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勇鋒,李金龍
(1.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彩超室, 河南 信陽 464000;2.信陽市平橋區(qū)婦幼保健院科室彩超室,河南 信陽 464000)
腸系膜淋巴結增大是致小兒腹痛的常見病因,多發(fā)于8歲及以下兒童[1]。腸系膜淋巴結增大多以腹痛、發(fā)熱、嘔吐為主,無典型性,易與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混淆。目前腸系膜淋巴結造影是此疾病診斷“金標準”,其操作復雜且部分患兒對造影劑過敏[2]。腹部超聲是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增大常用技術,但常規(guī)超聲分辨率低,而高頻超聲(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HFUS)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結血流信號及回升特征方面,HFUS客觀參數(shù)應用價值如何有待進一步探究[3]。本研究旨在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價高頻超聲(HFUS)參數(shù)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的價值,為臨床完善對應診斷機制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01~2020-06我院腸系膜淋巴結增大患兒96例作為觀察組,同期健康體檢兒童67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觀察組經腸系膜淋巴結造影診斷確診;伴不同程度陣發(fā)性腹痛,不伴或伴惡心、腹瀉等癥狀;對照組體健;家屬知情理解,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器官感染所誘發(fā)淋巴結腫大者;有明確病因誘發(fā)腹痛者。
均實行常規(guī)超聲及HFUS檢查:(1)常規(guī)超聲,采用日韓國百勝(MyLab 70型)超聲診斷系統(tǒng),常規(guī)線陣探頭(3.5~5.0MHz),仰臥位,依次掃查肝、膽、脾、胰腺、腎等,重點掃查臍以下部位,掃查至盲腸、腸系膜仔細辨別是否存在淋巴結增大情況。(2)HFUS輔助檢查:仰臥位,采用超聲診斷系統(tǒng)配套高頻線陣探頭(7.5~10.0MHz),適宜用探頭對腹部加壓,多切面掃查右下腹、左側腹、臍周及盆腔等部位,重點探查盲腸、腸系膜根部是否存在淋巴結增大情況,記錄淋巴結增大部位、大小、數(shù)目、縱/橫比,觀察包膜、內部回聲、淋巴門結構、血流分布情況等超聲聲像特征。
(1)觀察組超聲淋巴結表現(xiàn)。(2)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及超聲征象。(3)分析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相關因素及HFUS診斷效能。
觀察組患兒超聲表現(xiàn)淋巴結分布:散在53例(55.21%)、多發(fā)串珠狀43例(44.79%);形態(tài):橢圓形41例(42.71%)、腎形34例(35.42%)、類圓形21例(21.88%);皮質回聲:低回聲型69例(71.88%)、等回聲型27例(28.13%);包膜完整96例(100%);有血流信號22例(22.92%)。
兩組年齡、淋巴結橫徑、淋巴結長徑、淋巴結縱橫徑比、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淋巴結血流阻力指數(sh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及超聲征象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模型校正白細胞計數(shù)等混雜因素后,淋巴結橫徑、淋巴結長徑、淋巴結縱橫徑比、淋巴結分布、淋巴結形態(tài)、淋巴結皮質回聲、淋巴結血流信號、包膜情況仍與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相關(P<0.05)。見表2。
表2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模型分析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相關因素
繪制淋巴結橫徑、淋巴結長徑、淋巴結縱橫徑比、血流阻力指數(shù)診斷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的ROC,結果顯示,聯(lián)合診斷的AUC最大。見表3,圖1。
表3 ROC曲線分析HFUS的診斷效能
圖1 ROC曲線分析HFUS的診斷效能
正常情況腸系膜淋巴結增大不顯著,淋巴結最大徑不足1cm,但細菌、病毒等感染時致腸系膜淋巴結異常增大。因此,可通過腹部超聲觀察淋巴結形態(tài),但常規(guī)超聲盡管穿透力好、掃查范圍廣,利于全腹掃查,但分辨率低,對淋巴結形態(tài)、結構顯像欠佳[4]。
HFUS是在常規(guī)超聲基礎上新興的超聲技術,分辨率高,能清晰顯示腹腔內層結構,但缺點是對深部結構顯示欠佳,其在腸系膜淋巴結增大輔助診斷中的價值如何,尚有爭議[5]。本研究發(fā)現(xiàn),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的HFUS征象主要為淋巴結成散在或多發(fā)串珠狀分布,形態(tài)以橢圓形為主,皮質低回聲,部分可見血流信號,包膜均完整,此特征與劉艷等[6]研究結果近似。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兩組淋巴結橫徑、淋巴結長徑、淋巴結縱橫徑比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HFUS輔助檢查不僅能有效評估淋巴結形態(tài)特征且可清晰顯示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影像,對提高診斷效能具有積極意義。但有研究顯示,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涉及過程復雜,除影像學特征改變外生物學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等可能同樣發(fā)生改變[7]。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HFUS征象、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均是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的相關影響因素(P<0.05),提示單純HFUS檢查腸系膜淋巴結狀態(tài)可能存在片面性,臨床應結合生物學指標檢查以提高診斷準確性。為明確HFUS輔助檢查中的價值,本研究還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模型校正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混雜因素,結果發(fā)現(xiàn),淋巴結橫徑、淋巴結長徑、淋巴結縱橫徑比、淋巴結分布、淋巴結形態(tài)、淋巴結皮質回聲、淋巴結血流信號、包膜情況仍與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相關(P<0.05),提示HFUS征象與腸系
膜淋巴結增大呈獨立顯著相關,可為臨床判定腸系膜淋巴結病理性改變提供參考。分析主要是因診斷中首先采用常規(guī)超聲全腹掃查觀察是否有腹腔積液、有無腸套疊、急性闌尾炎等疾病,此后切換HFUS檢查以右下腹、臍周為重點實行縱、橫斷多切面掃查可清晰觀察腸系膜淋巴結形態(tài)有助于分析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病因[8]。ROC曲線分析顯示,淋巴結橫徑、淋巴結長徑、淋巴結縱橫徑比、血流阻力指數(shù)聯(lián)合診斷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的AUC值為0.944,大于任意指標單獨診斷,敏感性為78.12%,特異性為95.52%,可作為臨床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增大的有效補充。
綜上可知,HFUS檢查聲像特征與腸系膜淋巴結增大呈獨立顯著相關,其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增大輔助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可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