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瑜
白人對任性的“白改黑”有理由感到冒犯,而黑人并不會因為大銀幕上的戲份多一點而受益。唯一受益的是好萊塢,靠“白改黑”賺足了噱頭、制造了話題,卻全然不顧引發(fā)爭議、加劇族群撕裂的后果
有一則蘇聯(lián)老笑話,說“美國人訓練了一個超級特工潛伏蘇聯(lián),地道的俄語發(fā)音,地道的俄式穿著和思維方式,連狐臭和酒癮都和俄國人一樣。特工在酒館請人喝酒,別人問,你們美國人也喝伏特加?”——較真說,蘇聯(lián)當然是有少量黑人的。可是,既然是搞諜戰(zhàn),CIA顯然不會挑選那么顯眼的黑皮膚,畢竟派進去的間諜是潛伏的“隱形人”,而不是走街上吸引眼球的外國人。
但是,這個蘇聯(lián)老笑話的場景或許很快就要在好萊塢的大銀幕上成真了。據(jù)說幾部入選翻拍計劃的經典美蘇諜戰(zhàn)片都在考慮黑人演員作為主角,也許哪一天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場面:假裝自己是蘇聯(lián)人的威爾·史密斯在紅場邊的小酒館里和克格勃人員談笑風生,克格勃人員對威爾的黑皮膚視而不見……
好萊塢時下流行的風氣:把電影選角和種族問題強行捆綁,誰都可能變“黑”。最受大銀幕歡迎的超級英雄首當其沖,紛紛變“黑”。美國隊長由獵鷹山姆·威爾遜接任,以2014年漫畫作為依據(jù)。
最老牌的超級英雄、來自氪星的超人改由黑人演員擔綱,著實讓人看不懂。硬把“種族平等”搞到了氪星,用力過猛了。難怪很多影迷對華納兄弟公司的“黑超人”吐槽不已,畢竟看了那么多年的超人系列,難以適應。
漫改電影顛覆漫畫形象,已經讓人難以接受,對文學經典的“魔改”就更不應該了。2019年,迪士尼宣布要拍攝《美人魚》的真人版,這不算什么出人意料的新聞。但是,小美人魚也要變“黑”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安徒生在《海的女兒》中對小美人魚的形象是有明確描寫的——王子眼中的小美人魚是“她的皮膚是那么的細嫩潔白,烏黑的睫毛下,一對深藍的鐘情的眼睛在微笑著”。再美麗的黑人女明星,也不符合原著的形象。被“毀童年”的美國網(wǎng)友紛紛表示“這不是我們的愛麗兒公主”,英國男演員哈里·斯泰爾斯婉拒了出演男主角的邀請。原本很普通的一次翻拍,卻成了翻車。
真人版《小美人魚》2020年因疫情原因停機,后來傳出了復工的消息,又被美國網(wǎng)友吐槽“王子的眼光很獨到”。等正式公映時,恐怕也是一場爭議。如果按照這種“平權邏輯”,丹麥那尊聞名于世的小美人魚雕像又該怎么辦?
如果好萊塢一定要拍攝黑人主角的兒童電影,完全可以找一些非洲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作為素材。這樣拍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難道不好嗎? 何必為難小美人魚呢? 是嫌化作了泡沫的結局還不夠不幸嗎?
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再加工是正常的,但是影視作品完全背離原作的人物形象,太輕佻甚至可以說太霸道了。更惡劣的是,在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任意“黑”。
黑人模特朱迪·特納-史密斯將出演16世紀最著名的英國王后安妮·博林,這次輪到“國王的眼光獨到”了??墒牵嗬耸谰退阏娴难酃猹毜?,也絕無可能娶一位黑人女性當王后。這是最起碼的歷史常識。這一選角當然也引發(fā)了爭論,而且這一次對歷史的“黑白混淆”引發(fā)了更為嚴肅的反對。有美國網(wǎng)友留言道,“這種安排是不可接受的,這種對白人文化的不斷嘲弄和扭曲必須盡快停止”。
好萊塢在影視作品中打“種族牌”,不僅是對“白人文化”的嘲弄和歪曲,對所有人而言都是文化災難,甚至對黑人尤甚。好萊塢的所作所為,或許主觀上是對黑人群體的示好,實際上卻是擾亂了黑人的文化認知。一位黑人女性在十六世紀成為英國王后,就是如此。因為正是在這一時期,英國人追隨著西班牙、葡萄牙的步伐,加入了販賣黑奴的生意。都鐸王朝的時代,王后不是黑人,但奴隸是。好萊塢給黑人女性頭戴王冠,混淆的不是膚色,而是身份。
好萊塢似乎有意識地要在流行文化中強行“種族配額”,效果卻是適得其反。黑超人、黑美人魚、黑人英國王后,每一次引發(fā)爭議都會造成一些過激言論引發(fā)的“種族口水戰(zhàn)”。這些爭議完全是好萊塢挑起并主導的——好萊塢決定拍攝黑人版的愛麗兒公主之前,有多少黑人提出了黑色美人魚的要求?
漫改電影也是如此,沒有人反對好萊塢在諸如黑豹、獵鷹等黑人超級英雄上多投資,非要拿超人的膚色做文章引發(fā)無謂的爭論,只能視為拙劣的炒作。這種強行“種族配額”導致的爭議,并不會因為黑皮膚的愛麗兒公主或安妮·博林而解消,只會因無謂的爭議加劇種族撕裂。白人對任性的“白改黑”有理由感到冒犯,而黑人并不會因為大銀幕上的戲份多一點而受益。唯一受益的是好萊塢,靠“白改黑”賺足了噱頭、制造了話題,卻全然不顧引發(fā)爭議、加劇族群撕裂的后果。
(作者系歷史、經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