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摘 要:從客觀角度看,導致博物館書畫藏品出現(xiàn)病害與破損的原因很多,如干燥的空氣、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空氣中的浮塵等。此外,還有主觀因素對書畫藏品造成的損壞,如書畫藏品修復水平、材料的選擇以及具體修復過程中操作不當?shù)?。不論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原因,都有可能給書畫藏品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在博物館書畫藏品修復工作中,需要先制定科學合理的修復計劃,然后再按照信息的采集、修復檔案的建立、分析與測試、方案的制定、材料的選擇、異物的清除,到揭褙、加護邊和助條、全色與裝裱這一流程有針對性地進行修復,完成每一件珍貴的書畫藏品的修復工作,進而實現(xiàn)書畫藏品的利用,發(fā)揮其文化與歷史價值。
關(guān)鍵詞:博物館;殘損書畫藏品;修復;利用
書畫藏品的修復是博物館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許許多多的古舊書畫都是經(jīng)過書畫修復工作者的精心修復再現(xiàn)于世的。筆者在博物館工作多年,接觸過很多書畫藏品,它們大多數(shù)由于破損殘缺無法進行展出,只能裝入囊匣長期存放在藏品柜中,這無疑是歷史文化資源的浪費。對殘損書畫藏品進行修復,使其被利用和流傳于世,是書畫文物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1 殘損書畫藏品常見的病害及破損原因分析
1.1 輻射氧化
眾所周知,書畫基本上是由紙張、綾絹、色料以及相關(guān)的輔助性材料構(gòu)成的。書畫藏品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它被博物館用于展覽和宣傳教育,易受到陽光的照射,書畫的載體材料如紙張、綾絹、棉麻、色料就會發(fā)生氧化與光熱反應,造成天然有機材料的氧化,進而生成氧化纖維素,導致纖維結(jié)構(gòu)內(nèi)的水分子流失,出現(xiàn)黃斑、褪色以及酥脆的現(xiàn)象,可謂觸之即破。書畫藏品的色料主要是通過膠料粘貼于纖維上的,而在光的作用下,膠料蛋白會逐漸分解成氨基酸,漸漸失去膠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色料就會發(fā)生化學反應,進而導致書畫藏品出現(xiàn)變色、褪色等現(xiàn)象。以上這些是博物館書畫藏品中最常見的病害。
1.2 煙熏粉塵
曾經(jīng)的天水市多以民居房舍為主,當?shù)鼐用褚虻刂埔?,就地取材,建造泥坯房或磚石泥房,這樣的房屋不僅門窗緊湊冬暖夏涼,安全性極高。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焚香與取暖,會使用大量的麥草與煤炭,因而產(chǎn)生油煙和煙霧。這種物體的主要成分是燃燒粉塵,當其與水汽融合之后就會形成弱碳酸、亞硫酸、亞硝酸等類型的化學凝結(jié)水珠,它們會隨著空氣的流動沉積于書畫藏品的表面,如果再受到高溫高濕或者低溫高濕的影響,書畫藏品的正面和反面顏色就會出現(xiàn)變化,由此而產(chǎn)生的破壞性作用不亞于輻射氧化帶來的破壞。
1.3 堿性與酸性包漿
空氣中飄浮的碳酸、亞硫酸、亞硝酸等的化學凝結(jié)水珠會緩慢進入博物館中,而書畫藏品在懸掛和展覽的過程中,一定數(shù)量的灰塵和微生物就會在無形之中附著于其表面,逐漸形成包漿。包漿是一種積淀產(chǎn)生物,有棱角,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書畫藏品造成磨損,進而加速書畫藏品的老化。與此同時,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微生物還會產(chǎn)生新陳代謝,會蝕咬書畫藏品的紙張纖維、棉麻纖維以及綾絹。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的排泄物還會產(chǎn)生酸化作用,加大了對書畫藏品的酸性損壞,包漿還會使書畫藏品的原貌發(fā)生變化,導致書畫藏品的原始形態(tài)和相關(guān)信息發(fā)生變化。
1.4 裝裱的材料與工藝
