地區(qū)經濟大發(fā)展的鋪路石。
鵬北海、鳳朝陽、前路茫茫,正是慷慨搏擊的好時光。光輝榮耀既往事,不待揚鞭自奮蹄,未來,合肥中歐班列將繼續(xù)馳騁向前,不斷開出貿易之列、經濟之列、開放之列、希望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