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寶躍 賀書顏
丁夢周先生生前是淮北師范大學教授,也是安徽省第一位書法教授。其成就涉及文學、教育、美學、美術、書法、文藝理論等諸多領域,有《中國書法線條藝術》《風雨南窗》《丁夢周書法作品集》等著作行世。他與皖南書畫家黃澍有“南黃北丁”之稱。大儒吳孟復稱其為“美學家”“書法家”,吳先生說啟功、劉開渠、虞北山、張愷帆等藝林名家“皆推重丁君,丁君書藝之工,蓋可知也”。學者紀健生稱其為“文藝理論與美學研究專家”“著名書法家”。紀先生曾寫專文《法而后能 變而后大》論述丁先生明法思變的求學之道和成功之路,指出:“其字一出,人皆知出于先生之手,秀潤古勁,法度精嚴,而又揮灑自如?!睍ɡ碚摷夷滦⑻旆Q其為“著論家”“著名書法家”。吳、紀、穆是頗有成就的理論家、書法家,他們的評論頗為中肯。丁先生的一生是文化與藝術相交融的一生,對書法后學當有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文學是丁先生事業(yè)的起點
文學是丁先生從小的愛好,也是他事業(yè)的起點。丁先生在中學時代就打下了堅實的語文基礎,上大學時選擇的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安徽分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后來他從省城來到了淮北,這是丁先生的無奈,卻是淮北這座城市的大幸。在淮北,丁先生既當過小學語文老師,也做過大學中文系教授。20世紀60年代他下放農(nóng)村小學教語文時,還開設了書法課,這在那個年代可是個稀罕事兒。丁先生40歲時調進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今淮北師范大學),長期在文學院教授古漢語、寫作、美學、書法等課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丁先生的朋友當中就有許多同時愛好文學、書法的。他們相互影響,互相陶染。比如說吳孟復,他曾與丁先生同在中文系,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吳先生在詩詞、教育、語言學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對書法也有深刻認識。筆者曾見其遺紙一二,其書法之美令人贊嘆。他們常在一起討論文學與書法。丁先生的代表作《中國書法線條藝術》就是吳先生寫的序,吳先生的文集《屈原九章新箋》《讀書與治學》則是丁先生題的書名。這種文人間的交往實為美談。
文學豐富了丁先生的生活,滋養(yǎng)了他的情懷,使他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在文學的洗禮中,他充分感受到人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他用生花妙筆記錄了美好的生活。他那拳拳愛心、博大情懷以及其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凝結成一首首有韻律的詩歌、一篇篇怡情的散文和一幅幅精美的書作。在丁先生那里,文學創(chuàng)作是他的愛好,是他觀照生活的方式,也常常是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在艱苦的歲月里,因有文學相伴,人生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似乎都具有了詩意。古代優(yōu)美的詩句常在他的筆下聽到回響,他自己也留下一串串令人心醉的行吟之聲。在惡勢力面前,他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給自己力量;在面向未來時,他堅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條件捉襟見肘時,他詠出了“陋室不漏遮風雨,清茶伴我月三更”的詩句。在群山逶迤的鄉(xiāng)土間,在師友歡聚的宴會上,在帶領學生采風的旅途中,在食不果腹的年代里,他都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學者型的書法實踐者
丁先生上小學前就開始練習書法,并將其作為終生的追求。在淮北的樓堂館所里以及店鋪招牌上,到處是丁先生的題字,他的書法可以說是淮北的城市名片。在世紀之交,人們一提到皖北老一輩書法家隨口就能說出宿州的孟繁青、阜陽的李傳周、淮北的丁夢周和蚌埠的張乃田,所謂“皖北孟李丁張”是也。丁先生的書法蒼茫大氣,如高山深林,望之無極。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張乃田先生曾說:“丁夢周先生是一位對書法有真正理解的書家。其作品生機盎然,率爾天真,有自然意趣,懸之于壁,尤為耐看?!?/p>
