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黃澤豪,鄭承劍 (.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 福州 350;. 海軍軍醫(yī)大學藥學院,上海 00433)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范圍內第二位最常見的男性癌癥,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癌癥[1]。據統(tǒng)計,我國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上海地區(qū)該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但總體而言,亞洲國家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低于西方國家[1-3]。在前列腺癌的治療中,局限性前列腺癌常規(guī)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或放射治療,而對于進展期患者則需要接受內分泌治療即雄激素阻斷治療(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雖然ADT 在早期可以明顯抑制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的進展,但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會逐漸失去對ADT 的反應而轉化成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目前對CRPC 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亟需深入挖掘CRPC 病程進展中的關鍵基因和蛋白,為CRPC 提供潛在治療靶標。
Abula 等[4]進行了PCa 蛋白質組學文獻的數(shù)據挖掘,發(fā)現(xiàn)了前列腺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中41 種差異表達蛋白,并構建了蛋白相互作用網絡。其中,3-甲基巴豆酰輔酶A 羧化酶β 亞基(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β subunit,MCCB)就是其中的重要差異蛋白之一。MCCB 是生物素依賴性羧化酶(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MCC)的兩個組成亞基之一,由563 個氨基酸組成[5-8],MCCC2是該蛋白的編碼基因。已有研究報道,MCCC2是一種致癌基因,與包括肝細胞癌、結直腸癌以及乳腺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的形成和發(fā)展密切相關[9-11],有望成為腫瘤治療干預的潛在靶標。
在本研究中,我們主要探討了MCCC2與前列腺癌的關系。首先,采用慢病毒與質粒構建了穩(wěn)定低表達MCCC2的DU145 細胞株并通過Western blot 和qPCR 分析敲減率;然后,系統(tǒng)考察敲減MCCC2對DU145 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凋亡的影響,明確下調MCCC2與DU145 細胞系腫瘤生物學特性的改變的相關性。
人前列腺癌DU145 細胞,來源于海軍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泌尿外科,培養(yǎng)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 640 培養(yǎng)基中。
CCK-8 試劑盒(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MCCC2 多克隆抗體、GAPDH 抗體以及HRP 標記山羊抗兔二抗(美國CST 公司);4%多聚甲醛固定液以及結晶紫染色液(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細胞凋亡試劑盒(南京凱基生物有限公司)。
DU145 細胞復蘇后接種于含10%滅活的胎牛血清,100 U/ml 青霉素和100 μg/ml 鏈霉素的DMEM培養(yǎng)液中,置于37 ℃,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生長,每隔3 d 傳代一次。將shRNA 質粒復合物加到含有細胞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板的孔中,來回輕柔搖晃細胞培養(yǎng)皿。細胞在CO2培養(yǎng)箱中37 ℃孵育24 ~48 h 進行轉染;再用嘌呤霉素篩選低表達MCCC2-DU145 的穩(wěn)定細胞株。
將復蘇的細胞接種于大的培養(yǎng)皿中。3 d 后細胞以3×103個/孔,接種于96 孔板。分別在0、24、48、72、96 h 后,加CCK-8 試劑,在450 nm 處測定A值,根據A值分析結果。
