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圓錐曲線綜合題方法靈活多變,運算過程復雜,許多學生解題思路受阻,處理關鍵點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掌握解題思路的構建過程,積累相應的解題經驗,使用恰當?shù)慕忸}方法、簡化運算過程,就會有效地突破這一難點.
關鍵詞:圓錐曲線;邏輯推理;優(yōu)化運算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4-0019-04
收稿日期:2021-09-05
作者簡介:胡貴平(1978-),男,甘肅省天水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FQ)]
圓錐曲線綜合題涉及知識點多,對邏輯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要求較高,許多學生對含參代數(shù)式的運算缺乏預判,盲目機械地運算,算理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如何從題目中的一些已知條件突破,將結論進行相應的轉化,尋找到最簡便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呢?
一、強化邏輯推理
充分理解圓錐曲線圖形性質的基礎上,從揭示幾何規(guī)律入手,以幾何推理為基礎,借助幾何直觀,建立條件與結論之間可操作的算法,形成解題的思維路線圖,通過數(shù)值的合理運算探尋到量的關系,從而突破求解.
1.從結論著手,執(zhí)果索因
探索結論成立所滿足的條件,即結論成立意味著什么,通過等價轉化,還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與條件之間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轉變?yōu)閷で笞兞恐g的關系,通過邏輯推理找到問題的切入點,把結論和已知條件逐步接近.
例1 已知橢圓C:x216+y212=1的右焦點為F,右頂點為A,離心率為e,點P(m,0)(m>4)滿足條件FAAP=e.
(1)求m的值;
(2)設過點F的直線l與橢圓C相交于M,N兩點,記△PMF和△PNF的面積分別為S1,S2,求證:S1S2=PMPN.
分析 (1)m=8;
(2)如圖1,著眼于問題,要證S1S2=PMPN,這是一個幾何特征,怎么轉化成代數(shù)關系?注意到S1S2=12PFPMsin∠MPF12PFPNsin∠NPF,所以只需證sin∠MPF=sin∠NPF,即只需證∠MPF=∠NPF,從而問題轉化為只需證kMP=-kNP.這樣新的目標就是證明kMP+kNP=0.由于直線l的方程是y=k(x-2),變成了證明k(xM-2)xM-8+k(xN-2)xN-8=0,將式子化簡得kxMxN-10k(xM+xN)+32k(xM-8)(xN-8)=0,直線l與橢圓C的方程聯(lián)立,由韋達定理可得xM+xN,xMxN.因為直線l斜率是否存在不確定,所以還應該考慮斜率不存在的情況.
2.從條件出發(fā),由因導果
準確把握條件中的信息,即條件意味著什么,這些條件通過等價轉化,還可以得出什么,幾個條件之間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多角度地用代數(shù)運算刻畫幾何關系,通過邏輯推理有效提煉整合解題信息.
例2 (2018全國新課標Ⅲ卷文)已知斜率為k的直線l與橢圓C:x24+y23=1交于A,B兩點.線段AB的中點為M(1,m)(m>0).
(1)證明:k<-12;
(2)設F為C的右焦點,P為C上一點,且
FP+FA+FB=0.
證明:2|FP|=|FA|+|FB|.
分析 (1)從條件出發(fā),斜率為k的直線l與橢圓C:x24+y23=1交于A,B兩點.通過聯(lián)立方程,根據(jù)Δ>0以及韋達定理得出xA+xB=2,yA+yB=2m,化歸成斜率k的不等式,從而求得斜率k的范圍.挖掘兩個條件之間的關系,涉及中點弦問題,很容易想到點差法,根據(jù)M(1,m)在橢圓內,可求得斜率k范圍.除這兩種通法外,還可以應用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2)FP+FA+FB=0可轉換為FP+2FM=0,由
M(1,m),F(xiàn)(1,0),可得點P的坐標為(1,-2m).從另一個角度看
FP+FA+FB=0,顯然點F為△ABP的重心,由三角形重心坐標公式易得點P的坐標為(1,-2m).由點P在橢圓上,得出m=34,進而求得斜率k,將直線l的方程與橢圓方程聯(lián)立,求出A,B兩點的坐標,再由兩點距離公式求得.
圓錐曲線綜合題解題思路的構建,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不同表征形式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將條件或結論中的幾何特征(線段長度、面積、角、斜率)轉化成代數(shù)形式,而轉化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相關知識,更需要強化邏輯推理,提高一類問題的可辨別性和穩(wěn)定性.