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分為“ 論文”“論書”兩部分,論著的結構安排明顯有文書并重的意圖。當代書家能夠文書并重者少之又少,而丁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他不但字寫得好,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對書法的闡釋也深中肯綮。線條是構成書法的基本要素,線條的豐富表現(xiàn)力使書法充滿魔力。丁先生對書法線條給予了深切的關注,其影響頗深的《中國書法線條藝術》一書可以說是能夠代表這個時代的理論著作。肖培金編寫的《近現(xiàn)代書論精選》在數(shù)以萬計的書法論文中精選了35篇,其中就選取了丁先生的《書法線條的品格》一文。
抓住了線條則抓住了書法的關鍵。中國人在長期的書寫實踐中賦予點畫以生命的品格。在總結前人論述的基礎上,丁先生睿智地指出書法線條具有簡約性、變異性、不易性的三重品格,并對三重品格進行深入的辯證分析。中國人對書法線條有著長期的探討和豐富的積累,深刻之處比比皆是,想在這個基礎上向前跨越一步,可謂“難于上青天”,而丁先生卻做到了。他對線條的論述,既是對傳統(tǒng)書學理論的繼承,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了別開生面的深入闡釋,與書法線條的神性相合,對書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無疑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書法是高度抽象的藝術,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古人對書法的認識往往難以明說,只能借助比喻、聯(lián)想。丁先生敏銳地認識到書法審美的模糊性,指出應“以朦朧的審美眼光、清虛靜寂的內心,去‘玄覽,去‘靜觀,如老子所說‘滌除玄覽和‘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這樣才能‘超然心悟‘忘形自得”(丁夢周《風雨南窗》)。這樣才能“模糊反精到,恍惚卻明晰”(丁夢周《風雨南窗》)。他的分析,使我們更加理解了為什么說書法是最具生命力的藝術,認清了書法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和發(fā)展方向。這對指導當下及今后的書法實踐有著重要意義??偟膩碚f,丁先生的書論充滿了真知灼見,是甘苦親嘗的結晶,是創(chuàng)新的,非拾人牙慧者可比,也不能為膚淺者所能道也。
三、文學書法之間的充實人生
綜觀丁先生的一生,文學和書法是其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和方式,但又不止于此。文學和書法之外,他又是一位有多方面知識修養(yǎng)、視野開闊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有著極為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他精通哲學、美學,能夠融合文史哲藝,并將自然、社會、人生相貫通。丁先生在書法上高屋建瓴、高論迭出,是與他有深厚的學養(yǎng)和豐富閱歷分不開的。他往往談自然也是談書法,談書法也是談社會,對體悟人生道理多有啟發(fā)。限于篇幅,下面僅談談他的組織能力和美學學識。
丁先生是一位優(yōu)秀的組織者。1970年他參與了淮北師范學校的創(chuàng)辦工作,1973年開始籌建美術專科班,這個美術專科班就是現(xiàn)在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美術系的前身。1974年在淮北師范大學建校之初,他就調入這所高校,參與中文系的創(chuàng)辦工作,見證了中文系的發(fā)展。1983年他又受命籌建藝術系,并成為藝術系的第一任主要負責人,同樣見證了藝術系的發(fā)展。他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的文學藝術人才?;厥?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教育基礎薄弱,丁先生他們所做的正是教育的筑基工作,功莫大焉。丁先生曾任淮北市四屆書協(xié)主席?;幢笔菚ǖ囊环綗嵬?,丁先生是這方熱土上的領軍人物、開辟的功臣。如今,淮北大地習書風氣濃烈與丁先生的引帶不無關系。丁先生還擔任過省人大代表和市政協(xié)委員等多種社會職務?;幢笔姓谟瓒∠壬暗滤囯p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曾授予丁先生“共和國史記·人民杰出藝術家”稱號。在淮北建市50周年大慶時,丁先生被評為“淮北市杰出人物”。
