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梅 肖翠梅 歐文婷 謝紀娣
( 英德市人民醫(yī)院 , 廣東 英德 513000 )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多發(fā)于老年人群的一種骨科常見疾病[1]。行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患者,長期臥床休息,會引發(fā)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還會導致其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2]。采用快速周轉護理模式,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等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3]。本研究主要探討快速周轉護理模式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入組對象為我院2015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將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在性別方面,男患12例,女患22例,在年齡方面,其范圍為59-90歲,中位(75.50±5.50)歲。觀察組在性別方面,男患22例,女患28例,在年齡方面,其范圍為60-90歲,中位(76.30±6.10)歲。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 方法: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入院健康知識宣教,并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手術醫(yī)師和麻醉醫(yī)師工作,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給醫(yī)生。術后,對患者進行服藥指導,觀測其生命體征變化。囑咐家屬為患者進行營養(yǎng)補充,注意休息。觀察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周轉護理。(1)迅速做好術前檢查。患者入院24小時以內,幫助其完成就診、血常規(guī)、胸片、心電圖等的常規(guī)檢查[4]?;颊呷朐?8小時內,為其完成心臟和下肢動靜脈彩超等檢查。(2)術前預康復處理。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儲備能力和代償功能明顯減弱,術前應詳細了解患者各臟器功能,請相關科室會診對合并疾病的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增強手術耐受性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指導患者戒煙戒酒,進行營養(yǎng)篩查和補充。做好心肺功能訓練[5]。(3)縮短術前禁食、禁水的時間,由以往的禁食12小時改為禁食固體食物6小時。禁水、清流質4小時改為禁水、清流質2小時,術前2小時建議患者進食由我院營養(yǎng)科引進術前專用膳食圍麻術。術后早期進水、進食,病人在無惡心、嘔吐麻醉反應的情況下即可進食流質飲食,以高能量、高蛋白為主,對于經(jīng)口進食攝入量少于正常量60%的患者,為其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并可延續(xù)至出院后[6]。(4)術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在麻醉過程中,觀察患者應激反應。(5)術后止痛護理。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觀察,有異常疼痛或者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時,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對癥處理,術后第4天非出血期借助理療或理療加中藥封包熱敷等方式處理,以便改善機體代謝現(xiàn)狀,減輕術后疼痛7]。(6)術后并發(fā)癥預防。對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尿路感染、壓瘡等并發(fā)癥進行預防性護理。(7)術后早期功能訓練。術后,患者清醒后,可將其床頭抬高30°-45°,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逐漸開始床上主動運動,根據(jù)患者情況,在頭部抬高無頭暈反應后,可幫助其坐起。逐漸的開始扶床緩慢運動,開始離床運動。同時采取圖文并茂的功能鍛煉圖譜和科室制定的下肢功能鍛煉視頻進行宣教,使患者更加易于接受和掌握,所有活動應在護理人員指導和輔助下進行。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逐漸調整運動量[8]。(8)快速周轉對接。對住院期間傷口愈合好,康復訓練效果好的患者,安排其早日出院。并在出院前,叮囑患者和家屬注意事項。囑咐患者定期復查。對于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與社區(qū)醫(yī)生相對接,保證其繼續(xù)進行康復護理。
3 觀察指標:(1)統(tǒng)計2組患者護理效果。采用Harris評分法評價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90分以上;較好:80-90分;尚可70-79分;差:70分以下。優(yōu)良率=優(yōu)良率+較好率。(2)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進行評估。滿意:95分以上,一般滿意:80-95分,不滿意:80分以下。滿意度=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5 結果
5.1 2組髖關節(jié)評分比較:觀察組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為94.00%,對照組為79.41%,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髖關節(jié)評分比較(n,%)
5.2 2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比較: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00%,對照組為85.29%,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骨折一般是由外力引起,患者下肢突然扭轉或者摔倒等易引發(fā)粉碎性骨折。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比較差,骨質疏松嚴重,其骨折部位一般發(fā)生在股骨粗隆間,且骨折嚴重程度比較高。伴隨疼痛、骨折部位腫脹和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對于老年患者,主要采取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治療。圍術期,患者會并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需要進行有效的護理。
快速周轉護理模式,是基于快速康復理念下的一種連續(xù)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遵醫(yī)囑,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可以減少手術的慌亂情況,防止出現(xiàn)意外事件。長時間禁食、禁飲會使患者產(chǎn)生口渴、饑餓、頭疼、頭昏、脫水、低血糖等癥狀,加重手術的應激反應,術前術后縮短禁食禁水的時間并沒有明顯增加誤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使患者處于更適合的合成代謝狀態(tài),從而有效減輕患者術中的應激反應。研究證明,術后非出血期使用中頻靜電治療儀配合中藥封包,可以促進傷口消腫止痛,促進骨折愈合的功效。對并發(fā)癥進行預防性護理,能夠減少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防止老年人遭受更多的痛苦,也可以提高預后效果。術后最短時間內,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訓練,采用功能鍛煉視頻及功能鍛煉圖譜,非常直觀的示范下肢功能鍛煉的正確方法,使其到具體如何有序的進行下肢功能鍛煉并掌握功能鍛煉的難點和要點,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明白。與社區(qū)醫(yī)院相對接,能夠提高患者的遠期恢復效果。出院前,囑咐患者進行復查,可以對患者預后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對其下肢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為94.00%,對照組為79.41%,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P<0.05)。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00%,對照組為85.29%,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P<0.05)。表明采用快速周轉護理模式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其術后恢復效果,改善其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