幾何特征轉化為代數(shù)關系,具體來說轉化為坐標表達,直線AB與曲線相交于兩點,設A(x1,y1),B(x2,y2),以AB為直徑的圓過原點,等價于OA⊥OB,坐標表示為x1x2+y1y2=0;遇到A,B,M三點共線,等價于kMA=kMB;共線線段比例問題,通過向量坐標表示出共線成比例的關系,找到參量的關系式;共線線段乘積問題,利用弦長公式或直線參數(shù)方程中參數(shù)的幾何意義;遇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高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表示,底用弦長公式表示,盡量將底選在坐標軸或與坐標軸平行的直線上;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可分割成兩個三角形,特殊的四邊形,如對角線互相垂直或菱形,可以轉化成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再用弦長公式. 積累常見幾何特征代數(shù)化方法,無疑可化解入手難的障礙.
二、優(yōu)化數(shù)學運算
學生對運算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遇到計算復雜的問題,心理脆弱,不敢算、也不愿意去算,選取的方法不得當,會導致計算過程復雜,數(shù)學運算一定要明確算什么,怎么算,掌握一些計算技巧,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1.數(shù)形結合,優(yōu)化數(shù)學運算
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數(shù)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但是解析幾何歸根結底解決的是幾何問題,借助形的幾何直觀來闡明數(shù)之間的某種關系,把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與直觀的幾何圖形結合起來,不但可以拓寬解題思路,而且還能避免繁雜的計算和推理,簡化解題過程.
例3 直線l:y=k(x-2)與雙曲線x2-y2=1(x>0)的右支交于A,B兩點,則直線l的傾斜角的范圍是.
解法1 由y=k(x-2),x2-y2=1,得(1-k2)x2+22k2x-2k2-1=0.因為直線l與雙曲線的右支交于A,B兩點,所以Δ=(22k2)2+4(1-k2)(2k2+1)>0,x1+x2=-22k21-k2>0,x1x2=-2k2-11-k2>0,
即k2+1>0,k2-1>0,k2-1>0,解得k>1或k<-1.所以直線l的傾斜角的范圍是(π4,π2)∪(π2,3π4).圖2
解法2 直線l:y=k(x-2)恒過定點(2,0),但不垂直于x軸,雙曲線x2-y2=1(x>0)漸近線為y=±x,如圖2,數(shù)形結合可得k>1或k<-1.所以直線l的傾斜角的范圍是(π4,π2)∪(π2,3π4).
2.應用定義,優(yōu)化數(shù)學運算
圓錐曲線的定義不僅是推導圓錐曲線方程及性質的基礎,而且也是解題的重要工具,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解題效率.
例4 (2015年浙江文)橢圓x2a2+y2b2=1(a>b>0)的右焦點為F(c,0)關于直線y=bcx的對稱點Q在橢圓上,則橢圓的離心率是.
解法1 設Q(x0,y0),則y0x0-c·bc=-1,y02=bc·x0-c2,解得x0=c(c2-b2)a2,y0=2bc2a2.點Q在橢圓上,所以c(c2-b2)a22a2+2bc2a22b2=1,即a4=c2(c2-b2)2a2+4c4.
整理得(a2-2c2)(a4+a2c2+2c4)=0,所以a2=2c2,e=22.
解法2 記右焦點為F′,因為點Q是點F關于直線y=bcx的對稱點,所以直線y=bcx垂直平分線段MF.又因為點O是FF′的中點,所以直線MF平行于直線y=bcx,所以tan∠QF′F=bc,∠F′QF=90°,不妨設QF=bt,QF′=ct(t>0),所以點M在橢圓上,2a=QF+QF′=(b+c)t,2c=F′F=(bt)2+(ct)2=at,所以ca=ac+b,即a2=c2+bc,b=c,所以e=22.
3.二級結論,優(yōu)化數(shù)學運算
圓錐曲線的二級結論很多,靈活運用一些簡單的結論,如圓錐曲線中的垂徑定理,拋物線焦點弦的性質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減少運算步驟,使解題思路簡明,更加合理化.
例5 (2014年全國新課標Ⅱ卷理) 設F為拋物線C:y2=3x的焦點,過點F且傾斜角為30°的直線交C于A,B兩點,O為坐標原點,則ΔOAB的面積為().
A. 334B.938C.6332D.94
解法1因為拋物線y2=3x的焦點坐標為F(34,0), 所以直線AB的方程為y=tan30°(x-34).