我國20世紀80年代興起了美學熱。丁先生也積極投入對美學的研究,他還在大學里開設美學課程。丁先生是安徽省美學協(xié)會的第一屆會員,曾獲安徽省美學協(xié)會論文優(yōu)秀獎。丁先生對美學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他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有獨立的思考。他認為“朦朧式的含蓄”“封閉型的沉郁”是中國美學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他不盲目好古,認為傳統(tǒng)美學觀念并非盡善盡美,而是優(yōu)劣并存。如何對待這種情況,他指出的道路是:“應立足于中國大地,以民族生命為本體,拆墻開門,八面來風,自我更新?!保ǘ糁堋秾ξ覈鴤鹘y(tǒng)美學觀的思考》)他的這些認識是極為深刻的。在書法創(chuàng)作方面,有人提出書法創(chuàng)新必須打破和諧的怪論,丁先生則持旗幟鮮明的反對態(tài)度。他不是簡單地否定,而是通過富有邏輯的說理,指出書法是線條的和諧世界,和諧是藝術的共同追求,分析中國藝術中和諧產(chǎn)生的必然性、普遍性以及社會背景,并從中西方和諧觀念的差異比較中得出書法最高的審美標準是和諧,是書法創(chuàng)作中不可動搖的規(guī)范。這些論述在“和諧美學”中有著重要的價值。這些美學主張也反映了丁先生的人品和格調。
四、研究丁先生的意義和啟示
丁先生的一生是豐富厚重的,他藝文養(yǎng)生,終生不怠,是有情懷、有擔當、有底蘊、有風采的先輩。他是安徽書壇的驕傲,也是我們淮北師范大學書法學系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每逢新生進校時,我們都會向新生介紹丁先生的學書道路,以其為學習的榜樣。
丁先生有一篇以《文學與書法》為題的文章,討論學書的路徑,指出要堅持文學與書法齊頭并進的道路。他說:“書史早已表明,中國書法的發(fā)展之道和成功之道,是一條清晰的文人化和文學化的道路,這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保ǘ糁堋讹L雨南窗》)他認為書法幫助文學作品充滿厚重或靈動之美,文學則幫助書法完善和深化內涵。丁先生一生涉足文學,眷戀書法,始終與文學書法不離不棄。他曾說:“在文學領域徜徉時,想到藝術;在藝海泛舟時,想到文學。究竟誰影響誰,說不清楚。準確地說,幾十年是在文學和藝術,兩者愉快的‘折磨中走過來的?!保ǘ糁堋讹L雨南窗》)文學與書法有割不斷的姻親關系。書寫內容的選擇、自作詩文的能力、書論的閱讀與理解、藝術情感的培養(yǎng)、書法作品的欣賞和品評都需要文學素養(yǎng)的支撐。單就近現(xiàn)代書法大家來說,無不是兼善文學和書法的,像丁先生這樣在大學里同時教授文學與書法的就不少,如啟功、沈尹默、王蘧常、胡小石、沙孟海、徐無聞、姚奠中等。丁先生還多次表達了對當今書法“去文學化”的擔憂,認為文學直接影響藝術家的思想修養(yǎng)、審美趣味和審美判斷,應先文而后墨。他說:“你的神來之筆就來自文學作品的審美積淀。(丁夢周《風雨南窗》)”縱觀歷史上的書法家,他們無不文書俱佳。這絕不是偶然的現(xiàn)象。丁先生曾在《書法欣賞漫談》一文中談到《紅樓夢》:“一部《紅樓夢》,從中學讀到大學,從青年讀到老年,每次讀均有新的感受?!保ǘ糁堋讹L雨南窗》)啟功和林散之可以說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兩位書法家,他們的修養(yǎng)十分全面,僅就《紅樓夢》而言,他們就了不起。啟功是《紅樓夢》注解的第一人,許多《紅樓夢》的版本上還印著“啟功注”的字樣。林散之單是《紅樓夢》就讀了20多遍。誰能說啟、林、丁這些先生的書法成就與他們閱讀《紅樓夢》沒有關系呢?《紅樓夢》是天下最好的奇書,讀一本勝過一百本?!都t樓夢》中還有大量的書法文化的內容。書法家首先應做讀書人,讀書人當然要讀像《紅樓夢》這樣天下最好的書。
丁先生的一生,詩書相伴,成就了書法事業(yè)。丁先生是沿著傳統(tǒng)文人的發(fā)展道路走過來的。丁先生生前十分關心淮北師范大學書法學系的成長和發(fā)展,每逢學生習作展他也會題字祝賀,勖勉鼓勵??吹綍▽W系本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穩(wěn)步推進,他非常高興,并祝福向著更廣闊的空間發(fā)展。丁先生的書學之路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我們書法學系將堅持走文學與書法相結合的發(fā)展之路。沒有文學的支撐就有可能在紛亂的世界上迷失自我,沒有文學的基礎就不能走上書法的康莊大道。書法學系已經(jīng)走過了10余個春秋,現(xiàn)在我們基本形成了這樣的教育發(fā)展理念:以《紅樓夢》為引領,提高學生文學、文化修養(yǎng),書文并重,技道兼進。當書法碰上《紅樓夢》,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辦好書法專業(yè),唯有如此才能告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