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望海潮》一詞,柳永是借“夸”杭州來“夸”杭州的主政官孫何的主政有道、治理有方及與民同樂;與此同時,柳永還通過“夸”這個言辭,形象而又直觀地展現(xiàn)了自己卓越的文學(xué)才華,從而達(dá)到了委婉地舉薦自己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望海潮》;詞眼;夸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年輕的柳永從家鄉(xiāng)福建崇安前往北宋都城汴京應(yīng)試,途經(jīng)錢塘(今浙江杭州),想要謁見兩浙轉(zhuǎn)運使孫何,就寫了這首詞進(jìn)獻(xiàn),意欲自薦。
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在成名之前都曾有過類似的舉動。若能得到當(dāng)時的文壇大佬或官場顯宦的肯定或提攜,哪怕是一兩句的點評,他們便可聲名遠(yuǎn)播,乃至于躋身仕宦。孟浩然獻(xiàn)詩于張九齡,白居易獻(xiàn)詩于顧況,朱慶余獻(xiàn)詩于張籍,其動機(jī)皆與柳永相似。
宋太宗時于各州設(shè)轉(zhuǎn)運使,“處理各地方財政,除諸州度支經(jīng)費外,悉輸京,勿占留”(錢穆《國史大綱》),轉(zhuǎn)運使除掌握一州或數(shù)州財賦外,還兼領(lǐng)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zé)。也就是說,轉(zhuǎn)運使已成為地方之最高行政長官之一,柳永獻(xiàn)詞于孫何,也算是獻(xiàn)對了對象,至于效果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首干謁詞倒是經(jīng)歷了時間的檢驗,流傳了下來,并成為吟詠杭州的經(jīng)典名篇。
講授《望海潮》一詞,筆者認(rèn)為,我們教師可以通過詞的最后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的“夸”來厘清詞脈,引導(dǎo)教學(xué)?!翱洹?,應(yīng)是這首《望海潮》的詞眼,此兩句的意思是“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繪下來,等到去朝廷任職的時候,您就可以向同僚夸耀一番了”,夸什么呢?自然是夸杭州的美好景色了。
為什么說“夸”是詞眼呢?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詞眼”,常用的工具書中雖查不到“詞眼”一詞,但可以查到什么是“詩眼”,《辭源》解釋云:“唐人五言詩,工在一字,謂之詩眼?!髞硪仓溉娭凶罹屎完P(guān)鍵性的詩句?!庇纱丝芍?,“詩眼”可以是一字,也可以是一句。詞與詩僅存體裁之別,“詞眼”與“詩眼”的內(nèi)涵當(dāng)無不同?!锻3薄方Y(jié)句的“夸”字,雖談不上最精彩,卻可以說是最關(guān)鍵性的字,是詞眼,亦是文心。我們只要了解了柳永的創(chuàng)作意圖,就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了。
柳永,其實是借“夸”杭州來“夸”杭州的主政官孫何的主政有道、治理有方及與民同樂;與此同時,柳永還通過“夸”這個言辭,形象而又直觀地展現(xiàn)了自己卓越的文學(xué)才華,從而達(dá)到了委婉地舉薦自己的目的。
一言以蔽之,柳永借“夸”杭州而“夸”孫何;日后呢,孫何在同僚面前借“夸”杭州而“自夸”:從這個層面講,“夸”為詞眼,則毫無疑義。弄清了這個“綱”,綱舉則目張,余下的問題,教師只需和學(xué)生一起弄清楚柳永具體“夸”了杭州的哪些方面,以及他又是怎么“夸”的,效果如何,這首詞就應(yīng)該是講授到位了。
那么,柳永“夸”了杭州的哪些方面呢?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其實也就看出了柳永的選材功夫與贊美技巧了。詞的上片,若能抓住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個小綱,我們就可以厘清文脈,綱舉目張。詞人用三句話十四個字先對杭州來個總“夸”:首句“東南形勝”四字,夸杭州地理位置重要;次句“三吳都會”,則夸杭州社會條件優(yōu)越;三句“錢塘自古繁華”,再夸杭州長期繁盛的歷史。上片余下的文字,則是緊扣“形勝”“都會”與“繁華”這三個方面展開鋪敘,進(jìn)行細(xì)描。
換句話說,詞的上片,柳永即是從上述這三個方面來繪杭州,贊杭州,夸杭州。若是用散文筆法,下文應(yīng)要依次扣住“形勝”“都會”與“繁華”這三個方面進(jìn)行鋪敘,從而與前面的總括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逐一呼應(yīng)。本詞卻是先扣“都會”,再應(yīng)“形勝”,與散文筆法略有不同。這或許是受詞的格律影響所致,我們且不去管它。不過,詞人用筆倒是均勻,每方面都用了三句話:“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三句扣“都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三句扣“形勝”;“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三句扣“繁華”。采用賦體,逐層夸耀,形容得體。
而自古夸杭州,沒有不夸西湖的,柳永亦不例外。詞的下片,柳永就緊扣西湖與西湖游人而寫,著意夸西湖之美與西湖游人精神之愉悅。這一點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用筆極為相似,《醉翁亭記》的二、三兩段為: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記》的這兩段文字概括起來,就是四字“景美”與“人樂”。柳永的《望海潮》下片亦是如此,“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句,寫西湖美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贝稳洌瑒t寫游人精神之愉悅。
如同《醉翁亭記》寫到太守,《望海潮》也寫到主政官,且都是與民同樂?!扒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則最終歸結(jié)到夸杭州的主政官孫何,三句十四個字就塑造出一位風(fēng)流顯赫而又富有親和力的地方長官形象。一個“擁”字,足見其得人心,順民意;至于“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實是陶醉于景美人樂,所轄之地百姓生活的祥和與富足?!爱惾請D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杭州如此繁榮太平的景象,自然是可以在同僚面前好好夸耀一番的了。
高手的吹捧,在于不動聲色,在于含蓄委婉與熨帖。年輕的柳永,便是如此的高手。
所以說,抓住了“夸”,就抓住了該詞的靈魂。
(作者:舒敬東,安徽省黟縣中學(xué)高級教師)
[責(zé)編張應(yī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