由y=33(x-34),y2=3x,得16x2-168x+9=0,所以x1+x2=212.所以弦長AB=x1+x2+32=12.
又點O到直線AB:4x-43y-3=0的距離d=
342+(43)2=38, 所以SΔOAB=12×12×38=94,故選D.
解法2 根據(jù)拋物線焦點弦的性質S△OAB=p22sinα,其中α為直線l的傾斜角,S△OAB=(32)22sin30°=94,故選D.
4.平面幾何,優(yōu)化數(shù)學運算
解析幾何的本質特性是“幾何性”,要善于捕捉曲線的幾何特征,靈活應用平面幾何的性質,如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內角平分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圓的有關定理等,不僅能簡化運算,還能充分感受到平面幾何的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6 (2019年江蘇文) 如圖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橢圓C:x2a2+y2b2=1(a>b>0)的焦點為F1(-1,0),F(xiàn)2(1,0).過點F2作x軸的垂線l,在x軸的上方,l與圓F2: (x-1)2+y2=4a2交于點A,與橢圓C交于點D.連接AF1并延長交圓F2于點B,連接BF2交橢圓C于點E,連接DF1.已知DF1=52.求點E的坐標.
圖3
解法1由題知,橢圓C:x24+y23=1,a=2,因為AF2⊥x軸,所以點A的橫坐標為1.將x=1代入圓F2的方程x-12+y2=16,解得y=±4.
因為點A在x軸上方,所以A(1,4).又F1(-1,0),所以直線AF1的方程為y=2x+2.
由y=2x+2,x-12+y2=16,得5x2+6x-11=0,解得x=1或x=-115.
將x=-115代入y=2x+2,得y=-125,因此B(-115,-125).又F2(1,0),所以直線BF2的方程為y=
34(x-1).由y=34(x-1),x24+y23=1,得7x2-6x-13=0,解得x=-1或x=137.
又因為點E是線段BF2與橢圓的交點,所以x=-1.
將x=-1代入y=34(x-1),得y=-32.因此E(-1,-32).
圖4解法2如圖4,連接EF1,由于BF2=2a,EF1+EF2=2a,所以EF1=EB,∠B=∠BF1E,
又BF2=AF2,∠B=∠BAF2,所以∠BF1E=∠BAF2,所以EF1∥AF2,所以EF1⊥x軸,
因為F1(-1,0),由x=-1,x24+y23=1,得y=±32.又因為點E是線段BF2與橢圓的交點,所以y=-32.所以E(-1,-32).
5.點乘雙根,優(yōu)化數(shù)學運算
二次函數(shù)的雙根式y(tǒng)=ax2+bx+c=a(x-x1)(x-x2),其中x1,x2是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通過雙根式來解決解析幾何中涉及向量數(shù)量積為定值(MA·MB=λ)的問題,可以減少計算量,提高解題效率.
例7 (2017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文)設A,B為曲線C:y=x24上兩點,A與B的橫坐標之和為4.
(1)求直線AB的斜率;
(2)設M為曲線C上一點,C在M處的切線與直線AB平行,且AM⊥BM,求直線AB的方程.
解析 (1)設A(x1,y1),B(x2,y2),則x1≠x2,y1=x214,y2=x224,x1+x2=4,于是直線AB的斜率k=y1-y2x1-x2=x1+x24=1.
(2)由y=x24,得y′=x2.設M(x3,y3),由題設知x32=1,解得x3=2,于是M(2,1).設直線AB的方程為y=x+m,故線段AB的中點為N(2,2+m),MN=m+1.由y=x+m,y=x24,得x2-4x-4m=0.當Δ=16(m+1)>0,即m>-1時,x1,2=2±2m+1.從而|AB|=2|x1-x2|=42(m+1).
由題設知|AB|=2|MN|,即42(m+1)=2(m+1),解得m=7.
所以直線AB的方程為y=x+7.
許多學生解決圓錐曲線綜合問題信心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問題無從著手,對繁雜的計算恐懼,幾何特征轉化為代數(shù)關系,是坐標法實施的關鍵,應成為圓錐曲線學習必備的解題經驗.課堂教學中普遍重視解題策略的尋找,輕視計算的做法要改變,計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得到充分訓練,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數(shù)學運算素養(yǎng)得到相應提升,實現(xiàn)圓錐曲線綜合問題的有效突破.
參考文獻:
[1]劉增利.高考五年真題[M].北京:開明出版社,2020.
[2]毛良忠.加強思維邏輯分析優(yōu)化解析幾何運算[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20(34):21-2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