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波
2021年9月2日,第48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yī)院的護士長胡敏華獲得本項榮譽。獲獎以后,她的生活好像沒什么不一樣,仍是忙個不停:從前忙病人的事,現(xiàn)在還要忙一些病人之外的事。以至于當被問到現(xiàn)下最想做什么的時候,她脫口而出的就是想好好睡一覺??磥恚瑢@位半生致力于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環(huán)境的護士來說,應付病房外的事情要累得多。
獲獎后的短短幾天,互聯(lián)網(wǎng)上就多了許多關于胡敏華的視頻與照片。隔著一層虛擬的壁障,胡敏華看起來很嚴肅,但只要接觸過真實的她,就會發(fā)現(xiàn)那不過是一個錯覺。
接受采訪的那天下午,胡敏華剛參加完一個學術會議。她穿了一條長度到膝蓋的修身連衣裙,雖然沒穿工作裝,但雙手交握在腹前,快步走過醫(yī)院走廊的樣子,依稀讓人看見她平時工作的狀態(tài)。胡敏華一邊走,一邊和同事溝通工作上的事。也許是工作習慣使然,她說話的聲音不大,卻吐字清晰,一點也看不出急躁。
胡敏華確實是有些疲憊的,但這也許是她的常態(tài)。作為連接艾滋病患者和醫(yī)院的橋梁,她已經(jīng)兢兢業(yè)業(yè)地堅持了二十多年。
2021年春節(jié)前夕,江西省各地的艾滋病患者都來南昌市第九醫(yī)院復診取藥,診室前每天都排著長隊。一天中午下班打卡時,門診大廳的一個大爺高興地叫住胡敏華,用很不標準的普通話跟她說著感激的話。胡敏華一時間沒認出大爺來,直到大爺說了許多他住院時的情況,還說感謝她去年送的棉被,這才讓她想起來。胡敏華有時會感到慚愧,很多病人返院復診時,她雖然能很熟練地和他們交流溝通,但總是記岔他們的名字。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她在微信、手機上儲存病人信息時都會備注上姓名、地域和特征。
事實上,胡敏華和很多艾滋病患者都保持著如朋友一般的聯(lián)系。她手機里存著一千多個病人的聯(lián)系方式,還有五十多個微信群。病人們向她匯報病情進展,詢問治療建議,訴說自己患病后的痛苦和生活中讓人高興的事情。有些話病人無法對親人說出口,他們選擇向胡敏華傾訴。這時候,胡敏華對病人來說儼然是比親人更親近的人。
同樣是在春節(jié)前,一位九年前確認感染艾滋病的小伙子前來醫(yī)院復診,頭天晚上就在微信上和胡敏華聯(lián)系說好久不見,想見面聊聊。原來,小伙子這次回家要準備結婚了。小伙子剛患病那年只有二十歲,恐懼、絕望、沮喪包圍了他。后來,他在外地工作時認識了同為艾滋病患者的女朋友。胡敏華看著兩人這幾年在外地相互幫助、支撐,看著小伙子經(jīng)過近十年的成長,蛻變?yōu)橐粋€自信、懂事、善良的大小伙,她感到欣慰不已。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走過寒冬,邁向新生。希望有緣同行的你我肩并肩,永遠在一起努力加油!”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胡敏華除了用醫(yī)學手段為病人緩解痛苦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病人過好每一天,不管病人在不在她的眼前。
在胡敏華的職業(yè)生涯中,她不是一開始就與艾滋病離得這么近的。1988年,20歲的胡敏華成了南昌市第九醫(yī)院的一名護士,八年后,她憑借自己精湛的專業(yè)技術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被任命為婦產(chǎn)科護士長。又四年之后,南昌市第九醫(yī)院被確定為江西省艾滋病治療中心,新成立的艾滋病門診急需醫(yī)護人員,人從哪兒來?當然是從醫(yī)院各部門抽調(diào)。
