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彩霞,陳吉昆,余麗燕,陳建林,徐春秀
(云南省曲靖市農業(yè)科學院,云南 曲靖 655000)
馬鈴薯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糧食和蔬菜作物,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xù)增收起著重要作用[1]。曲靖是大春馬鈴薯主產區(qū),種植面積達14.07 萬公頃,占云南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的21.10%。
在馬鈴薯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作物品質下降,甚至有毒、有害物質超標[2]。改善馬鈴薯施肥模式,注重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配施,對馬鈴薯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有機肥能夠維持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結構,是提高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重要措施[3]。本試驗以化肥和有機肥配施,研究低緯高原大春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變化特征,為大春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提供理論參考。
試驗于2019 年在曲靖市羅平縣羅雄鎮(zhèn)幸多祿村進行,試驗馬鈴薯品種為合作88。有機肥為農家腐熟雞糞肥,N、P2O5與KO2含量分別為1.65%、1.54%、1.06%;無機肥為復合肥料,N:P2O5:KO2=20:15:15。
試驗設5 個處理,分別為施化肥100 kg/畝(CK),施化肥70 kg/畝+有機肥1200 kg/畝(T1),施化肥60 kg/畝+有機肥1800 kg/畝(T2),施化肥50 kg/畝+有機肥2400 kg/畝(T3),施化肥40 kg/畝+有機肥3200 kg/畝(T4)。全部有機肥和化肥的70%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30%化肥在現蕾期結合中耕一次施入。種植株距25 cm,行距80 cm。每個試驗小區(qū)8 行,行長8 m。2019 年3 月12 日播種,10 月18 日收獲,試驗田管理同高產田。
1.3.1 產量測定。收獲后稱量各小區(qū)產量,測產壟進行商品薯(≥75 g 的無病爛、畸形塊莖)數量、產量和商品薯率統(tǒng)計。
1.3.2 馬鈴薯品質測定。收獲后將馬鈴薯烘干,用于測定馬鈴薯品質。淀粉含量測定采用乙醇提取法,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游離氨基酸測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維生素C測定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硝酸鹽含量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測定數據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SPSS 17.0 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多重比較采用Tukey 法。
由表1 可知,有機肥替代化肥能夠顯著影響馬鈴薯產量,有機肥處理馬鈴薯產量顯著高于CK,T1、T2、T3、T4 處理分別比CK 高3.25%、11.85%、14.56%和5.72%。隨著有機肥施用量增加,馬鈴薯產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變化趨勢,T3 處理達到最大值。單株結薯數隨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呈現逐漸增加變化趨勢,施用有機肥處理均顯著高于CK,T1、T2、T3、T4 處理分別比CK 高6.19%、31.87%、33.38%和41.23%,T2 和T3 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商品薯產量變化趨勢和產量相似,T3 處理最高,商品薯率隨有機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T4處理最高。
表1 有機肥替代化肥對高原大春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2 可知,有機肥替代化肥能夠影響馬鈴薯品質。淀粉含量隨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呈逐漸降低變化趨勢;可溶性糖含量隨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變化趨勢,T2 處理達到最大值,施有機肥處理均顯著高于CK;Vc 含量隨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變化趨勢,T3 處理時達到最大值,各處理均顯著高于CK,T1、T2、T3、T4 處理分別比CK 高10.70%、17.92%、27.77%和26.58%;游離氨基酸含量變化趨勢和Vc 含量相似;硝酸鹽含量隨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變化趨勢,T1、T2、T3、T4 處理分別比CK 低6.50%、13.26%、17.63%和16.96%。
表2 有機肥替代化肥對高原大春馬鈴薯品質的影響
肥料是作物高產的必要條件,施用有機肥有效提高了根系的吸收能力,給地上部提供充足養(yǎng)分,地上光合能力、干物質積累量增加,形成了高效冠層群體,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為物質積累、轉運提供基礎。本次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能夠提高大春馬鈴薯產量、結薯數和商品薯率,是提高馬鈴薯品質的重要措施。
施用有機肥可促進根系養(yǎng)分循環(huán)和根際微生物活性,從而改善根系速效養(yǎng)分的吸收,從而改善馬鈴薯品質。本次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顯著提高了馬鈴薯可溶性糖、維生素C 和游離氨基酸含量,降低了淀粉和硝酸鹽含量。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施化肥50 kg+有機肥2400 kg 時,產量最高,品質較高,有利于低緯高原大春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可在曲靖地區(qū)馬鈴薯生產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