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劍
于藏書票,我不大懂得,只是見朋友有玩藏書票的,也就對此有所關注。我早就在網絡上關注倪建明先生。他所設計的藏書票,我也未曾收藏,只是在網上隨意看看,覺得很有意思。
2014年5月,我去蕪湖,桑農兄陪我逛舊書店,店主拿出倪先生設計的藏書票,凹凸有致,與平時所見到的藏書票大不相同,據說在網上賣得很好。
那天傍晚,桑農兄跟我沿著鏡湖邊散步,在一棟建筑邊停下。他說倪先生就在這里辦公,早上來,晚上回家??纯磿r間,已是五點鐘了,就沒再聯(lián)系叨擾。
此后的連續(xù)三屆民間讀書年會上,都跟倪先生相遇。最初的交流是在株洲讀書年會上,他帶了不少藏書票,送給朋友們。最后一天,他問我,你有沒有我的藏書票?“沒有,”我說,“下次年會上吧?!?/p>
好友崔文川設計的藏書票,制作簡單,卻有內涵,我稱之為“普及版”。倪先生設計的藏書票,講究工藝,做起來復雜,我稱之為“專業(yè)版”。他們代表的是藏書票的兩個方向。
在第十三屆全國讀書年會上,倪先生再次來參會。我知道他為讀書年會也做了一枚藏書票,只是刻字的時候,廢了。后來重新做了一張,但年會的現場沒有見到。他解釋說:“時間來不及,還沒有完全干,我用電吹風吹了一下,表面干了,里面應該還沒干?!蹦菑垙U票,有一個老板要買去,倪先生不肯。“這是為讀書年會做的票,我怎么能賣?如果想賣,直接給組委會好了。”做事認真、認理。我知道一些藝術家,遇到這等好事,是怎肯錯過的。這次年會上,還有一個藏書票高峰論壇,首先是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藏書票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沈延祥先生介紹藏書票,其后,倪建明、崔文川也相繼發(fā)言,共同傳播藏書票藝術。
倪先生說,國內的藏書票設計者,把版畫跟藏書票結合在一起,看上去很好。但國際上很少有這樣的做法,市場也小?,F在的倪先生參加藏書票活動,主要是參加國際上的交流,國內的倒是交流少了。因此,倪先生的藏書票設計視野與不少設計師迥異。
一天晚飯之后,我到倪先生房間聊天,他送我藏書票。他滿腹都是藏書票的故事。對于藏書票,不只是當作藝術品來看待,更當成一種與書相關的生活方式?!霸谖鞣?,藏書票都是精英玩的,一般人玩不起?!边@句話從側面反映了很多人之所以熱衷于藏書票,實在是不懂這其中的藝術。
后來,我有一次到復旦大學,專門去拜訪了倪先生。倪先生還送我一冊《雕刻水墨:倪建明版畫》。這本書里有藝術家的評論,有作品展示,內容很豐富。其中,安徽師范大學教授鄭震在《中國特色的藝術品牌》里說,他的作品是對徽派版畫的傳承與發(fā)展,對采用外來技法的熔鑄,二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但其基本點是立足于民族的傳統(tǒng)。這也是倪先生設計藏書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