博物館書畫藏品的裝裱直接關(guān)系著書畫藏品的美觀性與存世的時間,書畫藏品的裝裱是材料選擇、工藝修復以及保護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材料主要由工具材料、表材和糨糊組成,工藝指的是裝裱的技術(shù)、形式以及過程。從目前的書畫藏品裝裱實物分析中可以看出:書畫藏品的裝裱依然存在著使用材料成本低廉、工具缺乏、糨糊純度不高、技能欠缺、修復方式不當?shù)葐栴}。眾所周知,書畫藏品裝裱的裱邊常以紙質(zhì)為主,可以對書畫藏品起到美化和加固的作用,而為了節(jié)約成本,天地桿多以粗糙木質(zhì)或者芨芨草莖稈來代替,托畫和復背的裱褙紙則以當?shù)爻霎a(chǎn)的麻料和草料纖維為主要原料,其純度低、粗細不均、導致裝裱件在不同的位置出現(xiàn)厚薄不同的現(xiàn)象。同時,裝裱用的糨糊主要為小麥淀粉糨糊,糨糊中含有大量的麩皮,乳化度低,泥沙異物明顯,這些雜質(zhì)的出現(xiàn)勢必會給糨糊的黏性產(chǎn)生影響。在具體的裝裱工作中,使用的裝裱工具因陋就簡,裝裱的裁口和接口處略顯草率。此外,從書畫藏品的資料記載以及后人對書畫藏品的鑒賞分析中還可以看出:書畫藏品在保護和保存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書畫藏品在流轉(zhuǎn)的過程中,盡管古人使用了諸如畫袋、畫盒、畫箱以及專用收藏室等,但是由于畫袋材料低廉、畫盒大小不一、畫箱變形擠壓等方面的原因,書畫藏品保存不當,遭受到一定的損傷。
2 博物館殘損書畫藏品的修復
2.1 信息采集,建立修復檔案
先利用相機完成對書畫藏品整體圖像和局部圖像的拍攝,再將書畫藏品的文獻信息、破損信息儲存于計算機中,將其作為書畫修復的主要依據(jù),并留取現(xiàn)場的第一手資料,建立修復檔案。
2.2 分析與測試
首先,對書畫藏品進行初步的消毒和滅菌,其次對書畫藏品的酸堿程度、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最后測試書畫藏品的紙絹布以及破損的程度。
2.3 確定修復方案
修復方案的確定是對書畫藏品修復工作的綜合性評估,或重新揭裱,或保存書畫藏品的原形態(tài),針對書畫藏品破損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修復方案。明朝的周嘉胄在《裝潢志》中曾明確指出:“遇良工,寧存故物?!币馑季褪牵跁嫴仄返男迯凸ぷ髦幸龅缴髦稚?,要從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角度出發(fā),并能遵循頗為中肯、切中要害的修復原則。
2.4 配備場地及材料
寬敞且明亮的書畫藏品修復環(huán)境,適合且質(zhì)優(yōu)的紙張、綾絹、顏料等材料,對書畫藏品材質(zhì)、形質(zhì)、病害和破損程度的客觀了解,都可以為下一步的修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2.5 異物的清除
書畫藏品的表面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些積塵、蠅屎等的黏附物,這就需要文物修復工作者先裁去裝裱鑲料,再通過軟毛牙刷、純棉毛巾、軟橡皮擦或者面團等清除附著于書畫藏品表面的異物,并用小刀將折裂口和破損口處刮薄,再刮去破洞黑口。
2.6 清洗
在對書畫藏品進行清洗之前,需要先對書畫上面的霉斑、泥跡、筆污進行安全可靠的去除,然后用顏料進行固色,最后用40攝氏度左右的純凈水淋洗,用純棉毛巾吸去水分即可。純凈水淋洗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①可以去除書畫表面污漬,讓附著于紙質(zhì)表面的灰塵、微生物隨著水流消失。②可以有效改善書畫藏品材料的破壞性及酸堿環(huán)境。③通過洗潤對原書畫的載體纖維進行適量的補水,降低書畫材料纖維的老化程度。④方便書畫藏品揭裱,調(diào)整書畫藏品由于破損導致的形態(tài)改變。
2.7 揭裱
通過揭、揉、搓等手法揭去裱褙紙。常言道:“書畫之命,全關(guān)乎揭。”書畫揭裱的重點在于書畫文物修復工作者對材料的了解與掌握。因此,在具體的揭裱過程中要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揭得干凈、到位以及揭不傷等。
2.8 加護邊
對于書畫藏品的托裱,多以搭覆的方式完成,即在畫芯四邊各5厘米的地方涂上糨糊,然后用毛巾吸取托紙上多余的水分,將托紙搭在畫心的背面,再利用排刷,讓托紙和畫心的背部緊緊地貼在一起,在超出畫心四邊的地方從背面加助條,這也叫出局,其目的是保證原作品大小以及形狀的不變。
2.9 加助條和補隱紙
書畫藏品中常見的病害有折裂口、蟲蛀、磨損絮化破損等,此時在作品的背面對以上病害部位加助條和補隱紙,增強折口的耐折性,使修補的地方與原作的厚薄一致。
2.10 全色
在通常情況下對書畫藏品進行全色,一般先采用膠礬水來強化補色部分,然后利用狼毫筆慢慢補全,實現(xiàn)美觀與協(xié)調(diào)性。在全色的過程中,要做到對原作藝術(shù)風格、特點及繪畫技巧了然于胸,最終實現(xiàn)對書畫藏品的修復如新。此外,全色過程中還要遵循用水寧干勿濕、用色寧淺勿深的原則。
2.11 裱裝
對全色完成的書畫進行合理的方裁后,再配以適當?shù)蔫偭翔偨釉跁嫷闹車?,然后覆表被紙,貼到掙墻上,晾曬20天左右,待其完全干透后取下,砑背、裝天地桿,至此修復工作全部完成。
3 博物館殘損書畫藏品的利用
對博物館中所有的書畫藏品都應當進行研究和陳列,以實現(xiàn)書畫藏品的利用價值。但是,殘損的書畫不僅不利于研究和陳列,如果勉強提取,會對書畫藏品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傷。所以,殘損的書畫必須要加以修復之后才能發(fā)揮出更好的利用價值。書畫藏品在博物館中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3.1 陳列展覽
