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慧萍
(甘肅省臨夏縣人民醫(yī)院 甘肅臨夏 731800)
梅毒螺旋體是人類性傳播疾病梅毒的病原體。梅毒作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性傳播疾病,不僅會使患者的機體器官受到嚴重損害,還會經(jīng)由母體經(jīng)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侵犯胎兒全身器官系統(tǒng),引起早產(chǎn)、流產(chǎn)、死胎和畸胎或胎傳梅毒[1]。由于梅毒與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相同,會大大增加感染和艾滋病傳播的危險性,因而做好梅毒的檢測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研究不同梅毒檢驗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的準確率,我院開展此項研究。
電腦隨機選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接診的梅毒患者34例作為梅毒組,并隨機選取同時期來我院體檢的健康組患者34例作為健康組。梅毒組34例患者的均符合《性疾病診斷標準》的規(guī)定[2],年齡在20-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4.5)歲;男性18例,女性16例。健康組中的34例患者年齡在18-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2±5.9)歲;男性14例,女性20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差異較小,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事先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檢測前一天晚上做到禁食,次日上午9點集中進行血清采集。將患者的靜脈血抽取3ml以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繼而對采取的樣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進行檢測[3]。檢測方法嚴格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操作,所有檢測試劑盒均為合格產(chǎn)品。其中ELISA試劑盒為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TURST試劑盒為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TPPA試劑盒為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4]。
本次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敏感性、特異性、陽性檢出率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5]。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陽性檢測率為(97.06%)、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的陽性檢測率為(88.24%)、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檢測率為(85.29%)。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不同檢測方法的結果比較
三種檢測方法的敏感度分別為98.22%、88.01%、96.88%;特異度分別為92.33%、94.77%、81.11%,詳細數(shù)據(jù)見標2:
表2 三種檢測方法的敏感度、特異度比較
近年來,全球的梅毒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國梅毒的感染率和發(fā)病率呈現(xiàn)直線上升的趨勢。梅毒作為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性傳染病,由于該病潛伏期長短不等、臨床表現(xiàn)復雜,可感染人體的多種器官并產(chǎn)生多種臨床表現(xiàn)[6]。梅毒螺旋體對人體的致病性和危害一直備受關注,其主要通過侵犯皮膚黏膜、眼、神經(jīng)、骨骼、心血管等器官造成多系統(tǒng)病變,一旦延誤治療,將會對患者產(chǎn)生不可逆的損害。目前,梅毒在人類性傳播疾病中居于首位,如何有效控制和預防梅毒,已成為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7]。因此,在蛋白或者核酸水平建立梅毒的快速、高靈敏檢測方法對梅毒的預防、治療及預后至關重要。
隨著生物技術和免疫學的不斷發(fā)展,免疫學檢測方法與技術不斷應用于梅毒的檢測當中。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三種梅毒檢驗方法各有其優(yōu)劣,ELISA的敏感度最高,TRUST的特異度最高。其中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是當前臨床檢測及初篩梅毒的主要方法,但受氣靈敏度的限制,存在誤診,仍然需要后續(xù)分析才能做出判斷[8]。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為梅毒的初篩試驗,操作簡便、成本較低,可以實現(xiàn)快速診斷,適用于基層推廣和人群調查[9]。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采用梅毒螺旋體天然抗原作為診斷抗原,不受生物因素影響,具有更高的特異性。但由于梅毒螺旋體至今仍然不能實現(xiàn)體外人工培養(yǎng),抗原來源難度較高,加上該試驗試劑盒成本高,不能自動化,方法受主觀判斷影響,使得其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0]。
因此,三種梅毒檢測方法各有其優(yōu)勢,在臨床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將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以保證最佳的準確率,提高梅毒的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