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徐艷文
摩爾多瓦是一個位于歐洲東南部的農(nóng)業(yè)小國,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被譽為“葡萄酒王國”,葡萄種植園近14萬公頃,葡萄酒廠120余家,年產(chǎn)葡萄酒約1億升。在當?shù)?,家家戶戶都會釀造葡萄酒,以酒代茶是當?shù)厝说纳罘绞?,地下酒窖更是遍布全國?/p>
11月的摩爾多瓦,秋意正濃、風景如畫,一片片葡萄園構(gòu)成了野外最獨特的風景。普希金曾在這里度過假,莊園外的葡萄園,郁郁蔥蔥的葉子間掛著一串串紫葡萄。這種用來釀酒的葡萄比食用葡萄小,但長得密實,紫寶石似的圓潤可愛。隨意摘下一顆,放進嘴里,甜甜的汁液流進心里,潤喉舒坦。
在當?shù)貙в蔚闹敢?,我們的汽車緩緩駛進了一個山洞。此時導游開始介紹起酒窖的歷史,我不停地東張西望,只見洞內(nèi)有幾處燈光昏黃,又有幾處燈光明亮,汽車按著路標往前行駛。這山洞就像一座地下城,雙車道寬闊且平整,“街”兩旁密密麻麻地排列著黑色的橡木酒桶,這些酒桶桶底朝外并掛著注明酒名和釀造年份的小木牌,存放時間越久,酒味越芳香。
車子拐了好幾個彎,才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摩爾多瓦最有名的地下大酒窖,位于其首都基希訥烏近郊的克里科瓦。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酒廠,這是個年生產(chǎn)近10種葡萄酒和4種香檳酒的大廠。走進一個罐裝酒瓶的車間,有5個女工正在工作,她們帶著好奇對我們微笑。這兒仍沿襲著近千年的傳統(tǒng)釀造工藝,從榨葡萄到出酒共有20多道工序,無論哪道工序都不能出錯,除了需要細膩的技術(shù)外,還需要耐心。比如一種名為“少女醉”的紅葡萄酒,可分為“白少女醉”和“黑少女醉”,釀造這種酒在時間要求上十分嚴格,從葡萄采摘到開始釀造,必須在4個小時內(nèi)完成,宛如一個任性調(diào)皮的少女,酒名便由此而來。
走出酒廠,導游一邊講解一邊示意我們觀察四周,這座酒窖位于地面以下50至80米之間,總面積64平方公里,四通八達的街道約達120公里,并且每條街都以摩爾多瓦和世界各地的名酒命名,如“雷司令”“馬提尼”“人頭馬”“少女醉”等,初來乍到的人絕對會迷路。有人問導游這座大酒窖是怎么挖出來的,導游笑著說,一百多年前,這是一個地下采石場,采石后留下無數(shù)相連的地下坑道,這些坑道常年保持12℃恒溫和97%恒濕,是理想的釀酒和儲酒場所,后來被有心人發(fā)現(xiàn),從1952年起,人們便開始在這兒修建酒窖……正在我們沉浸其中感慨萬千時,導游說下一站是這座地下酒窖最寶貴的地方——藏酒博物館。
這是一處造型奇特的建筑,以一個高腳酒杯為輪廓,圓門廳是杯子的底座,通向收藏室的過道是杯子的腳,收藏室是杯子的大圓口。站在這些藏酒面前,特別是面對那兩瓶年代最久遠的酒——1902年生產(chǎn)于耶路撒冷的白蘭地和同年生產(chǎn)于捷克的一瓶健身酒,我們心里涌起百般感慨,深呼吸,嗅出來的是摩爾多瓦剛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參觀地下酒窖,最快樂的就是最后的品酒環(huán)節(jié)。這里有很多著名的品酒廳,裝修考究、風格獨特,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浪漫溫馨、富有情趣的“海底”品酒廳。品酒廳的墻上掛著“海神”的雕像和古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銅雕,氣勢如天、韻味無窮。
走馬觀花中,我已記不清每個品酒廳的主題,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品酒廳都擁有情趣與藝術(shù)融合出來的古樸、雅致、清麗,那些墻壁上裝飾著多幅反映民間男女勞動的場面、民間歌舞快樂的場面和豪飲美酒盛大場面的木雕或壁畫,給人藝術(shù)的享受。
在一個較大的品酒廳,導游讓我們一行人入座,桌上的餐盤里放著巧克力、西紅柿、黃瓜、香腸、奶酪等。閑聊間,重頭戲來了,服務(wù)員端著酒進來,為我們介紹品葡萄酒“看色”“聞香”“嘗味”三步曲。跟著服務(wù)員的引導,我們將酒體緩緩倒進水晶高腳杯里,欣賞杯中的酒色與光澤,然后將酒然后輕輕晃杯,嗅到酒的醇厚芳香,最后將酒慢慢送進嘴里,先是一小口,感受酒香,再整口吞下,體味著酒液滑過咽喉的美妙……
走著、看著、嘆著,我們最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帶著淡淡幽香的藏酒館。汽車駛出克里科瓦大酒窖,遠處是一條大河谷,河岸邊還有不少酒窖洞口,等待著熱愛葡萄酒的人前去探索。陽光在車窗外輕晃著,那美味的葡萄酒依然唇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