關于當初為什么接手艾滋病門診護士長這一工作,胡敏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太說得清了。也許是正當壯年,內(nèi)心舍我其誰的豪氣激勵了她;也許是當時艾滋病防治在國內(nèi)一片空白,身為一線工作者的事業(yè)心鞭策了她;也許是在眾人聞“艾”色變,連醫(yī)護工作者都無法正視艾滋病的情況下,醫(yī)者父母心的慈悲支持了她……同事們看到的是,胡敏華很快就冷靜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隔行如隔山,新成立的艾滋病治療中心只有一塊牌子,大部分醫(yī)護人員對艾滋病所知甚少,醫(yī)院既沒有工作規(guī)程,也沒有現(xiàn)成的工作制度,而這些,都需要胡敏華這個護士長帶頭摸索。
第二年,南昌市第九醫(yī)院收治了首例艾滋病患者。救護車送來時,病人全身皮膚潰爛,已經(jīng)找不到血管在哪兒。要給他輸液,只能切開靜脈,而這極有可能產(chǎn)生職業(yè)暴露。正當大家犯難時,胡敏華沒有絲毫猶豫,拿起靜切包坦然地協(xié)助醫(yī)生完成了全程操作。
自接手艾滋病護理至今的二十多年里,胡敏華不僅不斷學習新的艾滋病護理相關知識,為了更好地關懷病人和病人家屬的心理健康,她還專門去考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因為她知道,對艾滋病患者來說,治療他們的心靈和治療他們的身體一樣重要。
一天,一位姓胡的病人被送到南昌市第九醫(yī)院,之后卻沒有家人來看望。病痛的折磨與親友的疏離讓這個病人失去求生意志,但胡敏華勸他:“你姓胡,我也姓胡,我們幾百年前是一家。你之前的情況我了解了一些。這個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消沉下去。打起精神來,我們要一起去挑戰(zhàn)它!”胡敏華坐在他的病床前,和他聊家常、聊病情,給他講其他病人的勵志故事,還讓其他病房的病人給他加油打氣。兩個月后,病人的心結漸漸打開,他的家人也在胡敏華鍥而不舍的勸慰下消除戒心,將病情得到控制的病人接回了家。
胡敏華面對病人時沒有隔閡,沒有距離。她為病人輸液抽血,在病人手臂上來回揉搓;看到病人的衣扣沒有扣好,她俯下身幫他們扣好衣扣;她每天在各個病房來回穿梭,伸手觸碰每一個病人的額頭。這種零距離的關愛,成了治愈病人心靈的良藥。
醫(yī)院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等著胡敏華,她常年是部門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那一個。這也意味著,她壓榨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但家人卻始終如一地站在她身后支持她,這讓她既感激,又愧疚。
南昌市第九醫(yī)院收治第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時候,胡敏華的先生正巧遭遇車禍,左手骨折,在別的醫(yī)院住院。胡敏華那會兒沒法陪在先生身邊。先生出院后,左手功能沒能恢復完全,胡敏華因此愧疚至今。畢竟她是專業(yè)人員,如果她能在先生身邊多照顧一下,興許先生受傷的手會恢復得更好一些。
一年除夕夜,胡敏華因為值班,趕不上家里的年夜飯,她母親只好給她送飯來。病房里,胡敏華接過母親手里的飯盒,一個勁地把菜夾給病床上一個被家人遺棄的頭發(fā)花白的病人。那病人雙眼含淚,顫抖著對胡敏華母親說:“你是護士長的媽媽呀,謝謝你哦,生了這么好的女兒?!碑敃r,胡敏華的母親沒說什么,只是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責備過女兒只顧病人不顧家了。后來,每逢周末,胡敏華的母親還經(jīng)常和女兒的同事們前往社區(qū),給居民講解防病知識,做健康指導。老人說:“女兒的工作很不容易,與其站在遠處為她擔心,不如和她站在一起,這樣我心里會更踏實?!?/p>
在胡敏華的身邊,還有很多人像她母親這樣,從對艾滋病工作的不理解,到主動了解,再到積極參與。這幾年,胡敏華又開始嘗試利用網(wǎng)絡平臺和病人及家屬進行互動。她先后開通“與艾滋病為鄰”微博和“與艾滋為鄰”微信公眾號,她每天在網(wǎng)上記錄病房發(fā)生的事、遇見的人,她親切地稱呼病人們?yōu)椤癆友”。
胡敏華用這樣的方式幫助他人,為他人帶來改變,再通過他們?nèi)椭嗟娜?,這是她認為最充實的人生。
編輯 斯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