取 出DU145 細 胞、 NC-DU145 細 胞 以 及shMCCC2-DU145 細胞,棄掉上清,加入PBS 緩沖液洗3 次,每次1 ml;加入細胞裂解液(Western 及IP 細胞裂解液∶PMSF = 100∶1),吹打細胞,置冰上裂解20 min;收集細胞裂解液于1.5 ml 的EP 管中,4 ℃,12 000 r/min,離心15 min;上清液即為提取的細胞總蛋白溶液,可用于BCA 法定量;加入5 ×蛋白加樣緩沖液,沸水中煮5 min,于-20 ℃保存,可用于后續(xù)的Western blot 實驗。
配膠,撿漏,加入樣品,先將電壓調為80 V,待marker 條帶分離后,將電壓調制120 V,直到蛋白樣品跑至凝膠底部,停止電泳;恒流250 mA,冰浴90 min 的條件下轉膜;染色,封閉,再孵育MCCC2抗體以及二抗,置于Tanon5200 光密度掃描儀中進行拍照;用Image J 灰度分析差異性蛋白條帶。
將復蘇的細胞接種于培養(yǎng)皿中,待對數(shù)生長期時,細胞以5 × 105個/孔接種于6 孔板中,在37 ℃,5% CO2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孵育;48 h 后,將培養(yǎng)基吸掉,加入PBS 洗滌3 次,每次1 ml;加入RA2 裂解液,每孔500 μl,置于冰上1 min;將裂解液收集于內套管中,在12 000 r/min 下離心1 min;取出,將外套管中的液體倒去,向內套管中加入500 μl 洗液,在12 000 r/min 下離心1 min;重復上述步驟一次;重復上述步驟,但是這次不加洗液,在12 000 r/min 下離心1 min;取出,棄去外套管,將內套管移入新的1.5 ml Ep 管中,加入30 μl 的洗脫液,室溫靜置2 min,在12 000 r/min 下離心1 min;得到總的RNA,并測定其濃度。
按照1 000 μg 逆轉錄,總反應體系為20 μl。反應條件為:37 ℃,15 min;85 ℃,30 s;4 ℃,永恒。反應體系見表1。
反應條件:94 ℃預變性30 s 后94 ℃ 10 s,60 ℃30 s,共進行40 個循環(huán)后,進行溶解曲線的檢測。反應體系見表2。
表1 逆轉錄反應體系
表2 RT-qPCR 的反應體系
進行Transwell 實驗以評估細胞在體外的遷移能力。細胞用磷酸緩沖鹽水(PBS)洗滌2 次,用胰蛋白酶消化,稀釋為每毫升含1 × 106個細胞,在Transwell 室中,加入200 μl 含1% FBS 培養(yǎng)基的細胞液,下層用600 μl 含10% FBS 培養(yǎng)基處理。置于37 ℃、5% CO2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 h,然后用棉簽小心地擦去未穿過小孔的細胞,再用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最后用結晶紫染色1 h。使用倒置顯微鏡拍攝細胞照片,Image-Pro Plus 6.0 分析實驗結果。
將細胞以5 × 105/孔的比例接種于6 孔板中,37 ℃孵育48 h。使用Annexin V-APC/7-AAD 凋亡檢測試劑盒,按照說明書操作方法,使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
數(shù)據分析通過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實驗結果用(±s)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 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Western blot 檢測PC3、C4-2 和DU145細胞中MCCC2的表達水平。如圖1A 和圖1B 所示,MCCC2在DU145 細 胞 中 的 表 達 為(0.56 ±0.05);MCCC2在PC3 細 胞 中 的 表 達 為(0.24 ±0.04);MCCC2在C4-2 細 胞 中 的 表 達 為(0.32 ±0.04)。結果表明MCCC2在DU145 細胞中的表達水平高于C4-2 和PC3 細胞。為了探討MCCC2在前列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生物學作用,我們在DU145 細胞中通過慢病毒轉染穩(wěn)定下調了MCCC2的表達。成功建立了低表達MCCC2的DU145 細胞株,如圖1C 和1D,Western blot 結果表明,shMCCC2 組的MCCC2表達水平明顯低于shNC 組(0.22 ± 0.02 對 0.61 ± 0.06,P< 0.001),而DU145 組與shNC 組無明顯差異(0.60 ± 0.06 對0.61 ± 0.06,P> 0.05)。qPCR 結果表明,shMCCC2組的MCCC2表達水平明顯低于shNC 組(0.36 ±0.04 對 1.0 ±0.00,P< 0.001),而DU145 組與shNC組無明顯差異(1.17 ± 0.01 對1.0 ± 0.00,P> 0.05,圖1E)。
