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鶴
摘 要: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熱情很高,他們可以積極地探索,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但是實踐課程的時間有限,學生的學習內容很多。在教室里無法全面實現(xiàn)?;A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到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創(chuàng)造情景并使活動的主題更加生動;收集資料以使活動更加多樣化;可以展示操作過程并使活動成果報告更高效。在語文教學中,將信息技術整合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課程的優(yōu)勢,填補空白并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
一、 引言
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在實施綜合活動課程中使用信息技術,這可以幫助學生收集足夠的信息材料,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并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整合信息技術和課程的目的是通過強調使用計算機手段來形成一種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方式,更加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實踐證明,計算機是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整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提高他們的能力。
二、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重要性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通過活動獲得新知識。幫助學生通過反思、獨立和合作學習來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學生邊做邊學,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來學習。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應在語文學科中廣泛應用;另一方面,語文學科要全面接納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具有高度開放、全面、實用和綜合特點。這些特征決定了它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擁有固定的教材。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受教師認知水平、知識能力和現(xiàn)實條件的限制,學校在制訂課程方面面臨許多困難,這需要某些技術手段來支持。如果語文教學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則很難
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勉強堅持,無法達到用信息技術促進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目標。
三、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造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夠獨立參與學習。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介入,打破了語文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并通過多媒體教程演示建立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課堂模式。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達到教學目標。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向學生生動地展現(xiàn)信息知識,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也有助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使用互聯(lián)網獲取教學主題的視聽材料既簡單又方便。例如,在“我的校園模型”活動中,許多學生使用信息技術來了解制作模型的元素,所需的材料等。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模型的真實性和尺寸匹配,深入研究的學生還探索了模型的“比例縮小”問題,從而使生成的模型看起來更加專業(yè)。例如,主題活動《面對自然災害》,我們使用網絡資源收集了圖像和材料,使用了帶有文字和符號的幻燈片,并創(chuàng)建了教程。在課堂上,各種自然災害在示范教程中得到反映并呈現(xiàn)給學生。提出啟發(fā)思考:什么是自然災害?面對各種自然災害,該如何應對?學生立即就他們的研究話題發(fā)表了意見。通過信息技術使用多媒體教程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圖像和文本的使用,動態(tài)和靜態(tài)功能的結合,以清晰直觀的場景,為學生提供了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和解決“問題”有濃厚的興趣。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由于年齡、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小學生的語言認知、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相對較差,特別是對于某些古代的抽象語言,如文言文、古代詩歌等更難理解。這迫使教師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改變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并克服學習語文的困難。在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遨游漢字王國》主題提供全面的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漢字的特征和發(fā)展歷史,加深他們對漢字和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感受,并提高他們對漢字的認識,正確使用漢字。同時,學生將能夠計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使用信息。關于漢字的來歷,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在“漢字來源”部分,教師可以列出各種生動有趣的傳說,例如“結繩說”“八卦說”“圖畫說”“倉頡造字說”等圖片和動畫,此類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象化,使無聊的內容變得有趣,并包含豐富的圖像和文本,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來分析和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使用多媒體來傳達信息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將上述控制信息的能力轉變?yōu)楠毩⒂行У貙W習和交流的能力;在信息時代學習,培養(yǎng)和提高公民的道德,法律和社會責任意識。
(三)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的融合有利于知識的獲取
現(xiàn)代社會為閱讀、寫作和讀寫能力設定了新的目標。僅以閱讀為目的,有必要擴大和拓寬學生的人文背景,使學生能夠“吸收”更多的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的整合,以獲取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錄制教學視頻以聚焦關鍵知識點,然后散布適合其年齡的故事或視頻和音頻(例如電影)以擴展知識點。在一些著名的案例中,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和學習,提高他們的獨立學習能力。
因為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個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非常重要??梢钥吹胶吐牭?,也可以手動操作,因此通過刺激多種感官獲得的信息量遠不只是聽教師講的話。可以看出,多媒體計算機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也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維護。
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紙的發(fā)明》這一主題上,各個小組以各種形式展示了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信息技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紙的歷史研究小組的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了不同歷史階段人們使用的紙,并通過視頻向其他學生展示了古代和近代造紙的過程。學生無法親自完成整個造紙過程,他們可以將視頻上傳到互聯(lián)網進行觀看,更直觀和有趣;紙的文化組使用課件來演示,例如油紙傘和紙燈籠;紙張和環(huán)境小組展示了人們砍伐森林和通過互聯(lián)網將造紙廠廢水排放給學生的照片,以使所有人對紙張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有更直觀的了解;節(jié)約用紙的小組將通過展臺逐一展示調查問卷,播放采訪錄像,在校園內拍攝浪費紙張的現(xiàn)象,并以多媒體方式進行展示等,從而使實踐成果更加完整,報告內容豐富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