博物館中的書畫藏品應當經(jīng)常處于既被保護又被利用的循環(huán)過程中,如果缺少其中之一,書畫藏品就會失去它在博物館中的意義和價值。陳列展覽是書畫藏品被有效利用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類書畫藏品的陳列展覽活動。在具體的展覽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書畫藏品的時代、地域、流派等交替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它們的利用價值。書畫藏品還應當定期與自然空氣接觸,其目的是對書畫藏品進行吹晾,這對書畫藏品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書畫藏品的展覽時間應當選擇在溫度和濕度適宜的季節(jié),如每年的4—9月份,否則會對書畫藏品的保護帶來一定的影響。
3.2 書畫藏品的研究
之所以對破損的書畫藏品進行修復,是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學術(shù)與審美方面的價值。因此,還需要對書畫藏品進行建檔與編目,以備研究之用。博物館對書畫藏品進行研究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研究一幅畫,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作者的相關(guān)著作以及這幅畫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內(nèi)容。筆者從事書畫文物修復工作多年,積累了許多工作經(jīng)驗,修復過的書畫藏品現(xiàn)如今在博物館的展覽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已經(jīng)完成修復的清代德宗載湉楷書橫批,該書畫藏品字體工整,楷法端正,氣象雍穆,有典型的皇家氣派。清德宗載湉(1871—1908),清朝入關(guān)后第九位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年號光緒,習稱光緒帝,廟號德宗。經(jīng)過天水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揭、補、全之后,該書畫藏品修復完成,現(xiàn)已在定西市安定區(qū)博物館的陳列名單中。另一副是清代左宗棠行書對聯(lián)。左宗棠,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nóng)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lǐng)、洋務派首領(lǐng),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其中一副對聯(lián)煙熏污漬特別嚴重,但是經(jīng)過天水市博物館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努力,這幅極具利用價值的書畫藏品得以修復完成。以上兩位清代書法家的作品十分珍貴,經(jīng)過精心修復之后,已全部恢復原貌,其因藝術(shù)造詣和人文歷史因素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博物館中最有利用價值的陳列展品與書畫藏品。諸多殘損書畫的修復為后人觀賞及研究古代書畫藏品鋪平了道路。
4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書畫修復的根本目的就是對流傳下來的書畫藏品中的破損和存在的病害進行一定的修治,使書畫藏品得到應有的保護,并延長其存世時間。趙樸初曾題:“書畫賴有裝裱助,乃能掛壁增光輝?!泵恳患嫴仄分兴臍v史與文化價值、文獻與材料價值都是非常珍貴的。因此,書畫修復工作者在具體的修復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最小干預、最大信息保留”的原則,這樣才能被稱為科學合理化的書畫藏品修復與利用。
參考文獻
[1]南京博物院.傳統(tǒng)書畫裝裱與修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2]南京博物院.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3]張文軍,陳一珀.西北地區(qū)現(xiàn)存古舊書畫常見病害及保護性修復[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8(4):60-63.
[4]魯湘榮.略述博物館殘損書畫藏品的修復與利用[J].貴州文史叢刊,2002(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