圖1 MCCC2 在不同前列腺癌細胞系和shMCCC2 DU145 細胞中的表達水平
采用CCK-8 檢測敲減MCCC2對細胞活力的影響。分別在0、24、48、72、96 h 后,加CCK-8 試劑,在450 nm 處測定A值,檢測細胞增殖情況。如圖2 所示,48 h 時,shMCCC2 組的增殖明顯低于shNC 組(1.16 ± 0.03 對 1.59 ± 0.07,P< 0.05),而DU145 組與shNC 組比較無明顯差異(1.47 ± 0.05對 1.59 ± 0.07,P> 0.05)。在72 h 時,shMCCC2 組的增殖明顯低于shNC 組(1.92 ± 0.03 對 2.57 ±0.08,P< 0.01),而DU145 組與shNC 組比較無明顯差異(2.43 ± 0.11 對2.57 ± 0.08,P> 0.05)。在96 h 時,shMCCC2 組 的 增 殖 明 顯 低 于shNC 組(2.24 ±0.04 對3.13 ± 0.15,P< 0.01),而DU145 組與shNC 組比較無明顯差異(2.93 ± 0.05 對3.13 ±0.15,P> 0.05)。由結果可以看出,敲減MCCC2能顯著抑制細胞增殖,并呈時間依賴性。
圖2 敲減MCCC2 對DU145 人前列腺癌細胞增殖的影響
我們采用Transwell 小室實驗法測定敲減MCCC2對細胞遷移的影響。采用Image-Pro Plus 6.0 分析實驗結果,計算細胞遷移率。如圖3A 和3B 所示,shMCCC2 組的跨膜DU145 細胞數(shù)量明顯少于shNC 組(23.96 ± 1.85 對49.73 ± 0.63,P<0.001);而空白對照組與shNC 組相比,跨膜DU145細胞數(shù)無顯著性差異(48.45 ± 1.26 對49.73 ± 0.63,P> 0.05))。由此可見,敲減MCCC2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遷移。
圖3 敲減MCCC2 對DU145 人前列腺癌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
圖4 敲減MCCC2 對DU145 人前列腺癌細胞凋亡的影響
進一步利用Annexin V-APC/7-AAD 凋亡檢測試劑盒檢測了敲減MCCC2對DU145 細胞凋亡的影響。結果如圖4A 和4B 所示,shMCCC2 組DU145 細胞的凋亡率明顯高于shNC 組(12.64 ±0.30 對 3.68±0.02,P<0.001);空白對照組與shNC組相比,DU145 細胞的凋亡率無顯著性差異(5.30 ±0.02 對3.68±0.02,P>0.05)。因此,敲減MCCC2可誘導DU145 前列腺癌細胞凋亡。
圍繞CRPC 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關鍵基因和蛋白,已有研究者采用蛋白組學和轉錄組學等多種組學技術深入挖掘PCa 中AR 等重要信號通路的關鍵調節(jié)蛋白、基因和潛在的疾病標志物,發(fā)現(xiàn)MCCB 是前列腺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中差異表達的關鍵蛋白之一[4],而編碼該蛋白的基因MCCC2為AR 信號通路調節(jié)的關鍵基因,在人類前列腺癌臨床樣本中顯著過表達,可作為潛在的腫瘤標志物[10]。
3-甲基巴豆?;o酶A 羧化酶(MCC)是一種生物素依賴的羧化酶,可將3-甲基巴豆?;o酶A 催化為3-甲基戊二酰輔酶A[5-6],是亮氨酸降解途徑的重要一步。MCC 包含α(MCCA)和β(MCCB)兩個亞基,分別由MCCC1和MCCC2基因編碼[12-13]。MCC 在人體內主要表達于腎臟和肝臟中,它的缺陷可引起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尿癥,嚴重的可導致嬰兒期的死亡[14-16]。MCC 缺陷主要與MCCC1和MCCC2基因的突變有關[17-21]。人MCCC1位于染色體區(qū)域3q25-q27,具有19 個外顯子,而MCCC2位于染色體區(qū)域5q12-q13,由17 個外顯子組成[7-8]。迄今為止,人類基因突變數(shù)據庫中共報道了MCCC1基因的49 個突變和MCCC2基因的52 個突變[22]。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MCCC2參與了包括肝細胞癌、結直腸癌以及乳腺癌在內等多種腫瘤的形成和發(fā)展[9-11],其在不同腫瘤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有待進一步挖掘。
本研究主要探究了MCCC2與前列腺癌的關系。結果表明,敲減MCCC2可顯著抑制DU145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并誘導細胞凋亡。研究結果提示,MCCC2可能在前列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有望成為治療前列腺癌的一個潛在新靶標。至今尚無針對其編碼蛋白MCCB 的選擇性抑制劑的報道,是前列腺癌治療藥物發(fā)現(xiàn)的潛在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