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苗妙
習作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表述為:寫話,即讓學生用書面文字記錄口頭語言。課標從興趣、內容和表達上對寫話教學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口語向書面語轉變的關鍵期。其中,第一學段是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過渡的銜接轉換階段,教師要特別重視第一學段的寫話教學,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
一、情感共振,喚醒學生的寫話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睂W生的寫話要先有話可說,這需要學生主動去關注生活。在低年級,觀察對于學生必不可少。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和能力是需要引導和訓練的。教師可以從有意識和無意識兩個方面影響學生。
1.充分利用課文里提供的情境進行有意識滲透。一上的《四季》課后習題: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仿照課文說一說。一下《我多想去看看》課后習題:以“我多想……”開頭,寫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學交流。二上語文園地三出現(xiàn)了第一次正式的寫話,關于自己喜歡的玩具。這些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通過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生活。
2.通過師生日常交流進行無意識滲透。春夏秋冬,花鳥魚蟲,身邊的一切都是可以分享的。雨滴落在樹葉上,仿佛在演奏一場美妙的音樂會;蜜蜂飛到教室里,仿佛進入了巨人國的小勇士;知了在窗外的樹上“知了,知了”,仿佛在為學生們的寫話配上背景音樂……教師主動和學生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實現(xiàn)情感共振。久而久之,學生受教師的影響也會更加留意生活、分享生活。有的學生分享:窗外的爬山虎似乎是被班上的故事吸引了,忍不住將頭探到了教室里;小螞蟻也想和我一起寫字,它都爬到了我的手指上……生活是一本巨大的書,關注生活、主動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眼睛能看到更多,心里可以感受到更多,自然也就有了更強的寫話意識。
二、化簡為繁,積累學生的寫話素材
關注生活,能讓學生寫話有話可寫。豐富的感知則能讓學生的寫話寫得更好。寫話是文字的集合,需要有準確的字、豐富的詞、形象的句、相聯(lián)系的章。
有一種觀點: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學到的文章是相對較少的,要增加課外信息的攝入,要大量地讀。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寫話素材的積累不能脫離日常的語文教學,要在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語文素材的基礎上再拓展課外的語文資源。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教材第一學段的課文淺顯易懂,文中的語句精妙、句式優(yōu)美,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一上的《小小的船》里有“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項鏈》里有“藍藍的、又寬又遠、又長又軟”等詞,朗朗上口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形容詞,這樣的短語感受也在后面的課文中復現(xiàn);一下《怎么都快樂》里有“踢足球、講故事”,二下的《祖先的搖籃》里有“摘野果、掏鵲蛋”等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動賓結構的短語……總之,課文里蘊含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能極大豐富學生的語料庫。
除了詞匯之外,課文中還有規(guī)范的句式可以幫助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句式的反復出現(xiàn)更加強了學生的印象。一上的《項鏈》中“大海,藍藍的,又寬又遠。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語言簡單,特點明確,畫面豐富,易于模仿;一下的《荷葉圓圓》中,第2~5自然段結構相似,這樣的句式能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描述場景;二上《黃山奇石》中用“好像、真像”等不同的句式幫助學生進行表達。文從字順,潤物無聲,這樣的語文要素設計還有很多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去細細挖掘。教材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第一學段要化簡為繁,讓學生和文本共振,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落實素材的練習和積累。
三、具象思維,逐級組織寫話素材
寫話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從感知、組織到表達的過程,三者作為寫作的支架,缺一不可。當感知的過程被喚醒,就要有相匹配的組織和表達能力作為寫話之樹的生長支架。
1.幫助學生搭架子,由小入手。在拼音學習結束之后,筆者在班級開展了“每日一句話”的活動,即讓學生每天寫一句完整的話,內容不限,字或拼音都可以,寫完不要忘記加上標點符號。沒有強制要求,這在最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畏難情緒。第二天請學生自愿在班級分享。分享這個行為可以增強學生的表現(xiàn)欲,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同時,這一活動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字詞。
2.具像思維,讓學生學習語言建構的方法。思考屬于高級思維活動,寫話內容的創(chuàng)作過程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學習語言建構的方法。
以二下“寫寫自己的好朋友”為例。教材的提示語指向明確,層次清晰:他是誰?他的樣子?你們會一起做些什么?在幫助學生梳理好寫作要求之后,我們一起在腦海中確定自己的好朋友是誰,然后把他的名字寫在紙上,我在黑板上寫上“我的朋友”的名字。接著我們一起分析好朋友的樣子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寫。學生很快就想到了眼睛、鼻子、嘴巴……學生想一個,我在黑板上寫一個。接著,我讓學生思考這些該怎么寫具體。以眼睛為例,有的學生想到了“圓圓的”,有的想到了“黑寶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想的角度要豐富。教師將思維的過程可視化,接下來讓學生仿照剛才聯(lián)想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思維導圖,完成寫話,體現(xiàn)了寫話教學由教到扶到放的過程。
具象思維,建構的過程清晰,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同時,語匯的進一步聯(lián)想讓寫話的篇章難度分割為句的難度。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提升學生獨立完成寫話的能力。
四、練評結合,落實寫話的能力
興趣可以讓學生產生短期的動力,方法可以讓學生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途徑,但是學生的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持續(xù)性的督促。規(guī)律性的練評結合,才能不斷提升寫話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寫話做出及時評價與反饋,更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我通過得星數(shù)來評價學生的完成質量,激勵效果明顯。學生認真完成的一段寫話,寫出的是學生對事物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師對學生的寫話開展多樣化的評價,更能激發(fā)學生內驅力。如,有學生寫了一首詩,我的評語是以“看到你的寫話,我仿佛感受到了……”為結構的小詩,學生一整天都在為這樣的評語興奮。
除了教師評價,同學之間的互評及分享也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我在班上開展同桌互相閱讀,小組閱讀后推薦閱讀,班上投影展示,QQ群優(yōu)秀作品分享等多種形式的分享,極大提升了學生寫話的自信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jù)表達的需求,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教師通過激發(fā)興趣的游戲、直觀的文本內容、多樣化地示范、科學且規(guī)律地強化、持續(xù)地反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將文本規(guī)律和學生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給學生搭好寫話的支架,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