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2月6日,《安徽文獻總目》新書發(fā)布暨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該書基本摸清了安徽古代文獻家底,是安徽鄉(xiāng)邦文獻整理出版與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必資參考的“總賬本”。
《安徽文獻總目》是淮北師范大學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傾力打造的標志性學術成果,也是安徽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省古籍辦、黃山書社三家古籍整理研究、編輯出版機構精誠協(xié)作推出的出版精品。該書著錄自周代至清末民國初年學者的著述,時段既長,范圍亦廣,巨細必錄,力求完備,全面展示了安徽古代文化風貌。
《安徽文獻總目》16開6巨冊,近600萬字,獲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專項資助。該書是牛繼清教授團隊甘坐冷板凳,十余年辛勤努力的勞動結晶。十多年來,他們查閱數(shù)百種各類文獻資料,跑遍國內主要圖書收藏單位,同時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資源,調查海外圖書收藏,完成了這部高質量的大型地方文獻工具書。
安徽文獻的著錄,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經(jīng)《安徽文獻總目》調查統(tǒng)計,現(xiàn)有文獻記載表明,自周朝至清朝末年,安徽歷代約有13000余名學者、文人曾經(jīng)有各種不同體裁形式的著述33000余種,其中有5700余人的近17000種著述以各種不同的傳本(稿本、刻本、鈔本、輯佚本)形式留存至今,以《中國古籍總目》統(tǒng)計的中國古籍約20萬種而論,則現(xiàn)存安徽文獻占到了全國古籍總量的8.5%,比重相當大,充分體現(xiàn)了安徽文獻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文獻總目》著錄了為《中國古籍總目》脫漏或疏誤的安徽文獻3000余部,涉及1300余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